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上海高考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关于开展上海市中本贯通试点工作的通知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4-11-13 15:47:1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职〔201429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

——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各中等职业学校:

    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加快培养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一线技术人才,经研究,我委决定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下简称中本贯通试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积极探索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申报原则

一)中本贯通培养试点方案要一体化设计,学习年限一般为七年。

(二)选择符合条件的本市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进行贯通培养试点。优先选择共属同一职教集团的院校进行试点。不属同一职教集团的中高职院校应建立确保试点顺利进行的机制。

(三)本科专业必须是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且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符合。优先选择已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的中职学校以及试点专业,优先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精品特色专业。

(四)申报贯通培养试点的高等学校原则上可申报1-2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与1-2个中职学校合作。每个中职学校原则上申报1个专业,每专业原则上不超过40人。

三、实施要求

(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符合当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条件的本市常住户籍应届初三学生。招生计划按照当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事业发展需求,由我委统筹安排,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中职阶段学成后,须参加转段考试,转段考试由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组成,其中文化课成绩占50%,技能水平测试成绩占50%。文化课考试由市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评卷,技能水平测试考试由本科院校单独实施。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二)专业设置。贯通培养的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技能训练周期较长,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且需求较为稳定,适合中职本科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

(三)教学管理。开展中本贯通培养试点的院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考核要求和考试大纲等。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引导。要成立贯通培养的相关教学和管理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文件,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实习实训)。

(四)学籍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和收费管理按相应规定执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费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政策执行,帮困助学纳入本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帮困助学体系;根据相关学籍管理规定,转段完成后,由高等学校及时办理新生学籍注册手续;本科阶段按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费按本市高等学校收费政策执行,学生资助按照高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五)考核与发证。对转段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颁发中职毕业证书,转段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如完成中职阶段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达到毕业条件的,也可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对完成本科阶段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本科院校毕业证书。对未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

四、申报程序和时间节点

中本贯通培养招生工作列入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试点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由高等学校牵头申报。

我委委托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组对申报材料实施审核。经审核通过的申报试点院校,进入集中汇报答辩程序,通过答辩程序并经我委审核同意后进行试点。

申报材料包括:1.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申报的公文;2.中本贯通试点专业招生简章;3.上海市中本贯通试点申报表(见附件);4.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5.试点方案;6.中本贯通试点培养教学实施计划等。以上材料第11份,第2-6项按顺序装订成一册,一式8份;同时报送光盘1份(包含以上所有材料)。

中本贯通试点申报材料报送时间为每年11月最后一个工作日9:0016:00。报送地点: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成教评估所(陕西南路2022号楼304室)。邮编:200031;电子邮箱:liulei207@126.com

联系人:市教委职业教育处:­­宋 磊  联系电话:23116718

市教委高等教育处:傅建勤  联系电话:23116727

市教育评估院:李 钰   联系电话:54041073

附件:上海市中职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申报表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20141015

附件

 

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

贯通培养模式试点

                   

 

   

 

 

 

试点专业名称:

 

申报单位

中等职业学校:(盖章)

高等学校:(盖章)

填报日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

 

填表说明

 

一、封面加盖申报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两个公章(法人单位)。

二、“申报学校基本情况”中“办学水平”指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国家级重点院校等。

三、“试点专业现有基础”中“对应中职专业情况”和“对应高等学校专业情况”要按照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中规范的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填写。

四、“专家对申报方案的初审意见”指中高等学校针对申报方案自行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五、此表格用A4纸打印,请勿更改格式。

 

 

 

 

 

 

 

 

 

 

 

 

 

 

 

 

 

 



申报学校基本情况

中等职业学校

高等学校

名称

 

名称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办学水平

 

办学水平

 

主管单位

 

主管单位

 

校长

姓名

 

校长

姓名

 

职称

 

职称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

 

手机

 

手机

 

分管校长

姓名

 

分管

校长

姓名

 

职称

 

职称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

 

手机

 

手机

 

Email

 

Email

 

联系人

姓名

 

联系人

姓名

 

职务

 

职务

 

职称

 

职称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

 

手机

 

手机

 

Email

 

Email

 

试点专业现有基础

试点专业名称(含专门化方向)

 

对应中职专业情况

对应高等学校专业情况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是否开设该专业

是□

否□

是否开设该专业

是□

否□

是否为重点建设专业

是□

否□

是否为重点建设专业

是□

否□

是否建有相关实训基地

是□

否□

是否建有相关实训基地

是□

否□

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

姓名

 

年龄

 

姓名

 

年龄

 

职称

 

职业技术资格

 

职称

 

职业技术资格

 

试点专业简介(可附页)

(应包含该专业办学时间、课程、实训、师资、招生、就业及校企合作等情况)

 

 

 

 

 

 

 

 

 

 

 

 

 

 

 

 

 

 

 

 

 

 

 

 

 

 

 

 

 

 

 

 

 

 

申报理由简述(限500字)

 

 

 

 

 

 

 

 

 


 

专家对申报方案的初审意见

(应列出专家的职称、单位、专长等情况)

 

 

 

 

 

 

 

 

 

 

 

 

 

 

 

 

 

 

 

(专家组人员签名)    

 

   

 

中等职业学校主管部门意见

 

 

 

 

 

 

 

 

 

 

 

 

(盖 章)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意见(专家意见)

 

 

 

 

 

 

 

 

 

 

 

 

 

 

 

(盖 章)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核意见

 

 

 

 

 

 

 

 

 

 

 

 

 

 

 

(盖 章)  

 

   

 


 

 

 

 

 

 

 

 

 

 

 

 

 

 

 

 

 

 

 

抄送:市教育考试院,市教育评估院,市教委教研室,市教育装备中心,

市学生事务中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41015日印发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