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甘肃高考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名师指导2014高考复习冲刺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14-2-28 8:01:58

距离2014年高考还有整整一百天,激烈的百日大战已经打响了。在这最后的百天里,如何复习才能“逆转”,由一个普通学生华丽变身为学霸。2月26日,记者邀请省内顶尖名校——西北师大附中高三一线老师们,为辛苦备考中的高考生们给出了复习建议。老师们一致认为从复习到高考,都要经历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表达这样三个递进的阶段。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正好是将三个阶段衔接起来进行高考冲刺的黄金阶段。因此,把握好这个阶段,提分的空间非常大。

  语文不留盲点

  西北师大附中教师彭亚娟

  1.熟悉题型,备考不留盲点。备考中对诗歌鉴赏、古文翻译、名句默写等传统题型要高度重视,首先回归课本,抓住本源;对成语、病句、连贯等常考题型要强化复习;同时新课标卷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图文转换这类次常考题轮番考查,考生要熟练掌握各种题型解法,备考不留盲点。

  2.全面备考,突破选考题型。选考题设置是新课标卷的一大特色,备考中对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要同等重视,对两类考题的文本特点、设题类型和解题思路要了然于胸,以便在考场上选择最具优势的模块作答。同时加强阅读思维训练,重点训练筛选信息、分析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

  3.掌握规律,培养规范意识。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题型都有较为常见的命题思路、鉴赏术语和答题范式,要总结其中规律,熟练应用。另外在答题时要培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的答题意识。

  4.重视作文,加强升格训练。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写作首先做到审题“准”、立意“明”、书写“美”、语句“通”、文体“像”。另外还应加强作文升格训练,做到立意独到新颖,选材与时俱进,结构完整严谨,语言蕴藉精美。

  数学过好三关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李树林

  一、“点”上不留死角。我说的“点”,指的是知识点,数学科有近200个知识点。可以清查一下,或许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点上还有问题,那么我们宁愿花些时间再搞清楚,因为高考卷面上80分的客观题,大都是一两个知识点的组合题,属容易题和中档题,这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二、功在中档题、攻克把关题。这里的功有功夫、功效两层意思,在做好客观题的前提下,六个大题中17、18、19题,还有最后的三选一都为中档题,即便是把关题第一问也可以上手,所以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能否拿下中档题,是成败的关键。

  高考卷是以能力立意命制试题,所以要想得高分,就要注重骨干知识的重点复习,注重知识的交汇、综合。进行专题训练,练硬攻克把关题的本领。

  三、过好三关,提升应试水平。高考的成败最后取决于应试的发挥,而审题关、计算关、书写关是广大考生必须要过好的三关。要养成读尽一切的习惯,卷面上从卷头注意事项开始的所有文字都要认真阅读;再就是把好计算关,每一步都要细心;然后注意书写,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大题要有简练小结。

  外语注重积累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夏宝华

  1.加大考试大纲词汇的积累。要弥补平时英语学习中不重视英语词汇、固定搭配积累的弊端,避免词汇量匮乏。同时,要避免词汇意义记忆不准确,拼写不准确、不规范、似是而非的现象。2014年《考试大纲》要求词汇量为3500词左右。

  2.过好基础语法关。有的考生没有将考试大纲中的基础语法项目逐一掌握,因此,考生考前必须梳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逐一扫清语法障碍。总之,对语法知识的掌握重在理解及语言的灵活运用。

  3.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的范围。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考生必须在理解主旨和要义、具体信息、推断生词的词义、判断和推理、文章的基本结构、作者的意图等阅读能力方面加大力度,并以课本为主线,熟读课文,以培养语感语境。

  4.加强书面表达和改错练习。从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在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书写规范及美观。

  总之,在复习中要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减缓节奏,调控心态,强化应试。在“题海”中学会练习精一点,节奏慢一点,难度稳一点,看书多一点,效益高一点。

  物理梳理主干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马兰刚

  1.夯实基础,梳理主干知识,着重查漏补缺。在高考后期复习中应该把时间用在领会教材和习题中的基础知识上,对照《考纲》检查补漏,不留知识空白。要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做透基本物理模型,同时要对重要主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掌握常见题型和方法。高考难度较大的少部分题目,也均是在“应知应会”基础上的拓展、迁移、综合应用。

  2.培养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审题是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解题的灵魂。在后期复习中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在审题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关键词语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

  3.强化题型专项训练,总结解题方法,重视解题规范。加强选择题、实验题题型的解题训练,总结常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尽量用常规和自己擅长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形成优化解题策略。多做一些对应题型的限时训练,归纳相应的得分技巧。同时要特别重视计算题良好解题习惯和解题规范的训练,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做好全真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复习后期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套题训练和模拟考试,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包括知识上的、方法上的、时间分配、答题技巧,还有考场上的心理调节等。

