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考试乐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正文
2008年国税公务员面试题真题详解
来源:祖华教育 李祖华 2009-2-4 20:20:11 【字体:小 大】

1、德不孤,必有邻,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李祖华解析]:首先考生在回答时要用白话文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从某种意义上说,“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同时,我们要联系“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的一些现实意义。比如我们很多时候做好事,可能旁边的人会以一些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讲道德、讲原则,可能会使自己陷入某些困境里面,甚至讲道德、讲原则的人往往会被人讥笑,被人认为是迂腐,甚至虚伪,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这个时候如果因为身边的人都不是这么做的,就放弃了做好事就得不偿失了。因为,世界上总有许多“德”的“邻居”。只是未必就在你身边而已,又或许一直在你身边,但你却没有发现而已。

  总之,考生在答这道题目的时候可以多角度展开,但一定注意从正面角度剖析,方能在面试中获得高分。

  2、对职业排队人的看法?

  [李祖华解析]:首先,我们对“职业排队人”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切不可有片面化的语言描述或者评价。因为“职业排队人”是近年来一个时代的新产物。我们在剖析的时候,首先就要从宏观角度去看。首先,“职业排队人”的出现是“市场需求”的体现,因为有市场的存在,才会有“职业排队人”的空间。这里说明的是我们很需要排队,而排队时间真的很长,很长。这里折射的是金融、交通、商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落差。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对策角度出发,因为“职业排队人”的出现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因为“排队现象”难以改变,说明的是我们的服务至少从“数量”上看是不足的。所以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出发,我们要拿出比较大的公共财力来改善公共服务领域的配套设施,使得一些“热门领域”的“排队现象”得以改变。

  当然,考生还可以从积极的意义去描述它,因为毕竟它是一个根据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一个职业,这至少说明了我国市场化的进一步延伸。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必然需要有关部门和相关法律的指导,只有这样才避免出现一些“负面的效应”。

  3、有人说管理是一种引导,有人说管理是一种服务,你的看法?

  [李祖华解析]:这是一道正反两面的剖析题。我们应该两种观点都要“认同”。一方面,管理是一种引导,这是正确的。因为管理不是“强制”,不是逼迫有关的利益关系人去服从某项规则,这是管理与法律的重大区别。而且管理强调的是效率,作为一种“引导”,它的目的是纠正不合理的、低效率的行为。所以管理作为一种引导是对的。

  另一方面,管理是一种服务,这是从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的。因为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发现政府除了履行“引导”职能外,更对地需要面对一些不需要政府介入的领域,如企业的自主经营问题,这些属于行政相对人内部的事务,政府不宜介入。但是否代表政府应该“袖手旁观”呢?其实不然,政府更多应该是提供“帮助”,即管理也是一种服务。这很显然是一种“管理”的“角色转换”。这是符合新时代下管理的“内在需求”的,从这个角度看,其实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所以,建议考生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综合性地评价和描述“管理”的“新特点”。

  4、临时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大家彼此都不熟悉,你作为一个资格最浅的人,如何让大家熟悉你?

  [李祖华解析]:这是一道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题。首先建议广大考生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作为一个资格最浅的人”,这里考生要回答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我作为资格最浅的人,应该多先其他有经验的成员多学习”。以这样的心态介入到这样一个“新环境”中,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展开。因为题干中说明“大家彼此都不熟悉”,说明这个环境,所有的人都很不熟悉。

  那么如何让大家熟悉你?建议考生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工作上的“相互熟悉”,在工作中“主动”请教其他组员,虚心学习,在工作交往中相互熟悉。二是生活上的“相互熟悉”,这一点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在工作中,难免大家会比较“拘谨”,而在生活中就比较“放得开”,这样的情况下,人际关系的进展是会很快的,所以考生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答题角度:与同事多聊聊家常,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文艺或体育方面的都可以),与同事们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一些企业经常采用“户外拓展”)。通过多种活动的“共同参与”,“熟悉度”才会逐步建立起来,而其中的关键是耐心,切勿“操之过急”。

  5、哈佛捐给哈佛图书馆250本书,非常珍贵,图书馆规定只能在阅读,不能借出。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烧了,只有一本书留了下来,原来有一名同学偷偷把这本书拿了出来,现在还给了学校。学校先表扬了这个同学,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同学给开除了,问你怎么看?

  [李祖华解析]: 这是一道历史评价题,这种题型在以往的国考面试题目中出现的机率较小,考生应该重视这种题目的答题思路。而这道题目中讲述的是哈佛图书馆的例子,而这个例子说明的是“原则”重要性。这里我们要把哈佛的两种行为要分别看待:一方面,学校表扬了这个同学,是对这位同学保护哈佛图书馆珍品图书的“贡献”做出“嘉奖”。另一方面,学校把这个同学给开除了,是对这位曾经“偷偷把这本书从图书馆力拿了出来”,对其“违法校规的行为”做出“处罚”。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外国的名校,甚至国外发达国家的氛围是强调“原则性”,强调“行为”和“结果”的“一一对应性”。即他们绝对不允许“有功之人免受处罚”的情形。这折射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因为我们有一句名言叫“戴罪立功”,还有一句名言叫“功过相抵”。这就把“行为”和“结果”混合在一起来做出评价了。西方人更“刻板”一些,似乎没有太多的“人情味”。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优劣”,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因为两者都各有利弊,在不同领域中我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者通俗地讲,考生可以这样回答:“西方的文化更适合‘做事’,东方的文化更适合‘做人’。我们不仅要‘做事’,也要‘做人’。我们应该综合两种文化的优势。”

  6、小张到了新科室,工作紧,任务新,压力大。科长业务水平高,但单位老同志较多,如果你是小张,怎么做?

  [李祖华解析]:这是一道办公室内的人际关系处理题,相对而言是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首先如果考生是“小张”,应该要做的就是认真完成好部门领导“科长”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在“工作中”多请教“科长”关于业务方面的知识。而在工作之余,多与单位老同志联系,虚心向他们学习,同时摆正位置,不卑不亢,多做事少说话就可以了。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