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全国中考会考 >> 江苏中会考 >> 文章正文
 
2009年南京中考可能试点平行志愿
整理自:南京日报 2008-12-17 10:28:17

为让高分考生有更多机会被理想学校计划内录取,记者了解到,2009年南京中考招生有可能在部分名校中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

  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推行平行志愿的学校共7所,包括市属五大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南京一中、中华中学,以及区属四星级名校中每年录取分居高不下的二十九中、十三中。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打破了主次之分,考生可以填报A、B、C等多个志愿,录取时从高分到低分,计算机逐个扫描,够上哪个志愿学校的分数线且该校未招满,计算机便会自动投档录取。

  专家解释,按照现行的考后估分填志愿录取方式,先录一志愿,如果不取,再录二志愿。但一般来说,二志愿学校基本上在录取一志愿考生时已招满。因此,一志愿落空的高分考生,成绩再好也可能落到下个批次。而一旦实行了平行志愿,多个志愿对学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首先看A志愿能否投进去,如果不行,就看B志愿、C志愿。说白了,以前一志愿只有一个,现在则有多次机会,可以确保一志愿录取率高一些。

  “如果能先试点起来,这将是一次革新。”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往年填报志愿,很多学生预估的分数已经很高,但填报志愿时十分保守,结果高分反而进不了名校。如果换成平行志愿,那学生填报志愿就敢冲一冲了。

  这位人士还透露,往年之所以“平行志愿”实行不起来,是因为不少中学表示反对。部分学校认为,实行平行志愿,会造成高中学校的生源层次更为分明,好的学校得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好生源,差一些的学校生源就差多了。这样一来,学校就失去了竞争的激情。

  传言可能在7所学校试行,但这一录取方式仍存较大争议

  分析:“平行志愿”有利有弊

  在7所名校中试点“平行志愿”,产生的矛盾可能会小些。试点学校如何看待?未被列入试点的学校又会有何想法?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学校负责人。

  某高中招生负责人表示,试点平行志愿,对学生来说肯定是好事,能保证好学生进入好学校;对学校来说,则是有利有弊。

  “坏处是,即使是在7所学校试点,还是会把这些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学生会在A志愿填报最好的一所学校,其他学校的生源就一个比一个差,这样也会造成这7所学校之间生源的不平衡。”这位负责人说,“好处是因为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高分考生可以放开手脚填报,从高分到低分录下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会有所提高,录取的考生之间差距不会太大。”

  另一学校招生负责人说,试点平行志愿,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有指标生招生计划的学校来说,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指标生招不到优秀学生。

  “实行平行志愿后,学生都想去冲一冲最好的学校,那么好学生就肯定不会在指标生中填排名靠后的学校,因为按照现行的录取办法,指标生先录取,然后录取第一志愿的学校,一旦被指标生录取,一志愿就没有机会了。对于排名靠后的那所学校来说,指标生就招不到好学生了。”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学校50%通过指标生政策进校的学生和正常录取进校的学生差距拉大,分化更明显,给学校教学带来困难。目前学校又不可能分快慢班,一些差一点的学生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

  而未被列入“平行志愿”试点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四星级高中校长说:“首先从声誉上来讲,未被列入给家长的直接印象就是‘这个学校不好’,这很可能导致填报我们学校的学生减少;另外,还要看平行志愿能填报几个。如果可填报的学校有3到4个,那么好学生在这一批次基本上都被录走了,留给我们第二批次的生源就较差。而如果填报的学校是2个,那么还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落到第二批次,也许我们还能招到少数比较优秀的学生。”

  如何才能既做到教育均衡,又让好学生能上到好学校?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外地有学校把同层次高中放在一批招生,如有3所同层次名校,共招1500人,那就在中考考分前1500名处划线,前3所可以随机录取,这样3所学校的生源就比较平均了。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甘肃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陕西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云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贵州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四川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重庆市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海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西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东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河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山东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江西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福建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安徽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江苏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上海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黑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吉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辽宁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内蒙古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山西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河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天津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北京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2008年王氏优秀特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杜玉如师范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雷大贞医学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名单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2009年高考保送生高校名单
    ·2009年高考自主招生高校名单
    ·香港澳门高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独立学院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本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军事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专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地中高考招生办网站
    ·青海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湖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浙江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云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辽宁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陕西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吉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福建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山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河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重庆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天津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医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农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历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经济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教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管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工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法学本科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第三批)
    ·军队院校(含武警)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本科国家精品课程
    ·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新独立学院名单
    ·青海省最新独立学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