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咨询会 不要盲目问“我能否被录取”
商报记者 | 李玉桐
高招工作即日起转入志愿填报和正式录取阶段,今起各地也陆续有高招咨询会。考生在咨询会上要向院校招生老师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呢?结合往年经验,本报为考生解读志愿咨询会及志愿填报的细节。
咨询会上别盲目
根据往年成功报考的考生经验,考生要充分利用咨询会的机会向院校招生老师多了解信息,而不是盲目问“我能否被录取?”“你们今年的分数线是多少?”此类的问题。
考生应抓住与招生老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主动了解3方面的信息:明确告知招生老师自己的分数、排名以及自己希望报考院校的专业等信息,征求老师的意见,弄清楚近年该校该专业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了解意向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弄清这些专业开设了哪些课程,自己对这些课程是否有兴趣,学习起来是否吃力等。
省高招办建议,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理想、搜集相关高校和专业的信息,并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独立思考。在充分听取家长和老师意见的同时,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想抱负搜集院校资料和专业信息,确定个人爱好并联系实际后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提醒考生,明日上午9:30由厦门日报社主办的咨询会将在SM新生活广场中庭(2期)举行。
填志愿先详读招生简章
实际上,平行志愿并非一等一的排队录取,虽然每个批次超过90%的一志愿满足率可以让考生“放心”填报,但稍有不慎,考生依然有落榜的危险。省高招办建议,考生在填报升学志愿前,应先详细了解省招委会公布的招生政策和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报考学校的全称、校址、办学类型、计划类别等情况,合理定位,不盲目追求所谓的名牌学校或热门专业。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务必要细心并且多核对几遍,切勿忘记提交保存自己的志愿信息;一些有志向报考军校或国防生的考生还应留意面试体检等信息。 填志愿有分歧母女冷战多日
商报讯(记者 林桂芬)前日才公布高考分数,但不少家庭因为填志愿,父母和孩子已经PK多日,孩子向往的志愿多为自己的理想,父母的意愿则多少有些“功利”。
前天,厦门心理学会理事黄毓红接到朋友陈红(化名)的电话,这位母亲十分焦急。她老早就广征意见,得出结论是现在“会计”、“金融”等专业最吃香。可是女儿从小就喜欢T台,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决心报考服装设计专业。母女俩因此冷战多日。
无独有偶,张女士也带着女儿气呼呼地找上门来。张女士及家里的老人都觉得工程设计专业好、有前途,家里也有亲戚正在从事这个行业,而且赚得不错,她的女儿却喜欢管理专业,双方僵持不下。
黄毓红告诉记者,每年的高考填志愿,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场孩子与父母的PK赛,家长的选择往往比较功利,考虑的大多是“专业热不热门”“以后好不好找工作”“能不能赚到钱”等等,完全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如果家长与孩子僵持不下,建议可以先做一下职业规划自我评估。”黄毓红说,职业规划测评包括性格、职业性向、潜能、天赋等测试,能帮助测评者了解自己,给自己进行自我定位,这对于填志愿的高考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参考。据了解,测评都在网上进行,而且在家里就可以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