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10时,四川省高三学子可以查询高考成绩,这意味着这天晚上将诞生2013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理科第一名。作为记者,我们要奉献给读者的,不仅仅告知谁是第一名,更重要的是要呈现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是哪里的?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得第一,又有哪些秘诀?为了这一切,我们6个记者24小时里只睡了3个小时。
真假难辨分头行动寻找第一名
白书豪是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消息在网上出现,我们分头准备,但两个小时后,发现另有其人
6月21日,报社安排好任务:新闻采访部6名记者负责采访,3人一组分别负责文科第一名、理科第一名。6月22日下午4时,两组人马全部就位,为打赢这场仗做准备——打开微博、人人网、朋友网,还有各种论坛,眼睛紧紧盯着屏幕。
其实我们心里没有底。第一名会出现在哪里?成都或者是其他市州?晚上7时许,教育新闻部驻守招办的同事开始慢慢发回信息,8时左右一条消息直指成都七中理科尖子生白书豪,总分694分,是当时已知分数中的最高分。我开始联系七中的教务处主任,她说白书豪是15班的同学,这个成绩让她很高兴。
8时以后,白书豪是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消息开始在微博、人人网上出现,许多人向他表示了祝贺。白书豪是第一名吗?我们并没有确切消息,但已经开始分头准备。一是分头核实消息,二是找他的同学、老师开始做采访。晚上9时30分左右,当我们找到白书豪时,他已经赶到学校,准备接受各路记者的采访。
但是,10时刚过,就有准确消息出来,理科第一名是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郭怡辰。
艰难突围零点电话采访到文科第一
文科第一名在江油,报社领导立即通知市州新闻部同事薛世荣,请他立即赶到江油寻找
不得不说,这次采访非常艰难。首先说郭怡辰,他本身就在成都,但当我的同事陈俊赶到嘉祥校区时,校园里面安静得非常不正常。后来记者证实了,郭怡辰已经被一家同城媒体接走!这一招,几乎年年上演,我们无能为力。能做的只有静下来联系郭怡辰。好在,在最后关头,陈俊找到了郭怡辰的老师,并通过电话完成了这篇稿件的采访。
文科第一名是来自江油一中的刘峻豪。这个消息确认时,已经是22日晚10时30分!成都距离江油,需要3小时车程,即便途中顺利到达,采访完再写稿,也不可能在23日见报。这时,报社领导立即通知市州新闻部同事薛世荣,请他立即赶到江油找到刘峻豪。而我和我的同事,折回报社电话联系刘峻豪所在学校的勾校长。
只有外围采访,显然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23日零点,薛世荣传来好消息,他正与刘峻豪在一起,并且我可以通过电话采访这个小伙子。我不得不感谢峻豪,他在已经说得口干舌燥时,依然很耐心地回答我的提问,态度谦和得让我有些不忍心——他很需要休息。但作为记者,有时不得不这么“讨厌”。
内心欣慰邀请到“第一”做客四川在线
为了采访,我们一共只睡了3个小时,可爱的男同事还睡在了报社大厅沙发上
23日凌晨3点,我们6个人聚在一起相视一笑,终于完成了文理科第一名的采写工作。23日白天,能否邀请到他们做客四川在线,将他们的阳光、睿智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现到网友面前,这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这一晚,我们打听到,他们第二天都会在成都,上午在一家媒体接听热线与读者互动。
我们分工明确,早上9点前赶到两位高考学子接热线的地方,在间隙与他们约访谈时间。我们的阵容之强大,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新闻采访部6人,视频新闻部包括主持人、摄像、摄影在内3人,齐齐地等着两位第一名。还好,通过努力,我们顺利约到了这次访谈。
不做这一行,很难想像到,一篇稿子背后的艰辛。从22日到23日,我们一共就睡了3个小时,可爱的男同事还睡在了报社大厅沙发上。正如一个朋友说的,高考成绩揭晓,记者比考生和家长还紧张,但愿这份紧张和艰守,呈给读者的是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