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招生简章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2014-5-19 17:50:32

2014年重庆理工大学招生章程

 一、学校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65年4月,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其后学校又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一起隶属于国家兵器部,即兵工七子。从1991年开始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为兵工行业、国防建设输入了大量优秀人才。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人,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其他省部级优秀人才6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5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近1000人,另聘兼职教师30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近24000人。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形成了理、工、文、管、经、法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招生,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现有20个党政管理机构,20个教学机构,4个教学辅助机构,3个研究机构。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8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5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8个。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19个,重庆市级高校创新团队8个、教学团队12个、精品课程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个,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个。学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青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长期在重庆地区高校中名列前茅。近年来一直是“重庆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校,2011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又被评为“首批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近年来累计承担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0余项,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12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20余部,获得授权或公开专利4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奖励91项,教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3项。学校近年来在全国高校授权专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强,产生了"时空坐标转换方法与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高性能电子软钎焊合金材料制备新工艺"、"摩托车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风力发电专用齿轮箱成套技术及产业化"等标志性科研成果。《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连续四届获评重庆市一级期刊,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2)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总占地面积2288亩,校舍建筑面积87万㎡,校园环境典雅,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全国高校“百佳食堂”、重庆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现拥有固定资产约2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230万册。拥有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170余个。宽带校园网是重庆教育城域网四大主节点之一,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完善、运行良好。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韩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台湾等 30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学校拥有来自匈牙利、俄罗斯、白俄罗斯、越南、泰国、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 7 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教育部与德国教育与科研部支持下,"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落户我校。此外重庆理工大学还与工科排名韩国第一、世界大学排名常年居于前 100 强的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以此为契机在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建设了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总占地面积约700亩。其办学目标就是打造一所具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政产学研密切合作,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一流国际大学。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一书中评价学校"抓住了强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目前,学校把握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重大发展机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重庆理工大学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努力建设成为位居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前列、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2014年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我校2014年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收学生5330名,其中本科5130名,专科200名,在各省(市、区)的招生人数和专业以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为准。

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我校预留本科招生计划50名,主要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问题。

三、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一)学校批准成立时间和批准单位

学校前身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重庆工业学院,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二)颁发证件的学校名称及证件种类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承认、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重庆理工大学普通本科(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相应学科的学士学位。

(三)办学基本情况

学校全称:重庆理工大学

办学层次: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性质:公办

校    址:

杨家坪校区: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兴胜路4号    邮编:400050

花溪校区: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邮编:400054

两江校区: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普福大道459号    邮编:401135

主管部门:重庆市政府举办,市教委主管

★我校2014级本专科新生大一就读于渝北两江校区,二年级迁回巴南花溪校区就读。

(四)2014年招生类别和招生咨询方式

1.招生类别:

(1)普通本科一批:我校在重庆及全国部分省市招生中将会计学、会计信息化、审计学、财务管理、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材料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经济学类(含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等27个专业纳入一本批次招生。

(2)普通本科二批

(3)应用技术本科(由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组织教学和管理,在重庆地区放入本科第二批次录取)

(4)普通专科中外合作办学双文凭专业(由重庆理工大学商贸信息学院组织教学和管理)

2.招生咨询方式:

(1)咨询部门: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2)咨询电话:023-68822995

四、录取原则

我校招生录取的总原则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招生法规实施招生工作全过程。根据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室确定的录取分数线,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招生录取中,我校做如下具体规定:

(一)我校录取时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结合考生志愿情况、学业水平成绩和综合素质水平择优录取。

(二)我校按志愿优先的原则,首先录取第一志愿的上线考生,若第一志愿的上线考生数没有达到我校在该省(市、区)的招生计划数。我校将按缺额的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二志愿的上线考生。

(三)我校确定考生专业是按分数级差(3、1、1、1、1)的原则。

(四)我校原则上执行各省(市、区)制定的招生政策,在确定录取和选择专业上,承认各省(市、区)招办的加分。

(五)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报考我校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单科成绩应良好以上。其它专业不限外语语种,但新生入学后,外语教学以英语为主。

(六)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普通专科双文凭专业的学生进校后采用全英语教学。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的普通专科双文凭专业的考生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在80分以上,不录取非英语语种的考生。

(七)根据就业单位招聘要求,原则上报考我校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双文凭《酒店管理》专业的考生女生身高要求1.58米以上;男生身高要求1.70米以上。