  化学注重细节

  西北师大附中教师李舜

  冲刺复习中要重视对化学学科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把学科内知识设成小考点,个个突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知识集成化,系统化。

  1.回归本源:教材、考纲、考题。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课本是母体库,在二轮复习中要选择读、有目的地读。要注意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许多高考题目是从课本习题上找到“引子”,经过“改造”而来。考生在研究大纲时,要注意“了解”、“理解(掌握)”、“熟记”等这样的要求,这对掌握高考方向很有帮助。考生要充分利用高考真题,应在研读历届考题的过程中发现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考试重点;对以往高考试题的认真归纳整理,形成阶梯思路和模式,是冲刺阶段的重要任务。

  2.注重反思,反思命题考的知识点,题型,答题方法和思路,解答时出错的原因等。

  3.注重细节,仔细审题,注意答题规范化,书写过程的严密性与完整性,如离子方程式,化学式等的书写规范。

  4.注重以“生产工艺为背景”的无机综合应用试题。注重解题技巧,例如: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产品;分析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什么反应,该反应有什么作用。抓住一切反应与操作都是为生产产品服务这一关键。

  生物重视实验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宋学锋

  一、回归课本,注重基础。课本是知识的载体,也就是试题的源泉。冲刺阶段的复习更要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立足课本,构建知识网络,特别是生物学科主干知识、高频考点。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源,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掌握方法,提高效率。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比较复习法:对相近结构、概念等进行比较复习。(2)串联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3)联想迁移法:学会运用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

  三、重视实验,提升能力。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等。要学会运用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

  四、分析失误,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五、规范答题,每分必争。选择题求稳,主观题求规范。认真审题,先易后难。用专业术语表达,叙述过程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规范准确书写,不出现错别字。

  历史加强解读

  西北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长许彩霞

  根据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建议考生在考前百日复习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运用多元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以考纲为方向,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基本概念,深入挖掘、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整合教材内容,构建起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基本脉络,清晰把握中外历史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提高历史认知能力。

  2.运用高考真题,有效拓展学科知识。新课程高考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试题“脱教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通过对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丰富学科知识;将选修知识渗透到必修内容中,可以形成系统性的历史专题。

  3.加强材料解读能力训练,总结解题规律方法。

  文综四项目标要求的落实,归根到底是对试题提供的新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总结说明,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4.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和长效热点问题。

  地理强化识图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伏钰

  1.突出学科重点,搞好地理四大主题(地理事物运动系统、人地关系系统、区域地理系统和图表系统),明确高考方向,立足基础,精心设计教与学,梳理主干知识,改变机械重复的复习模式,精练专题(包括知识型专题、应考技能型专题和高考热点专题),强化解题能力,尤其是读图和识图能力,一定要多用图,多做各种图的题,培养学生获取与解读图表及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动手绘图及理解运用能力,强化能力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明确各知识类型的要求入手,明晰知识点、线、面、体、综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能图文结合、学思结合和学用结合,学会地理综合思维;合理经营时间,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内容,能果断取舍,使主干知识更精细化,扫清知识盲点。

  2.突出科内综合,强化地理四大能力(思维、识图、应用、表达)训练,回归教材,查缺补漏,建立错题集,规范答题;强化学生对题目有效(显性和隐性)信息的敏感度、审题技巧和现场生成答案能力的训练,认真做好每次训练的试卷分析,提高应试技能水平,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的结合,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原理的运用。

  政治关注热点

  西北师大附中教师李仲奇

  1.研读《考纲》,明要求。最后阶段的复习务必研究考试大纲,领会其要求,特别是考纲所规定的4个方面考核能力目标要求和考试知识范围(即考点),在考纲的指导下复习课本。

  2.吃透教材,抓重点。越是最后阶段越要抓紧对课本的复习,根据新课程、新高考的变化,考生要熟悉课本的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反复背诵记忆课本的基本知识观点,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知识进行复习。

  3.关注热点,明方向。高考政治试题最大的特点是体现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以反映时代脉搏。最后阶段的复习可用时政热点联系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即实际联系理论(平时学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要系统整理一年来的重大时政热点及热点问题的试题。

  4.适度练习,找规律。最后阶段的复习要精心选择练习及套卷,最好是全国一些重点中学的模拟试卷,或者是近三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新课程以后的文科综合试卷题多量大。通过适量、有效练习,训练阅读速度和组织答案的书写速度,更要注意主客观试题、政、史、地三科试题在答卷时间的合理分配。通过适量练习,寻求答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