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初招 - 正文

2012年宁波初中招生政策关键词解读

来源:2exam.com 2012-4-16 9:09:45

 www.2exam.com 综合讯昨日,宁波市教育局发布2012年我宁波初中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公办初中必须坚持“相对就近和免试入学”的原则。公办、民办初中录取学生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考试和文化知识的测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生政策稳中有变。

  东南商报记者 毛信意 通讯员 陆灵刚

  关键词解读

  [择校生]

  最高不得超过5%

  严格控制非正常跨学区招生。小学毕业生及其家长若放弃升入对口中学的权利,而升入非对口公办学校,则该生初中毕业后,将失去省优质示范高中定向招生资格。

  今年,市教育局首次明确规定,各公办学校非正常跨学区招生比例最高不超过5%。

  [择校费]

  严禁收取或变相收取

  公办初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借读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等任何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收取(接受)任何与择校相挂钩的捐助及设施设备的捐赠。

  民办初中应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建立完善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制度。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班额]

  科学确定学区 每班45人以下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合理制定各初中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学区),确保每个所辖小学的毕业生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升入初中就读。

  努力创造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控制好初中班额,逐步做到每所初中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

  [多余学额]

  摇号录取

  除按有关政策规定需照顾的人员子女,经当地教育部门审核予以直接录取外,公办初中如还有少量学额,须经主管部门同意,并在纠风办等部门的参与和监督下,通过摇号的办法确定补录学生名单。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摇号范围和摇号原则。

  参与摇号的学生家长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参与摇号而未入围的学生,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一安排入学。

  如公办初中按顺序位录取时,招生已基本足额,则不再补录。

  各初中学校须按小学毕业考试成绩的各分数段,进行均衡编班,不得以“分层次教学”为名,违法举办“快慢班”。

[学籍管理]

  学籍所在学校与就读学校应一致

  学生学籍所在学校和实际就读学校应一致,各初中学校不得接受学籍不在本校的学生就读。

  学籍在本校的学生,未按时报到注册,初中学校应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按有关要求妥善处理。

  自2014年起,未取得初中电子学籍的学生,必须回到原电子学籍所在地报考高中。

  各地要主动做好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地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回原籍地服务区中学就读所需的材料和电子学籍的迁移工作。

  各地小学毕业生若选择了民办初中,且符合有关规定的,原对口公办初中应予以支持并按要求办理好学籍交接工作。

  [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

  将首次试行初高中衔接

  为推进宁波外国语学校与效实中学合作办学,今年将试行初高中衔接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试行外语、双语六年一贯的特色实验项目。

  为支持学校特色多元发展,今年将开展兴宁中学与宁波中学合作办学,试行初高中衔接的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

  尽管具体的招生办法,还有待进一步制定,但是有一点已是明确的,进入宁外、兴宁的学生,只要有机会读两个实验项目的学生,就意味着初中毕业后能直升效实、宁中或宁外(高中)。

 [相关制度]

  招生信息公告和责任追究

  要求进一步完善初中招生信息公告制度,公告的内容应包括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办法、携带材料以及招生结果。

  市教育局重申,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执行招生纪律要求,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正招生中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

  对擅自突破招生计划、违规招生、违法编快慢班、违反有关教育收费规定的,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校长和有关人员责任。

  政策点击

  公办初中这样招生

  合理设置顺序位 按顺序先后录取

  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及宁波国家高新区(“市区”)的公办初中招生继续按校校对口方案招生,各公办初中招生的具体对口方案和操作细则,由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各自确定。

  其他县(市)区也将划定各公办学校的教育服务区,确保户籍、房产都在学区内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紧接着,将优先保障这样的两类学生能就近入学,其中一类是在本学区有户籍无房产,但在本学区长期居住的,另一类是在本学区有房产无户籍,但在本学区长期居住的。

  市教育局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龄儿童的户籍和实际居住地等不同情况,合理设置顺序位,按顺序先后录取,具体年限要求和录取办法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宁外名额分配到校、小学择优推荐

  宁波外国语学校招生名额的80%,将面向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家高新区招生,招生方法继续采用“名额分配到校、小学择优推荐、宁外直接录取”的办法。

  招生名额的20%,面向宁波市其他县(市)区招生,采用“网上报名、面试筛选、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

  支持学校特色多元发展,学校特色项目自主招生比例不超过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数的3%。

  民办初中这样招生

  不得进行学科考试和文化测试

  民办初中招生原则上应在办学所在地招生为主,并控制班额,招生计划和招生办法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如在宁波大市内跨县域招生,应经主管教育部门同意,在5月20日前,主动与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及做好招生计划与招生办法备案,并报市教育局核定。

  招生学校可采取面谈等方式招收新生,面谈程序要规范,面谈内容不得涉及学科文化知识。

  3所热门初中首次网上报名

  兴宁中学、蛟川书院、蓝青学校在市三区和宁波国家高新区内招生,今年将首次实行统一网上报名。规定每位小学毕业生,只能限报三所学校中的一所。

  学校可通过面谈,结合学生在校综合表现,按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录取学生。

  兴宁中学70%以上的招生名额在市三区和宁波国家高新区内招收,剩余名额面向全市(含市区)自主招生。

 ■新闻助读

  “特殊学生”报名

  要求回户籍地升学的学生

  做好持有宁波各县(市)区户籍而在本县域以外小学就读,或在民办小学读书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地升公办初中的登记工作,根据该生及其家长的户籍证明、房产证明、毕业小学学籍证明,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外来务工者子女

  要求各地通过公办学校吸纳,向民办学校购买“公助学位”等措施,逐步提高公办(公助)学校吸纳外来人口子女的比例。

  今年,各县(市)区公办初中(含公助学位)新吸纳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子女的比例力争达到80%。去年这一比例在75%左右。

  符合在甬就读条件的非宁波市小学毕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求在宁波市就读初中的,凭有关证明,到实际居住地(以居住证为依据)所在服务区学校联系就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甬就学相关政策要求,统筹安排解决。

  华侨归侨子女等

  在甬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来(回)甬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安置军人子女等学生,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政策统一安排入学。

  不同学制的学生

  试行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学校,五年制小学毕业生直升该校四年制初中。

  四年制初中只招收五年制小学毕业生,三年制初中只招收六年制小学毕业生。

  严禁四年制初中招收六年制小学中的五年级学生。

 ■相关新闻

  蓝青学校小升初招生开始

  鄞州区蓝青学校小升初招生政策发布。今年计划招生6个班(每班40~45人),以鄞州区小学毕业生为主,区外优秀生招120名左右。

  2012届优秀小学毕业生均可报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获五、六年级校级及以上三好生(或学习积极分子)等;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获县(区、市)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各类体艺等特长生,体育(田径)近2年获区级第一名,或区以上比赛前三名;(乒乓球)获区第一名或区以上比赛前三名;参加省艺术等级考试获a级证书者。

  报名材料:户口本、获奖证书以及五、六年级综合素质报告单的原件、复印件及2张1寸照。

  报名地址:蓝青学校(邱隘盛垫蓝青路)。

  报名时间:非老三区(包括鄞州区)小学毕业生,4月15~22日(8:00~11:00,13:00~16:00);老三区小学毕业生,时间待定,请关注学校网站。

  今年,蓝青学校将择优招约40名免费生,三年全额免学费。中考前,综合排名年级段前40名,可直升鄞中。对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优异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提供困难补助。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