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福建高考历史大纲说明复习解读

来源: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2013-3-20 13:12:36
今天第三期节目,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福州高级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梁敬党,梁老师将会对今年高考历史的复习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梁老师,您好![梁敬党](19:00:26):大家好!
  • [主持人](19:00:52): 请梁老师从总体上对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做个解读。[梁敬党](19:05:44):好的。《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历史)的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难度值和考核目标与要求与去年保持一致,只是题型示例有较大变化,尤其是增加了多道选自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这应该值得关注。
  • [主持人](19:02:20): 有考生问:老师,您好!历史专题复习应如何安排?怎样把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梁敬党](19:07:29):现在是通史复习,综合训练是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跟复习进度相配合。
  • [主持人](19:04:01): 有考生问:学习基础有些差,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梁敬党](19:13:29):你是知识基础差还是能力基础差,如果是知识基础差,那就多读多记,如果是能力的话,那就通过试题训练提高。
  • [主持人](19:05:01): 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是怎样的?[梁敬党](19:10:38):1.《考试说明》规定以新课标、考试大纲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解读: 因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比较笼统,难以准确把握。可以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来细化历史知识点,并结合我省岳麓版和人民版两种版本教材做减法。从而建立历史主干知识体系,大大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宗法制和分封制,若依常理需要从背景、目的、原因、内容、特点、演变过程、性质、影响和评价等方面全面掌握。而依据《教学要求》只要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并据此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当然也要掌握宗法制的影响与评价(这属于知识运用与能力要求)。 2. 《考试说明》规定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解读:高考试题将会逐步加强对三维目标考查力度,特别是“过程与方法”要引起我们重视。如史学理论与方法,探究历史问题必然会涉及到历史学特有的“过程与方法”。不是死背硬记,关键要理解与运用。
  • [主持人](19:06:26): 有考生问:答题的时候怎么防止自己回答“跑题”呢?[梁敬党](19:10:20):首先关键的一点是审题,你要理解材料的主题,然后才能调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
  • [主持人](19:07:08): 有考生问:历史应该如何将史实联系起来? [梁敬党](19:08:44):按时序及内在联系和专题串起来。
  • [主持人](19:08:03): 有考生问:梁老师,晚上好。我们历史一轮是按教材逐课复习,接下来二轮应该怎样复习好?[梁敬党](19:09:06):二轮按通史进行复习。
  • [主持人](19:09:09): 接下来请梁老师对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做个详细解读。[梁敬党](19:16:57):1.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反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要求。解读: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高考历史试题必然注重考查能体现这些思想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史实,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应重点掌握好相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认识。 2.坚持能力立意,全面体现考试目标与要求,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适当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考查考生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能力,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解读: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这十二项历史学科能力贯穿在历史高考试题中,历史试题的材料和设问中的解答方式(如论证说明、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认识与评价等)就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要求。每年高考试题都是原创的,材料基本上是新的,通过创设新情境,按能力层次设问,以达到较好的区分度。根本无法猜题,也不必猜题。关键是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能否达到高考能力要求的程度。所以,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规定四类十二项历史学科能力,通过研究例题和适量有效训练提升历史学科能力。高考命题适当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意识。考生要多角度全面看问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胆大心细;思维严密,逻辑严谨;论据充分,有理有据。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考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解读: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维护、追求和关切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肯定和塑造理想的人格,高度珍惜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历史学属于人文学科,历史教育与历史高考必然重视人文精神。所以,有关人文精神的知识要重点复习。例如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与仁政等等。 