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中山大学福建招生组陈老师
访谈时间: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10:00-10:30
[主持人]:学校的基本情况
陈老师: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学术与文化重镇和人才培养高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形成“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正以“人心向学”、“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关怀、领袖气质的学术精英、行业领袖和社会英才而努力,为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
[主持人]:学校2014年在福建省内的招生计划
陈老师:我校今年在福建省的招生计划为文科30人,理科118人。与往年基本持平。
[主持人]:近三年在福建的录取分数
陈老师:我校2011年、2012年、2013年录取分数如下:
理科:最高分674、660、644,最低分633、623、606,平均分655、637、620;
文科:最高分627、637、606,最低分610、616、582,平均分618、622、592。
[主持人]:学校2014年录取规则
陈老师:1)服从调剂不退档。我校根据生源情况,确定投档比例。一般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调档。已投档至我校的考生,在政审、体检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均不退档。
(2)专业录取级差制。调档时认可符合教育部及各省级招办规定的政策性加分和降分项目。专业录取以考生实际高考文化成绩为准。为了提高考生专业志愿的满足率,我校在专业录取上设有一定的分数级差,级差分为2-1-1-1-1。
(3)专业调剂人性化。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在调剂专业时尽可能调剂到与其志愿相近或者相类的其他专业录取。
[主持人]:考生在填报贵校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
陈老师:1、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参考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高、中、低各档中分别选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填报时注意拉开专业之间的分数梯度。
2、对于“是否服从”志愿一栏,建议考生填写服从,增加录取机会。
[主持人]:学校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
陈老师:中山大学学科门类覆盖面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学校之一。
中山大学学科总体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2年组织开展的第三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我校33个学科参评,有16个学科进入前5,32个学科进入前10,表明学校学科总体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中山大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根据国际机构排名,按ESI(基本科学指标)统计,学校有16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综合指标进入世界前1%,居全国高校第2名(截止2013年12月)。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以及不少考生的从众心理,致使招生时各专业之间报考人数不同而形成录取分数的高低差异,这也就是考生和家长所关心的“冷门”、“热门”专业问题。如果仅就录取分数高低作为评判标准的话,经济类、管理类、医学类、生命科学类、数学类、信息科学类、法政类等大多数专业往年在各省市区都是比较受考生青睐的。同时,我校与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境外大学或机构联合培养或合作办学的各专业,也得到考生的认可和追捧。
我们建议广大考生把对专业认识的眼光放远、范围放宽,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了解各个专业的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学科优势、博士点和硕士点设立情况,根据个人的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来选择专业,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
[主持人]:学校今年新增专业
陈老师:新增基础医学。该专业聚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人文、生命科学等学科群,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知识,掌握现代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和实验技能的高端医学研究人才。
新增临床医学(国防生)。该专业与武警总部联合培养。需政审、面试、体检合格,在提前批填报录取。
[主持人]:考生在录取后转专业的有关规定
陈老师: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实际上在大类内部进行专业分流并不属于转专业的范畴。至于跨类、或跨院系的转专业,我校建立完善的转专业制度,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爱好、特长选学新的专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可于每年四月提出转专业申请。转专业对学科、门类的跨度并没有严苛的限定,但各专业接受学生时会有相应的条件,比如学生原所学专业的学习成绩要达到一定要求、需要通过拟转专业的笔试和面试等。转专业(转入或转出)的学生人数最多可以达到15%。
中山大学是985院校中学科覆盖面最广最全的大学之一,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考生通过转专业,或者是辅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乃至考研来调整自己的专业,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每位考生能通过以上渠道,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
[主持人]: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
陈老师:为贯彻“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教育理念,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实行按学科门类招生的模式,前一阶段不分专业,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后一阶段分流专业,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
同时为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
(1)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基础学科领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打造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2)面向医学专业开展“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医学专业人才。(3)面向法律专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4)面向应用性文科专业(传播与设计学院等五个学院)实施“博雅教育计划”,培养有学术创新潜能、善于参与国际竞争,兼具领导才能的高素质人才。(5)面向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探索“博雅学院”培养模式,培养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6)面向信息科学、软件工程、微电子学等IT类学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培养多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主持人]:学生继续深造什么渠道和途径
陈老师: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各学科均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出国(出境)留学的本科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5%以上,2013年达到43%。
[主持人]: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陈老师:中山大学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高度稳定状态,2011-2013年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稳中有升。我们不仅关注就业率,我们更关注的是就业的层次和质量。中山大学的学生在全球500强企业,政府机关,三甲医院等重点行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
珠江三角洲可以说是对国内各种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到此地工作的种种优点可谓不胜枚举:生活环境好、待遇优厚、交通方便、信息发达、人才政策开明、创业环境优良。中山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希望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占尽地利就可以参加许多单位的实习和培训生计划,目前有近300家用人单位在我校设立实习基地,和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知名外企、民企及各级地方政府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到知名企事业单位实习,进一步提升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本科毕业生创造实践机会,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我校还鼓励大学生创业,形成了创业教育、创业社团、创业比赛、创业实践等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创业的机制。于2009年成立中山大学创业学院,共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连续两年获得团中央“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主持人]:学校的住宿条件、就餐、校园活动等相关情况
陈老师:中山大学的生活环境可以简要概括为“四有”:有设施、有空间、有美食、有网络。本科生宿舍基本是四人一间,宿舍提供了带淋浴的卫生间、饮水机、电话,套式家具(上面是床,下面是衣柜和写字台),以及独立的空调。
大家都知道食在广东,中山大学食堂的大众菜式品种丰富,粤、湘、川、北方菜以及清真饭堂一应俱全,卫生可靠,口味适宜,营养丰富,品种多样,丰俭由人,一般价格主要以2.5至3.5元的菜式为主。另设小炒部和餐厅,包括即点小炒、自选快餐等,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以“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学生社团门类众多,现共有学术类、文化艺术类、科技服务类、公益与社会实践类、体育类、媒体传媒类2560多个,参加社团人数超过25000人。
[主持人]: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
陈老师:中山大学大部分专业学费每人每年5000元左右,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左右(根据不同住宿环境而定)。
[主持人]:学校奖学金和贷、助政策
陈老师:中山大学建立了包括“奖、助、贷、补、减、免、勤”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立体资助体系。以2013年为例,家庭收入每月300-600元的新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可以获得学费的全额贷款(包括新生报到后申请或在原生源地贷款),近年我校的贷款获批率达到100%;在校期间,学生还可以申请校内勤工俭学,我校四个校区每月提供约5000多个岗位,学生依据实际劳动时数获取报酬(9元/小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解决在学校的生活开销。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性获得8000元,或申请国家助学金,每年可获3000元。此外,我校还有大量的社会资助,2013年共有2489名学生获得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上,我校特批专项资金设立了本科生境外游学资助项目,资助对象限定为中山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旨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科拔尖人才。该交流项目包括学期交换、课程修读两类。
[主持人]:学校招生办的联系方式
陈老师:我校在填报志愿期间,会派出招生咨询老师前往各地接受考生和家长的咨询。请留意我校招生网站的最新公告。中山大学招生热线是020-84036491,欢迎考生咨询;此外,我校招生网站是http://admission.sysu.edu.cn,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进入我们网站了解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关注“中山大学招生办”微博http://weibo.com/sysu2011和微信(sysuzs),了解最新招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