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面试(通常称为“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即将开始,此次考试共有13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最终约一百万人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考试。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考生如何掌握“面试秘笈”、“面试答题模板”,避免被这些“面试套路”套路化而撞向“反培训”的枪口上?本文中华图教研中心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专家吕逰老师从公务员面试教研的实战经验出发,阐述了在公务员面试时如何做到“旧瓶装新酒,无招胜有招”。
所谓套路,最初是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是武术运动的一种形式,应当属于“演法”。其实就像是中小学生作文中的一些俗套,套话就是不按照题目给出的具体内容,而根据事先设置好的模板回答问题。相信每个考生在初学作文写作时语文老师都说过一句话:“初学写作就是旧瓶装新酒。”这是作文教学中常用常新的一种方法,对于初学写作或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仿写既可以让他们觉得有章可循,又可以让他们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还可以让他们觉得原来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是可以轻松掌握的。同理,为什么需要面试答题模板或套路呢?考生在考场内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使用面试答题模板至少能起到提示思路的作用,避免犯方向性错误,面试考官也有打分标准或参考答案要点,模板的框架起码满足基本要求。一句话,在模板或套路指导下答题可能不是最好的答案,但是至少不会无话可说。这也就是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出的“固化-僵化-优化-个性化”培训思路的基础阶段。
那么考生究竟如何应对“反套路化”的新趋势呢?下文吕老师将以一道公务员面试题——“领导让你通过调研提出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怎么办?”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了解考官认定考生面试时表现模式化和套路化的标准。
如果一道题的答案根据新题目替换了关键字后就能成为另一道题的答案,那么明显就是套路。而且考官用同一套题面试的考生不只一个人,如果每个考生答题都是一个腔调,那么明显是受了所谓“万能答案”的影响。如,对于上述例题,有些考生按套路回答,说领导交给自己这项工作,是对自己的信任,自己一定会认真完成任务,这就是套话。关键是为什么,并不是把任务交给你这件事就是信任,而是调查有某种重大意义,因而责任重大,所以交给你是对你的信任。另外,很多考生回答时就是三句话,第一要做一个详细的调查计划,第二认真开展调查,第三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就完了。这只是一个答题框架,是管理学根据大量相似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来的。但考生这样回答就是套话。因为已经明确告诉你是什么工作了,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