4.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反映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解读:(1)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求真务实,以客观历史事实为依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历史认识,指导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因为我们是通过史料来认识过去,因此,史料阅读理解和阐析能力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史料运用这是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2)时政热点是每年高考不回避的命题重点。2012年主要要重视以下时政热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革命;恐怖主义威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核扩散问题;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问题;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问题等都是高考重点和热点问题。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民国史要重视。
  • [主持人](19:10:19): 有考生问:我的历史成绩一直在70多分徘徊,该从何处入手让历史稳定在70分以上?二轮应该如何把握好做题与复习?[梁敬党](19:11:22):知识能力并重,关键的还是能力。复习与做题同步进行,复习到哪里做题也做到哪里。
  • [主持人](19:10:47): 有考生问:历史很多知识都要记,请问怎样才能记的更牢呢?[梁敬党](19:11:51):你需要理解记忆。
  • [主持人](19:11:24): 有考生问: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串联起来好,还是中外古代史对比,中外近代史对比,中外现代史对比好?[梁敬党](19:24:00):整个通史包括古今中外全部串起来。
  • [主持人](19:12:35): 据了解今年文综历史考试说明变化最大的地方在于题型示例调整较大。是这样的吗?[梁敬党](19:19:54):是的,1.变化:在题型示例部分,选择题今年有18道,比去年增加了2道。18题中,有8题与去年一样,有6题出自2011年各地高考卷,另外4题分别出自2010年和2009年的高考卷。非选择题依然是6题,其中有5题与去年一样。调整后历史题型示例表述简洁,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 2.启发:(1)文史常识考查将立足现行教材,我们要重视教材所涉及的有关文史知识。如世纪年代,纪年法,天干地支,年号、庙号、谥号和尊号,避讳等等。(2)要重视史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历史学科基本能力。(3) 重视史料的理解和阐析的能力。(4)重视福建地方史,特别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福州船政局,严复,李贽,林觉民,林森等。(5)关注时政热点,如民主法制等。(6)提高图表解读能力。
  • [主持人](19:13:32): 有考生问:梁老师好,我想问历史事件对应的时间是否都要记全?考试是否会考的很细呢?[梁敬党](19:25:41):主要是记住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阶段性的时间。
  • [主持人](19:13:57): 有老师问:二轮复习,对历史教师有什么要求?[梁敬党](19:16:27):作为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通史知识框架结构,其次要精讲精练,按高考文综的形式适量训练。建议挑选一些本省历年高考试题、各地区质检题及热点专题进行训练。
  • [主持人](19:15:35): 有考生问:历史这三年学下来,几千年的事情太多了,有什么记住这些内容的好方法?  [梁敬党](19:17:12):没什么好方法,就是要多读多练,反复记忆,最重要是理解记忆。
  • [主持人](19:16:28): 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考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梁老师给些建议?[梁敬党](19:26:05):我觉得考生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构建通史知识体系。2.适量有效训练,提升历史学科能力。3.关注时政热点。将热点问题整理成专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是在冲刺阶段,以试题的形式带动重热点复习。4.加强福建地方史复习。5.适当关注文史常识。6.构建有效的历史时序。依据《考试说明》编制《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将中外历史事件按时序并列在一起。必须记住阶段性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临考前要重点看,可依次回顾历史主干知识。7.答题要规范。思维严谨,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用准确的历史术语来表达(教材语言),字迹工整,要点化,序号化,文章化。书写字体不可太小。
  • [主持人](19:16:49): 有老师问:离高考还有90天左右,高三历史教师接下来的三个月要重点抓哪一方面?习题的质量与密度该如何安排?[梁敬党](19:18:55):1、学生缺哪方面就重点抓哪方面,补缺补漏。2、一般来说,试题方面就挑选一些本省历年高考试题、各地区质检题,密度一般来说每两周一次文综训练。
  • [主持人](19:18:06): 有考生问: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吗?[梁敬党](19:20:18):选择题首先要先理解试题,选项要逐项审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最后做出选择。
  • [主持人](19:19:02): 有考生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好的去记下知识点,尤其是中国现代史,有些政策也很难理解透。[梁敬党](19:21:32):历史的知识点就是要多读多记,反复记忆。中国现代史政策不懂的地方多请教老师。
