楚天金报消息 刚刚进行的武汉市初三一月调考,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仍然采取开卷的方式考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准备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是学生们误读了‘开卷考’!”有教师称,学生的这一备考误区,应当早纠正,以免中考吃亏。
资料太多 看不过来
现就读于武汉市十五中的小胡同学告诉记者,思品和历史的开卷考折磨了他半年多的时间,这种难受有甚于闭卷考。“从一月调考开始,我们就忙着收集资料,直到进入中考考场的前一秒,惟恐漏掉一份资料吃了亏。”小胡说,为了资料的全面、权威,不同校的学生还相互通联资料,有时同样内容的资料就达数份。
实际上,当他们把辛苦积攒起来的资料带进考场,才发现能够从容翻阅的时间太有限了。最让人后悔的是:好多学生将宝押在了资料的积攒上,而忽略了熟悉课本、巩固知识,因而资料再全、再多,到了考场上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必须熟悉主干知识
“开卷考试,让同学们普遍有了患得患失的心态,到最后还是耽误了自己。”对此,武珞路中学教师李记雄和梅蕾称,初三的学生一定要避开这一误区。
他们称,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卷的试题很少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每道题都是要让学生通过思维锁定考查点。同时,考试的时间很有限,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光靠翻阅书本及资料的话,时间肯定不够。所以,“开卷”的意义虽不主张学生们死记硬背,但要求学生们充分熟悉课本、资料的主干内容,如果连书和资料都不熟,翻书都不会,开卷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同样,资料的多少,应按需求来定,贪多嚼不烂也是一种负担。(记者赵莉 实习生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