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通高中学子忙于填报志愿、等录取通知之时,中山特殊教育学校却传来喜讯。该校高三年级11名聋生全部考上大学,其中4人被北京联合大学本科录取。再过一个多月,这些很少出门的孩子,就要首次离开父母,前往陌生的城市求学。说起未来,他们坦言,有些害怕。但是,20年的特殊经历让他们同样坦然,“不管前路有多么困难,都要去试试。”21岁的学生詹靖波说。
一聋生收三所重点大学通知书
7月6日,普通高考生录取工作开始。然而,中山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却提前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其中,21岁的詹靖波还同时收到了3所本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让父亲詹木锦有些意外。与记者聊天时,总是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詹木锦说,儿子2岁时被确诊患有听障,之后四处求医。由于求医心切,甚至差点误了孩子的生命。
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医院广告,称3万元可以治好听障。于是,詹木锦带着儿子前去就医。到了现场,他要求对方出具一个协议,但被拒绝了。当时他就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骗局。这样的场景重复过多次,最后詹木锦和单招考试妻子选择了放弃。
“广州儿童康复中心的医生说,求医是无效的,让我们面对现实,早日送孩子去康复。”詹木锦接受了建议,当年就将孩子送到了广州儿童康复中心。过了几个月,中心工作人员突然来电,称孩子被其他人推倒,眼角受伤。无奈之下,他将儿子接回中山,并送到一家幼儿园就读。可是,没过多久,幼儿园的孩子都笑话儿子,“他们说他是聋子”,这让詹木锦心理非常难受,不得不将孩子接回家中。2个月后,中山特校的一张录取通知书寄到,儿子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特校就读10余年后集体高考
1998年9月,詹靖波正式进入中山特殊教育学校。3岁左右的他,主要接受前期康复训练。当年,和他一起入校的还有彭汉琪。此后,李艳飞、刘晓欣等9位学生录取入校,成为詹靖波的同学。每天,他们一起接受训练,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不知不觉,他们就在特殊教育学校呆了12年。今年,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都参加了聋生单招考试,且全部被录取。其中,5人考上有“聋人清华北大”之称的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等重点学校,其余6人则考入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7月6日,詹靖波、刘艳飞等6名学生,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用手比划着议论当时在北京的考试情景,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例如,天坛和书上写得不一样,北京太冷,再去一定要多带衣服之类。看到这一幕,班主任巨翠娟有些感慨地说,今年4月10日,孩子们首次前往北京参加单招考试,考试完后,她带着他们去看了北京天坛,在那里她看到了不一样的学生。
“他们也想出去,但有害怕。”巨翠娟说,班上的11名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样,天真活泼,也有梦想,也很勤奋。以詹靖波为例,不用闹钟每天早上6时30分,他就会前往班级学习。为了备考,在别人午休时,他仍在复习。
同样勤奋的还有张宏毅。去年高考前,因癫痫放弃考试。身体状态稍有恢复后,主动要求回学校复读再备考。因为受癫痫影响,以前学过的内容不少被忘记,于是他不停地重复记忆,希望能补回来,“以默写为例,他记不住,就不停地抄,有些古诗抄了上百遍。”巨翠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