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 准确 完整 灵活
——孝感市2013年高三“二统”语文作文阅卷后的思考
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 杨 强
孝感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二统”教师网上评卷工作已于昨日结束,我想各校现都已进入质量分析阶段了吧。孝感市“二统”考试历来以其考试的严肃性、试卷的高质量、评卷结果与高考结果的高吻合率而备受孝感市高三师生重视。本次考试实行“考训合一”的形式,用网上答题适应性训练的卷(卡)形式,进行第二次统考,最终达到减少考生在高考过程中因非智力因素而影响成绩,提高考生参加网上评卷答题适应性训练的有效性的目的,同时客观上也反映出各县市的实力,指导教师们作好后期的复习工作。
在语文学科评卷方面,我市与应城市携手完成第23题作文的评卷任务,两市评卷教师在两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大市约35300份/次(包括二评和三评)试卷的评卷工作,任务比较艰巨,为此我市抽调了近五十名教师参加了作文评卷工作。
对于此次考试,从孝感市到安陆市及其他兄弟县市都是高度重视,孝感市直管领导多次莅临我市指定评卷地点指导工作,安陆市语文学科调研员樊波明同志至始至终坚守在评卷室,安陆一中高三语文组组长毛永华同志全面指导具体的评卷工作,各评卷教师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指定的评卷任务,为此次考试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青年教师,有幸参与了此次评卷工作。两天的时间,让我感受到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感受到了我们孝感高三学子的才气。当然,美中稍有不足的是,在评卷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学生在写作上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我斗胆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藉此希望能引起高三学子的重视,扬优改缺,也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书写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1)卷面书写整洁。文面恰似人面,文面给人的直观印象至关重要。作文评卷的相对主观性决定了作文分数与字迹紧密相关,字迹好的文章更能博得教师的眼球,赢得感情分,相反字迹差的试卷教师不忍读完,分数自然难以上去了。
本次“二统”考试卷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字体过于细小,文字结构变形,随意删改,文字模糊不清等方面。笔者认为考生日常动笔时应规范书写,不潦草,不连笔,体现汉字的结构,涂改要规范,不要改得乱糟糟的,字写得大一点,不能太细小,选择字迹较深的考试专用笔。
(2)避免错别字,病句。《2013高考湖北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明确要求作文“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错3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表面上看错字对作文的总分影响有限,但是错字过多容易给评卷教师产生错觉——考生的基础不扎实,这无形中也会影响分数。比如,本次评卷中我在某张试卷中发现错字最多的达到10个,另外笔者摘录了一些病句、常识性错误的句子及诙谐幽默的句子:
①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曾经发表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他希望所有的黑人都能吃饱穿暖。
【点评】:是的,这是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也是曼德拉的梦想,更有可能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不过你这样写很容易引起金与曼德拉的版权之争哟!
②也许你会总觉得我只是在自残,但我想人生难得几回自残,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现在不自残或许以后就没有自残的机会了。
【点评】:好吧!我承认你的语言貌似很有哲理,我承认你很伟大——每每上课睡觉之时总是用力掐自己,但这不是“自残”哪!你这样写对评卷教师而言是一种“他残”。
③作为一名已经十岁的男孩,我知道面对什么。你有高考,你要把玩伴们放下……
【点评】:你的人称转换太快了,而且你是跳级生吗?十岁就读了高中。
④下面我便要讲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可能你会深有感触。
【点评】:有故事你直接讲就是了,你是不是在告诉评卷教师你又从哪里“偷”了一个故事,莫非你用这句话来凑字数。
⑤“XX”一个明亮而又熟悉的声音传来,打破了教室的寂静。
【点评】:“XX”是什么声音只有孩子你自己知道了!那有没有很“暗淡”的声音呢!
⑥古有范进中举,今有中国航母。前者是一个人的梦想,后者是一群人的梦想。
【点评】:我真是佩服你的联想能力!
