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杰认为,考后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比考前填报准备更充分,但填报的难度也相对加大。考生应尽量准确地给自己分数定位,准确估计自己所在分数段对应哪个层次院校;为了避免因填志愿不当而落第,考生应尽量把需要填的专业都填满,同时注意拉开档次。如果8个志愿都是同一层次,很有可能全部都“落空”,考生要把最喜欢、最想去的院校填在前面,同时在后面填报一些“保底”院校,如民办、外地院校。而且,为避免退档,考生应尽量填报志愿服从调剂。
马仲闻建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掌握梯度和落差。由于高职的志愿填报属于先知道分数后填报学校,所以在填报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分数,原则上参照去年各个高职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从高到低填报学校。
而査引娟认为,如今上海家长在填报高职志愿时日趋理性,但是她也提醒家长,不少口碑较好的高职留有的名额数已经不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要注意填报学校的先后秩序。
诀窍3 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专业和学校
査引娟表示,据以往经验来看,家长比较关心高职是公办还是民办和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如何。但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到底这个专业是否是孩子喜欢的,这将直接关系到孩子日后的就业前景。
马仲闻提醒家长和学生,现在距离填报志愿还有一周左右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方向。他建议,要对学校有个总体的认识,每个高职一般都有自身的特色专业,要根据学生本人的意向和学校的特色来具体选择学校。
此外,他也特别提醒学生,要谨慎对待“是否愿意调剂”。往往有些学校的调剂志愿会落到一些高收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所以在选择这一栏时要全面了解学校的各个专业,并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填报。
诀窍4 不要放弃外地与民办院校
上海已没有强制填报外地院校的规定,根据往年的惯例,高职招生阶段外地院校每年的缺额比例较多,一些考分不高的考生,可以选择性地填报1到2所外地院校,给自己更多上大学的机会。
在第三批高职高专招生中,有些民办高校的招生计划数的比例相对较多,但许多考生和家长都想上公办院校,不愿去民办。在志愿填报中,考生要根据考分掌握填报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的比例数,按照以往的规律,公办院校的分数线偏高,民办的偏低。考分高的考生,填报中公办院校可以选择得多一些,而考分低的考生则不要只盯着公办院校。
TIPS
第二次填报时间节点
7月26日—28日 第二次填报志愿(除3所公安专科学校以外的全部高职专科志愿)
7月30日 公布高职(专科)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7月30日—8月1日 高职(专科)的提前批、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
8月2日—8日 高职(专科)批录取8月6日起 发放高职(专科)批已录取考生的录取通知书
8月9日起 发放高职征求志愿后录取考生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