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文科班·吉大附中高三(7)班
51人参加高考,全过重点线
班主任对学生从不动怒 努力地从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昨日7时许,38岁的班主任刘春玲就来到了吉大附中。从21日晚,她就一直在不停地接电话,家长的、学生的。“分数没出来的时候,要安慰学生;分数出来的时候,有的孩子要祝贺,有的孩子要安慰。”她笑着说。
消息一点点地传来:刘恒宇吉林省文科657分(包含5分加分),闫奕光吉林省文科642分,马凤娇吉林省文科641分。全班51个孩子参加高考,都过了文科重点本科线。
吉大附中高三(7)班,是这个年级唯一的文科班。因为学校只有这一个文科班,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她把学生分9组,分别由尖子生、中等生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组成,自由选出组长,无论是考试,还是班级的其他活动,以组别为单位竞争。各科的学案提前两天下发,小组同学先自行学习。
渐渐地,学习成绩好的主动给学习稍差的辅导,而学习稍差的也主动和成绩好的同学沟通、请教。“在高中,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品德。学习好是重要,但沟通、交流、分享是这代孩子更应该具备的东西。”刘老师说。
马凤娇的同桌在高考前眼睛患了病,不能到班级上课。马凤娇每天除完成学习外,所有的课都要做好录音,整理好课堂笔记,收拾好试卷,标注好复习重点,晚上放学的时候交给同桌的家长。
刘春玲对学生从不动怒,不说过分严厉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微笑着,努力地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最初组建班级的时候,一些淘气包总是故意气她,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她了解他们的心思:吸引老师的注意,试探老师的底限。
聊,这是她“对付”他们的办法。聊成长的烦恼,聊心事,聊现在,聊未来,真的坐下来,用心地聆听孩子们的话。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建议,信任就那样慢慢地建立起来了。
问她怎么能做到这些,她说:“尊重。”做到真正的尊重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去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同学的个性,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知道事情的症结。
问她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她说:“什么样的都挺喜欢的。”她喜欢刘恒宇这样有思想、有抱负的学生;她喜欢马凤娇这样善良、聪慧的文艺女青年;她也喜欢班里的淘气包……本报记者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