⑦长大了,看到扬利伟叔叔从升天到太空,再从太空安全回来……
【点评】:杨利伟绝对不是西汉学者扬雄的后人,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姓。升天的应该是“神五”吧?“杨利伟升天”让人觉得怪怪的。“升天”是动词,“太空”是名词哟!建议要么去掉“从”,要么把“升天”改成“陆地”。
考生在平时就应该养成规范、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对汉字的结构要了如指掌,遣词造句要符合语法规范,符合逻辑与常识,要养成复查的良好习惯。
(3)学会分段。段落是文章中内容相对完整的基本单位,段落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与层次,能反映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与严密性。分段过少,文章层次不能体现出来;段落太短,换段过于频繁,文章结构显得松散随意,字数难以达到作文要求。
考生在平时就应该学会分段,动笔之前应思索每段的中心是什么,要掌握常见的段落结构,学会自然过渡,前后照应等等。
二、文章的完整性
(2)字数符合要求。本次考试对未达到800字的试卷提出了明确的评分标准:①字数达到600以上而不足800的,按正常卷评分,每50字扣一分,扣完4分为止;②字数在200—600之间的,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等以上,发展项不给分;③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
高中作文的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依据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少于600字的作文难以做到立意完整,内容充实,表达详实。评卷教师在评卷时对于600字以下的作文其实是扣了两次分数的:一是因立意不完整而扣分,二是因为字数不足而按照50字一分的标准扣分。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分数自然难以达到切入分,更妄谈高分了。
因此,考生在做语文试卷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分配时间,要给作文预留充足的时间。
(1)标题不可或缺。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恰当运用作文标题可以让评卷教师一眼就看出文章的内容,吸引教师的眼球。
遗憾的是,此次考试少部分考生还是忘记了写标题,而按照评分标准没有标题是要扣除5分的,扣分如此之重是希望学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写标题。很多学生在动笔伊始没有酝酿好题目,写到投入的时候自然就忘记了写题目,同时他们又没有养成复查的习惯,结果5分就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作文的标题,我们要慎取。本次考试是有关“梦想”的材料作文,标题中应尽量体现“梦想”或与梦想有关的词,如果能直接呈现整个文章观点自然更好了。笔者摘录了部分代表性的标题,作了简单的归类:
①与“梦”无关的标题,如《汉语文化》《中国汉字的魅力》等。这类文章大多是离题作文,分数偏低。
②偷换概念的标题,如《信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这类题目将“梦想”偷换成“信念”,强调实现梦想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文章最终的观点虽然没有违背题目材料的观点,但标题不够新颖,而且有偷换之嫌。
③空谈 “梦”的标题,如《我的梦想》《中国梦》《我有一个梦想》等。这类文章如果不谈如何实现梦想,而只是空谈自己、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梦想,也很容易陷入立意较浅的境地。
④突出梦想意义的标题,如《拥有梦想就拥有明天》《梦想决定人生》《让梦想照进现实》等。考生在强调梦想意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谈“圆‘梦’需要怎么做?怎样才能让‘梦想’成真?”否则,也很容易陷入立意较浅的境地。
⑤明确体现“梦”及如何“圆梦”的标题,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给梦想插上翅膀》《逐梦》《圆梦》《让梦想开花结果》《梦想因拼搏而精彩》《为梦而搏》《让梦想成真》等。透过考生醒目的题目评卷教师就能大致把握其文章的内容,这也就为考生作文直达或高出切入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标点符号要书写规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作文“标点正确“。虽然高考说明没有明确指出标点错误与书写错误一样每3字扣1分,但是将标点纳入作文中考察是大势所趋,因此正确书写标点应该引起师生们的重视。令人遗憾的是,这次考试中部分学生都是一点到底,通篇看不到几处规范的标点。
三、材料运用的灵活性。
(1)文体不同材料的处理方式不同。议论文中的材料是为观点服务的,运用时应该从某一角度解读材料,以迎合观点、议论,不宜过分展开叙述。记叙文因其对情节要素要求较高,所以材料可适当展开,应选择来自生活、出自心灵、源于历史的人与事,通过艺术处理和加工,运用真情、事理打动读者。散文选材时要始终围绕散文的“神”展开联想,紧扣文章的线索,以笔为针,将如同珍珠般的素材串成精美的项链。
(2)灵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笔者评卷过程中发现,近半数的学生所选用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将作文写成了自己的“梦想史”“决心书”“成长录”等等,文章冗长拖沓,多是老生常谈。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作为材料,应该避免假大空俗,应着力选取能体现真实情感、能打动读者的故事,抓住细节,小处着眼,通过艺术加工,运用情感、事理感染读者。材料应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浓郁的时代气息,那些自己最熟悉而别人不太留心的材料以及大家熟知的、自己又有了新认识或新体验的材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艺术上,考生可以通过转换人称、运用拟人化、先声夺人等手法,实现陌生化的效果,让原本你我熟悉的事情仿佛是第一次见到一样。
(3)灵活取用题目中的材料。近几年来材料作文或新材料作文盛行,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大篇幅原版抄袭作文中的材料来拼凑字数。此次作文的材料部分多达406字,再加上标点就接近440字了,全盘抄袭必然导致答卷者本人的发挥极其有限。
题目中的材料仅仅是个引子,出卷者希望考生透过材料深挖观点,因此考生在引用材料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材料之下的观点,要通过材料自然且明确地提出观点,所以引用材料时不宜全抄,而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再组织。
灵活处理题目的材料能为文章增添亮点。开头应用材料可以自然导引出文章的观点,中间引用可以点题,文末应用则可以收束全文,照应前文。
(4)注重题目材料的全面把握。本次材料作文虽然明确指出“任选一个角度”作文,但选取的角度不同立意深度自然有异。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题目:
谁人心里没有“梦”,哪个脑中无“梦想”?“梦”和“梦想”其实就是某个目标或追求,就是某种愿望或理想。在“梦”成为年度国内十大流行语之首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圆“梦”需要怎么做?怎样才能让“梦想”成真?
本段一共有3句话,分别强调人人都有梦想,梦想是目标、追求、愿望和理想以及我们该如何圆梦。很多学生依据前两句话立意,人、国家要有梦想,梦想是一种追求,却丝毫没有看到“我们更应该思考”几个词语,结果导致文章立意较浅,难以达到高分。
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在文章中大谈特谈“梦”与“梦想”的区别,丝毫没有看到文段中“‘梦’和‘梦想’其实就……”这句话,令评卷教师忍俊不禁。
本次评卷中还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文体意识不强,写出的文章是四不像的“杂文”;考生思维逻辑不严密,出现了先要坚持“梦想”而后才有“梦想”的逻辑错误;文章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缺乏亮点,让老师难以找寻得分点;学生点题意识欠缺,出现只在首尾见到“梦想”,甚至通篇不见梦想还得要评卷教师酝酿文章立意的现象等等,限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