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各学校相继开学,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面临着升学,“小升初”是家庭中最大的事之一。据调查,参加培训班已经成为“小升初”的“敲门砖”。最近,北京多所“小升初”培训机构同时开考,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各种考试被重点中学录取。
据了解,因为很多公办学校不允许开办“小升初”培训班来选拔学生,便只能依靠对口的培训机构私下进行选送,而这也成为知名中学抢生源的重要途径。
家长们说,为了增加被名校录取的机会,孩子从一上小学就要努力获取各种“证书”,“含金量”高的包括三一英语证书、奥数获奖证书、红领巾奖章等。“通过‘对口’培训班考试派位选拔,是最硬的。”一位家长颇为肯定地说,“去年,我同事的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的。”
为了能让孩子上好中学,不少家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给孩子报三所左右的“培训班”。“我们都把这叫‘占坑’。”在一家财经出版社做编辑的刘女士说,“坑不能只占一个,一定要有备选”。
目前,举办“小升初”考试的民办培训机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名中学主办的民办培训机构,另一类是真正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
在这两类培训机构中,最受追捧的是知名中学主办的培训机构,因为它在事实上具有为名校选拔优等生为其提供优质生源的功能。
针对家长们反响强烈的民办培训机构举行的“小升初测试”,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不排除有些培训学校是打着与名校有关系的旗号在炒作和宣传,“大部分学校招生与培训学校是没有关系的,对接的更少。孩子只要综合素质高,上个好学校还是有机会的”。
民盟江苏省委今年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其中提出,因涉及初中学校的选择,“小升初”统考是小学生背负的“一座大山”,建议取消小升初统考,采取“直升”的方式。
委员们建议要鼓励按学区“就近入学”,花大力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减少名目繁多的调研考试、期中考试和单元测验等,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据悉,北京今年“小升初”政策预计下月出台,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小升初”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总原则不变。去年新推的“推优派位”办法实施后,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今年“小升初政策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将继续推行电子学籍和推优派位政策。
“推优派位”是本市去年小升初政策的一大变化,区县依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及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指标,在本区小学毕业生中划出一定比例推荐入围学生名单,这部分受推荐学生按要求选报初中学校志愿,区县教委将依据所报志愿并按照电脑派位的方式随机确定初中学校接收名单。
为了限制“小升初”非正常择校,本市推行电子学籍管理。据北京教育学院调查,电子学籍使得“跨区”择优入学的难度明显增加,也控制了初中新生在规定渠道之外的跨区流动、二次流动。商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