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高考试题答案 - 正文

 
全国A卷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Word版
来源:七彩教育网 2010-6-8 17:22:03 【字体:小 大】
(全国卷1)2010年高考试题-文综(Word版

 

全国文综1

第二卷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天下吴樾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特别所须,借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借中国所需“;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绸缎“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玲《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特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期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帮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

皆渐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

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06~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

  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气体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09年推广节能灯1亿支,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止2009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突破3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

(3)适时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

39 .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顶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是草木都尽,旱甚,霸水将竭,井多污水。”百姓嗷嗷待辅,“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槁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

 

 

(2)             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河、黄河、_______河。(4分)

 

 

(3)             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

 

 

(4)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

 

 

(5)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8分)

 

 

(6)             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12分)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