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县第一中学原名“青海省乐都中学”,始建于1930年,是青海省建校最早的中学之一。 1958年更名为“乐都县第一中学”,1963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中学”,1989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著名中学”,2002年确定为“全国名校六百家”之一。
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学生2420名。教职工17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5人(15人评而未聘),中级教师62人;省地级学科带头人3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23名,骨干教师36名。近年来,教职工受各级各类表彰奖励达1200多人(次)。
学校占地3.5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设备先进齐全。 拥有先进的艺体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及多功能报告厅,校内设中国远程教育乐都一中地面接收站,安装了有线电视单向播出系统和主干千兆校园网,安装并启用了网络阅卷系统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建有天文观测台,建成了集电子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等于一体的框架式教学楼。
乐都一中已有80年的办学历史,是青海省重点中学,全国著名中学,全国名校六百家之一。先后荣获“海东地区模范集体”“海东地区高考文理科双优秀学校”“青海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北京2008“奥林匹克示范教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成就学业和事业的摇篮。近十多年来学校向高一级院校输送了10957名合格学生,其中重点院校2728名,有1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学校坚持“一个中心(教育教学),两个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个建设( 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四个服务(领导为教师、教师为学生、 后勤为一线、各项工作为教育教学),五个面向(全体、年级、班级、学生、学生的每个方面)”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平心凝力,精雕细刻,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的办学方略,坚持“以创新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以卓有成效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本,逐步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一中教师“四清”(清高、清苦、清贫、清醒)师德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奋进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像样教育、孝顺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德育工作注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他们的情操。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乐都一中历来以管理严格、教育教学质量好而蜚声河湟。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创新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以卓有成效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成绩斐然,有600多人(次)获奖,18名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分别被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院校免试录取,6名学生赴日本交流访问。在多年全省会考中,语文、英语成绩稳定可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会考免考科目;高考成绩名列全区乃至全省前列,历年来学校高考上线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率保持在70%左右,多次被评为海东地区高考文理科双优秀。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创新高。2011年我校参加高考人数792人,上线792人,上线率达100%;其中重点上线450人,重点率达56.8%;本科上线759人,本科率达95.8%。
乐都一中生源主要是乐都县西片地区学生,包括南、北二山8个乡镇、川水3个乡镇和县城地区学生。现有的2420名学生当中,农村户口学生1147名,占学生总数的65%;县城地区学生中下岗职工和城市低保户学生也占相当比例。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乐都县山区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不高,大都供帮2个孩子上大学或高中,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学校一直十分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设有“贫困学生资金会”,近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全校师生每年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坚持了十多年。去年一年,我校1027名学生接受各类资助,近一半学生受到了资助,资助资金达150万元,其中,国家助学资金受助学生787人,近1/3学生受到了资助,资助金额5902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