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
指导教师:沈阳市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黄楠
新公布的辽宁省2009年高考方案与辽宁省2008年高考方案对比,可以看出新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影响和冲击相对较小。体现了新课程既保障共同基础,又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空间的理念,过渡比较平稳,学校师生比较熟悉。
新旧教材的比较
旧教材以元素化合物为主线,以元素周期表为体系,穿插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但对物质的研究方法上显得有些呆板,学生活动与探究不足。新教材内容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注重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重视能力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学科知识体系体现不足。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根据新教材内容分散的特点进行归纳整合,总结规律,形成体系,以提高复习效率。
从新课改先行省看高考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和江苏省课程改革走在辽宁省之前,分析前期课改省份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考试题型、考查知识、试题难度等基本稳定。高考试题体现出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倾向,会逐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值得指出的是,高考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快速阅读、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将题干信息和旧知识块整合成新知识块的能力。这些新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需要学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
备考建议
紧扣《课程标准》和《全国高考新课程化学考试大纲》:《考纲》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具体的规定,是命题、复习的依据。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有删减和增加,要关注传统课程和新课程共有的内容和要求。坚决删除传统课程有而新课程没有的内容和要求,不可新旧内容全复习,增加自身负担。
夯实双基、落实表达:从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化学试题来看,造成绝大多数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试题的难度,而是双基的不足。这就启示我们,高考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学生切忌仅仅满足于听懂、看懂,学会、落笔得分往往有很大差距,在复习时一定要勤动脑、勤动笔。
另外,平时训练时应注意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化。学生在平时就要舍得把时间花在说和写上,以说代写效率更高,只要能准确地说出来基本就能写出来。学生习惯了这种严格要求后,每次开口就会有意识的对语言进行整理和监控,思维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时获得提升。
注重过程,培养能力:新课程高考试题考查过程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决,学生拿到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哪里来的,要分成几个问题来解决,然后再进行信息整合,最后是规范而完善的表达。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重视结果同时更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积极思考,通过教师点评和答案讲解找到自己错误的根源。
近几年高考中,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处理数据图像或表格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或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要对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图表等进行信息提取的训练,重在提取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细节性,如果涉及工业生产,还应加强对流程图等环节训练。
重视教材实验,强化实验设计:有些学生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新情境下的实验,复习时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高考实验题实际是利用教材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原理重新编制,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来设计实验装置、仪器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以及结论等各个环节。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既是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能力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对于实验题的选择上注意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学生可先做与教材实验相关的习题,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类的习题;先做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做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往往要考虑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