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3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教育部安排我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为26.51万人,其中本科为11.76万人,比去年增加3500人;高职(专科)为14.75万人,与上年持平。
今年,我省高校招生计划安排迎来重大调整。招生规模偏大的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今年本科招生规模将压缩5%,江西财经大学今年起不再举办高职教育。我省公办院校本科计划出省比例将降低到35%。
2013年全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基本完成,共录取到校新生24.57万人,完成计划的93.93%,本科11.87万人,完成计划的104%。高职12.7万人,完成计划的86%。
2014年高校招生计划为26.51万人本科安排11.76万人,比2013年计划增加3500人,增幅为3%,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高职(专科)安排14.75万人与2013年计划持平。
高招计划如何安排?
本科招生计划增量向新增本科院校倾斜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高招总体上保持各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本科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支持2008年以后专升本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同时,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要求,独立学院将于年内或明年初接受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独立学院将面临减少招生直至取消办学资格。全省13所独立学院中,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基本符合验收要求。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三所高校的独立学院,拟搬迁到共青城办学,并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省教育厅将对以上学校在招生计划安排时给予支持。但对尚无明确走向的南昌地区部分独立学院,已调减20%招生计划。
一本院校计划2%面向农村定向招生
今年,教育部将贫困专项计划增加到5万名,其中我省承担700名。这700名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将由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10所在本科一批次招生的省属高校共同承担,面向全省24个贫困县招收农村学生。
除了承担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外,今年我省的地方专项计划将由在江西本科一批次招生的省属高校共同承担,各校需安排一批次招生计划的2%面向全省农村定向招生。
就业率低于30%专业停止安排招生计划
从2013年高职计划执行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报到率连续数年低于70%。今年,如果部分高职院校明年招生情况还是不如人意,将调减招生规模。
今年高职招生计划没有增加,通过“本专置换”调整了部分高职计划,用以支持报到率高且办学规模在3000人以下的院校,支持2010年以后建校院校,支持办学规模偏小的院校,支持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培养特需人才的院校和民办院校。
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在安排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扩大与我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要压缩就业率较低、明显供大于求专业的招生规模,对就业率低于30%的专业要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就业率在30%至50%的专业要适当调减招生计划。
本科省外招生比例从40%降至35%
省属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为江西培养人才,随着近几年省内适龄人口增长,从今年开始,我省将逐步减少省外招生规模,其中重点控制公办院校本科计划出省比例,考虑将出省比例从40%降低到35%,但具体安排到学校时,不搞一刀切,将根据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需求、与外省的联系沟通情况而定。
高招计划有何调整?
昌大和师大本科招生规模压缩5%
“大学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并非学科越全越好,并非经费越多越强。”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连续用三个“并非”来提醒我省高校走出发展误区,转变发展理念。
“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现有招生规模总体偏大,反而影响了竞争力,适当压缩招生规模很有必要。”虞国庆表示,省教育厅支持规模偏大的公办本科院校“瘦身”,今年省教育厅将把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本科招生规模压缩5%左右,“其他一些本科高校也要考虑这个问题。
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聂威表示,各院校要严格执行2014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不得突破。对无视政策,不听招呼,顶风违规的高校,省教育厅将采取包括调减招生计划、停止安排项目等措施,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江西财经大学不再举办高职教育
为帮助部分本科高校退出或逐步退出举办高职教育,今年省教育厅以1个本科指标换3个以上高职(专科)指标实施“本专置换”,即在增加1名本科招生计划的同时,相应扣减其3名以上高职(专科)计划。涉及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宜春学院、九江学院等院校。
今年,江西财经大学通过“本专置换”减少招生规模750人,不再举办高职教育。“调整出来的高职计划将重点用于支持办学条件比较好、新生报到率比较高、就业状况良好的公办高职院校,并向新设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共青城办学的高职院校倾斜。”虞国庆说。
文/记者廖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