(八)我校普通本科《广告学》专业不招收色盲和色弱的考生。

(九)我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清”录取原则。

(十)我校在江苏省录取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是:B+B(选测科目)4C(必测科目)1合格(技术科目),进档后排序规则是:“先分数后等级”。

(十一)我校对考生的报考条件、政审和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学校招生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委员会为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其组成形式为校领导、校纪委、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相关学院等单位,下设招生工作办公室。重大问题由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招生工作日常事务由招生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遵守招生纪律,杜绝一切徇私舞弊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六、学费标准、奖贷学金情况

(一)学费标准

我校按专业和考生录取的类别收费:普通本科专业:5000-6200 元/年(工业设计10000元/年);应用技术本科:10000-112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双文凭)专科:15000元/年;住宿费标准:1200元/年。上述收费以重庆市物价局正式核定的我校2014年新生收费标准为准。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按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和实际住宿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二)奖贷助学金设置

1、新生特别奖学金:500—5000元/人·年;

2、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

3、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

4、学生综合奖学金(享受面30%):400—1200元/人·年;

5、梅华奖学金:5000元/人·年;

6、潼南奋进奖学金:2000元/人·年;

7、曙光优秀学生奖学金:2000元/人·年;

8、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公司优秀学生奖学金:2000元/人·年。

贷学金类:

1、国家助学贷款(享受面20%):贷款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人·年;

2、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额最高不超过6000元/人·年;

生活费助学贷款: 贷款额最高不超过3000元/人。

助学金类:

1、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补助金额为2000—4000元/人·年;

2、校内临时困难补助,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资助。

七、联系部门、咨询电话、传真、网址、电子邮件

联系部门:重庆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3-68822995;

网 址:http://zs.cqut.edu.cn

监督举报电话:023—62563125(校纪委办)。

电子邮件:cgzs@cqut.edu.cn

八、其他

我校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从事代理招生工作,有关招生录取事宜请直接与我校招生办联系。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学生将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重庆理工大学招生专业介绍

经济学类(本科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管理技术,具备对经济问题做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能力、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及较好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调查与预测、经济学说史、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

主要毕业去向:政府各类经济管理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管理、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投资理财、贸易、营销等工作,亦可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在工商管理、经济学等学科领域中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里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修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组织行为学、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薪酬管理、劳动关系学、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文本、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毕业去向: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机构、科研机构等从事人事行政管理、职业指导、人力资源业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人才市场、人事代理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就业或自主创业。

英语(本科类)

英语专业: 外国语学院招收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及国际贸易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 外国语学院在其专业设置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财、物资源以及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强化外经贸知识和理论的渗透,致力于培养道德修养好、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高级口译》、《英语听力》、《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基础写作》、《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语言学概论》、《外贸英语》、《国际商法》等。 外国语学院可为你的成才之路架起一座飞跃的桥梁;外国语学院可为你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 本专业主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又具有一定的金融学与经济学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学习期间,将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的基本训练;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开设数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外,还增设了许多金融学、经济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在学习数学、金融学与经济学有关专业课的同时,还将直接面对金融与经济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本专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思想和各种数学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金融、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作出科学决策。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西方经济学、数学建模、数学软件、统计预测与决策、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随机过程、金融数学、数理经济、计量经济学、运筹学与优化等。本专业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数学、金融、经济、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其它课程。 本专业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数学的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能够对金融和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毕业生适宜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保险机构、工商企业等从事定量分析、经济建模、系统设计、管理等工作,或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数学、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现设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三个方向。 机电一体化方向:本方向培养机电结合,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运行、实验与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有关机电传动控制和机电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方法,学习经济分析和管理知识。该专业主干学科为机械学、电子学。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及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数控技术、CAD/CAM、管理学、技术经济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自动化控制、功率接口技术、机械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本方向的毕业生既具有系统的机械工程技术理论和机械生产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刀具、夹具、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有关设备的设计能力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研究、应用现代化加工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能力,并能根据生产实际和用户的要求设计机械和设备,对机械加工质量和产品性能进行检测、分析与控制,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特别是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实验与研究。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及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数控技术、CAD/CAM、管理学、技术经济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密加工、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切削刀具等。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方向:本方向的毕业生既具有系统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各种产业机械和新产品的设计、实验、研究及制造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及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数控技术、CAD、弹性力学及有限元、机械设 计方法学、机械优化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构设计、可靠性设计、造型设计、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等。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