  • [主持人](19:20:00): 梁老师,刚才您提到考生在第二轮复习中首先应该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具体怎么做呢?[梁敬党](19:28:45):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结合《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来细化和落实历史知识点,并结合我省人民版和岳麓版两种版本教材做减法。建立以通史为主线、兼顾专题的历史主干知识体系。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必须要记,当然是理解记忆。只有形成通史知识网络结构体系,解题时才能迅速准确调动运用主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总之,准确掌握历史主干知识是基础,是关键。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在历史主干知识整理方面做得较好的有:福州教育学院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福建省高考总复习指导﹒第二轮》和黄建忠主编,鹭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外通史读本》。(1)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概括归纳每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提高概括归纳能力。历史阶段特征是最主要的主干知识,就好像是树干。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历史时序,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兼顾专题。这是指通史框架下的专题,每一阶段又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整合历史主干知识。把选修改革与人物的知识也归到通史框架中来。(3)准确掌握历史概念。历史学科有大量的历史概念,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到位。历史概念有种与类、大与小、具体与抽象之分。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等等。高考历史试题大量涉及历史概念,往往在历史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因此,准确掌握历史概念十分重要。每一历史概念都有从背景、目的、原因、内容、特点、过程、性质、影响和评价等方面全面掌握,还要与类似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主持人](19:21:06): 有考生问:那今年的热点都有哪些?周年热点?[梁敬党](19:22:40):除了长效热点之外,就是民国成立100周年。
  • [主持人](19:23:47): 有考生问:艺术生现在应该如何复习?是不是只要多背就可以了?要从哪些先入手?谢谢![梁敬党](19:24:57):艺术生现在按通史复习,配合相应的练习,最后再抓热点。
  • [主持人](19:24:57): 有考生问:非择题得分比高,答案组织不太好该怎么办?[梁敬党](19:28:37):1、明确试题的要求;2、逻辑性;3、准确历史概念理解。
  • [主持人](19:29:03): 有考生问:梁老师您好!我们历史有一大堆背景、意义、影响啥的,全都要背吗?背嘛,觉得一大堆背不完;不背吧,又觉得心里没底。我们学校一位考上北大的学长说历史的话课本多看看熟就行,另一位历史很好的学姐也说多看就有印象,不怎么需要刻意背。可是有人说历史要多背。而且我们江老师也强调要用记的不能光用看的,请问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啊?很纠结啊!恳请您指点一下!谢谢![梁敬党](19:30:55):历史的知识概念必须理解还要记忆,必须要背。因为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运用到历史的专业术语。
  • [主持人](19:31:08): 有考生问:老师,剩下的三个月我们历史应该多看课本?多背?还是多做题目?还需要做什么工作?我们历史哪些东西是只要理解就行,哪些东西是既要理解还要牢牢记忆(背)的?谢谢![梁敬党](19:32:27):主干历史知识必须要背,《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范围必须要准确掌握。做适量的有效训练,提升能力。
  • [主持人](19:31:21): 有考生问:老师您好!我们历史《考试说明》里古代中国部分有两个考点,一个是“市场的发展”,一个是“城市的发展”;这两个考点很容易混掉,因为课本上都是讲“市”,有时我们分不清“市”是指“城市”还是“市场”,课本上好像大部分是在讲市场,关于城市好像讲得很少,似乎只有一个商业市镇的兴起,我们感到很困惑。您能不能帮我们梳理一下这两个易混的考点,告诉我们这两个考点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谢谢!!![梁敬党](19:36:49):“城”与“市”是不一样的概念,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市”依赖“城”而存在的。“城”是政治中心,“市”是交易场所,南北朝是草市兴起。宋代是商品发展的重要一个阶段,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代工商业市镇兴起,这时候经济中心不再依赖政治中心。
  • [主持人](19:33:00): 在复习过程中,适量有效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请问具体的做法是怎样的?[梁敬党](19:45:02):(1) 历史学科能力历史高考遵循能力立意的原则,《考试说明》考核目标与要求规定了如下四类历史学科能力:①获取和解读信息;②调动和运用知识;③描述和阐释事物;④论证和探讨问题。 (2)提高史料阅读理解和阐析能力要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既要读懂字词句,更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有关信息,特别要关注多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材料的主题。根据试题设问要求,从中最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最后再完整准确表达出来。 (3)提高审题解题能力 ①审清历史试题设问中要求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历史事件。②审清历史试题设问中要求的知识范围和内容。即要求我们答什么。一般用背景、目的和原因,过程和内容,性质和特点,影响和评价,认识与看法等表述词。③审清试题设问中要求的作答方式(属于能力要求)。即怎么答。一般用列举、叙述、归纳概括、论证和说明、分析和综合、认识与看法和评价等表述词。要认真领会这些表述词的含义。(4)要提高历史学科能力,必须通过适量有效训练。每天除了坚持读书之外,完成5题客观题,2天完成1题主观题,这样比较合适。要挑选严谨的历史试题训练,本省各地区质检试题都比较好;外省试题不太适合,因为考试内容与形式不同。因时间有限,必须高效训练,将读、练、思、改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和审题解题能力。
  • [主持人](19:33:25): 有考生问:去年高考有7道是有关时间记忆的,是不是应该记住所有历史事件的时间? [梁敬党](19:40:12):记住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历史阶段性时间。
  • [主持人](19:36:06): 有考生问:福建的地方史要注意哪些啊,好像福建历史名人都考过了,朱熹算不算啊? [梁敬党](19:40:26):要注意发生在福建且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朱熹当然算。
  • [主持人](19:36:21): 有考生问:文史常识该怎么复习,内容太多了?[梁敬党](19:37:46):多注意跟《考试说明》知识范围有关的文史常识。
  • [主持人](19:39:35): 有考生问:老师好,请教下怎么审题啊?[梁敬党](19:42:56):主观题审题:1、首先阅读理解材料2、看设问(审清问什么,答什么,用什么方式)3、回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4、组织答案。
  • [主持人](19:42:47): 有考生问:历史为什么背了老忘? [梁敬党](19:43:25):没理解所背的知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推荐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