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招生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校今年招生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今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全称: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办学类型:独立学院
学校性质:民办
招生层次:本科
第四条 学校主校区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果园街217-3号。
第二章招生计划
第五条 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详见各省(区、
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计划。
第三章学历证书颁发
第六条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本科毕业生由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本科毕业证书。
第四章学位授予
第七条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学士学位证
书。
第五章收费标准
第八条 学费收取标准
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市场营销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500元;美术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0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0元;汉语言文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英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日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信息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3500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3500元;体育教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2500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3500元;财务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500元;小学教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朝鲜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旅游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500元;学前教育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000元;法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6000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1500元;环境设计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0元;商务英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软件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3500元;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2500元;俄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德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4000元。
第六章录取说明
第九条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
英语、商务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英语考生。朝鲜语专业招非朝鲜族的英语考生。
第十条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要求
无特别要求。
第十一条经批准的身体及健康状况要求
考生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原则上男生身高应在3875px(含3875px)以上,女生身高应在150 cm(含150 cm)以上。入学后复检,如不符合以上标准,不予注册。
第十二条录取规则
1.调档比例: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院执行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规定的投档比例。 2.学院按照“分数优先”原则进行录取,即从高分到低分按专业志愿依次录取,无分数级差。投档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参照相关科目进行录取。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依次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服从调剂但分数未达到调剂标准的考生,均做退档处理。 3.所有专业无相关科目成绩要求。 4.执行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政策。 5.艺术类专业录取时承认招生省份的艺术类统考成绩,成绩合格者,按录取省份的相关规定录取,如无要求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吉林省考生我院承认吉林师范大学和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艺术加试合格证书。 6.体育教育专业考生须参加各省组织的专业加试,成绩合格者,按录取省份的相关规定录取,如无要求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十三条联系方式
学校网址:http://www.bdxy.com.cn
通讯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果园街217-3号
联系电话:0434-3293538 0434-3296165(兼传真)
联系人:徐老师
第十四条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执行。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专业介绍
社会工作(本科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技能,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在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社区等工作机构从事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慈善救助等社会公益性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对社工方法与技巧的认识、理解、把握和训练学生对案例处理的流程设计、手段的运用,并通过介入实际工作领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工作伦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团体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和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综合训练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就业领域主要有:社会团体、民政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社会服务机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等公益机构,以及企业、司法、文化、教育、卫生等相关领域。
授予学位:法学学学士学位。
人文教育(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文教育人才。即培养具有综合人文教育知识、能力、素质和现代化教育技能,又适应社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宽广、深厚、扎实的文、史、地、政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毕业后既可胜任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又能胜任有关单科教学;还能在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文科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修养。 2.掌握《历史与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了解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3.具备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熟悉教育法规,正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管理、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国家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 5.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学位 本专业学制定为四年制。完成学业(修满学分)后,成绩合格、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有关问题说明 1.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类型分为四类: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计划课程门数148门,学生应修58门,共计162学分,2678学时。 2.公共选修课:设两个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设24门课)和教师教育模块(设9门课)。要求学生通识教育模块选5门课(修满10学分);教师教育模块选6门课(修满12学分),即一至四学期每学期每名学生限选1门公共选修课(教师教育);第五学期任选1门公共选修课(教师教育);第六学期任选2门公共选修课(教师教育1门、通识教育1门);七、八学期各任选2门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 3.专业选修课:六学期选3门;七学期选6门(有2门考试课待定);八学期选3门(有2门考试待定)。 4.生产劳动、军训由学校统一安排。
学前教育(本科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幼儿园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科研的幼儿师资,能在教育行政与教科研部门、广播电视和图书出版部门以及社区等从事儿童教育管理、宣传和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基本掌握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琴法、舞蹈、声乐、美术、教具制作等技能技巧,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和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中外教育史、学前游戏论。
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幼儿园,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学前教育宣传部门和社区等。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报考提示:考生应具备一定的音乐、美术特长。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的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远大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积极进取,有艰苦奋斗精神,善于与人合作共事。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4.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学位 本专业学制定为四年制。完成学业(修满161学分)后,成绩合格、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并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有关问题说明 1.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类型分为四类: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计划门数为76门,学生应修46门,共计161学分,2734学时。 2.公共选修课:即通识教育模块(设24门课)。要求学生通识教育模块选5门课(修满10学分),即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各任选1门公共选修课。 3.专业选修课:五至七学期分别选修2门、3门、4门专业选修课。 4.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在第二学期进行;金工实习在第三学期进行;课程设计包括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单片机课程设计,分别在第四、五、六学期开设。(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 5.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专业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时间为7周,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分。
市场营销(本科类)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市场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公关企划、电子商务等经济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商务活动的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组织策划能力。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能熟练运用营销战略及策略,具备营销策划能力; 2.掌握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业务谈判与推销、电子商务、广告宣传等基本方法; 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与规则; 6.具有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7.熟悉掌握及运用计算机,具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技术和能力; 8.具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期刊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制、学位 本专业学制定为四年制。完成学业(修满学分)后,成绩合格、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并通过论文答辩,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有关问题说明 1.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类型分为四类: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计划课程门数98门,其中学生所学课程应为61门(公共必修课为13门;公共选修课为11门;专业必修课23门;专业选修课为14门)。总学时为2789学时,总学分为163学分。 2.公共必修课设置情况:公共必修课13门,总计858学时,39学分,占总学时30.76%,占总学分23.93。 3.公共选修课设置情况:公共选修课11(其中通识教育应选5门,专业教育应选6门),总计366学时,24学分,占总学时13.12%,占总学分14.72%。 4.专业必修课设置情况:专业必修课23门,总计1147学时,61学分,占总学时41.13%,占总学分37.42%。< 5.专业选修课设置情况:专业选修课14门,总计418学时,27学分,占总学时14.99%,占总学分16.56%。 6.实践环节:专业实习3周,3学分,占总分的1.84 %;毕业实习4周,占总学分2.45%;毕业论文5周,3学分,占总学分的1.84%;军训2周,2学分,占总学分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