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海南高考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海南高考加分项目分值政策调整

来源:南海网海口 2015-4-2 8:05:22

南海网海口4月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符玲 实习生 潘春连)4月1日,《海南省教育厅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办法》正式公布。从2015年1月1日起,海南取消5项全国性鼓励类的加分项目,分别是: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和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者5项加分项目。同时,取消省级体育特长生、农村人口二女结扎户考生2项加分项目。

  为通过减少和规范我省的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4月1日,海南省教育厅将我省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政策调整向社会公布。

  全国性5项高考加分项目取消

  从2015年1月1日起,海南取消5项全国性鼓励类的加分项目,分别是: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和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5项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学生,在其毕业年度参加高考时报考省内外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此后获得的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中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海南省考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可以继续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和体现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每一个中学生积极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二是考生的体育、艺术、学科等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三是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或报考相关体育、艺术专业。四是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海南自定2项高考加分项目取消

  在取消的高考加分项目中,还包括海南自定的2项高考加分项目。一是取消了“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省中学生体育比赛(不含少年赛)获个人单项前三名的队员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并同时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比赛成绩标准的应届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增加5分投档”的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该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学生,在其毕业年度参加高考时报考省内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此后获得的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二是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农村人口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的加分资格。

  加强加分考生资格的管理和监督

  从海南省教育厅获悉,海南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工作按照“谁主管、谁审查、谁确认、谁负责”的原则,由省国家教育考试厅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审核确认。

  同时,对保留的高考加分项目会加强资格审核公示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行为,确保实现加分项目减少、严格控制、规范管理、公平公正的目标任务。

  如考生的高考加分资格须在省考试局网站、市县招生办和考生所在学校及班级公示。公示信息须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所在中学、加分项目、相关佐证材料,以及审核单位、审核人员名单、受理举报电话等。

  省考试局、市县教育局及中学,要严格按照要求详实、准确、及时公示考生的加分资格。省教育厅将对加分考生资格信息公示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

  省教育厅要求,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电话、信函等多种申诉举报受理渠道,依照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受理加分造假举报和考生信访申诉案件,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回应举报和申诉案件的处理结果。

  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可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要完善高考加分资格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并实行倒查追责。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新闻:海南取消二女结扎户和省级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资格

  南海网海口4月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符玲)4月1日上午,南海网记者从海南省考试局获悉,海南省正式取消“二女结扎户考生”和省级体育特长生的高考生加分资格。

  据了解,海南今年取消了2项本省自定的高考加分项。一是取消了“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全省中学生体育比赛(不含少年赛)获个人单项前三名的队员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并同时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比赛成绩标准的应届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增加5分投档”的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该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学生,在其毕业年度参加高考时报考省内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此后获得的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二是取消了“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高考加分项目中的“二女结扎户考生”的加分资格。

  以上取消项目从2015年1月1日实施。

  【解读】海南取消7项高考加分项目 6项全国性4项省定加分项目保留

  省教育厅于4月1日发布信息称,《海南省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办法》,2015年3月10日经教育部同意备案。一共有哪些高考加分项目被取消?具备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可通过哪些渠道圆梦?省考试局领导进行了详细解读。 □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

  取消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据介绍,我省对原有的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规范。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5项全国性鼓励类的加分项目,分别是: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省级优秀学生和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5项加分项目。

  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上述项目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学生,在其毕业年度参加高考时报考省内外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此后获得的相关奖项、名次、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省考试局负责人称,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将继续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和体现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每一个中学生积极参加日常校园“阳光体育”、艺术、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二是考生的体育、艺术、学科等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三是鼓励具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学生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校艺术团,或报考相关体育、艺术专业。四是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

  2015年,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及53所高校艺术团仍进行招生。教育部将制定相关招生管理办法。

  保留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目前,我省保留6项全国性扶持类的高考加分项目,分别是:

  (1)保留“烈士子女,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2)保留“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报考省内外高校可增加20分投档”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3)保留“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且在这些地区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20分投档”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4)保留“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10分投档”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5)保留“归侨、归侨子女和华侨子女,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6分投档”的加分项目及分值。

  (6)保留“台湾省籍考生,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6分投档”的加分项目及分值。【详细

    我国明年起取消5项高考加分项目 海南:及时调整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1月1日起,我国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5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此,海南省考试局12月17日表态,会跟着改革大方向及时调整本省高考加分政策。【详细

    海南高考加分政策将变动 调整方案已递交到教育部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8日表示,明年全国将实现25个省(份)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今年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地方将消减63%的加分项目,10省份已全部取消加分项目。3月9日,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从海南省教育厅获悉,2015年高考考生加分项目将有所变动。

  据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已经做出加分项目调整的方案,由海南省政府递交到教育部,等待教育批示通过后,将尽快通过媒体公布具体变动事项,新的加分项目从2015年1月1日生效。调整后的加分具体项目审批下来后,关于变动后的加分项目适用对象,将采用“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即学生在2015年前拿到的相关奖项,按2015年前的加分办法进行加分,2015年后拿到的奖项,则按调整后的加分方案进行加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