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比较正常,和模考的难度差不多,题型基本见过,发挥还算正常。”6月8日,参加2014年高考的考生们纷纷向新疆都市报记者道出了他们对今年试卷的评价及感受。
当日,新疆都市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乌鲁木齐市部分重点高中教师,邀请他们对2014年高考各科命题及变化进行解析。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叶晓敏)
语文:从考查“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温晓英(图/教师提供)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有诸多变化。首先,默写题由“补充上下句”改成了“理解型默写”。在熟练掌握名句、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考查了考生对诗句本身的理解。其次,文言文由“对人物性格品质的理解分析”改为考“断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虽说是新题型,但题目难度不大,加之选择题型本身也降低了题目的难度。第三,成语题由“选择正确与否的一项”改为“近义成语辨析”。准确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可以从成语义的程度轻重、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的差异、适用范围对象等方法比较对照。虽然模拟训练中考生对这种题型不是很熟悉,但在近义成语辨析上平时老师还是强调过的,所以考生拿到这道题的分没有觉得很困难。
应该说,今年题型的改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文字运用、文学鉴赏的能力,体现了语文考试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让语文更有语文味了!这样“能力型”的考核,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由此高一、高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如果仅凭高三技巧性的训练,可能不易做到厚积薄发。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这是一个多角度材料作文题。具体而言,包括3个角度:其一,人的角度,喂食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却是一种“错爱”。从这一角度,可以延伸到人在与其他物种共存中,是否应当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做到和谐共存;也可以延伸到教育培养方式等等方面。因此可以从“真爱非溺爱”“放手也是爱”“敬畏自然、和谐共存”等角度立意。其二,野生动物的角度,如何在“有人给自己投食”的环境中做到自立。从这个角度,则可以延伸到自强、独立等等内容。可以“独立”作为主题,从青少年成长中应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来写。其三,故事本身的角度,也就是“应不应该去给野生动物投食”。这道题目背后隐含了一个规则问题。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考生可以写“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联想到当前的“反腐”大潮,腐败者的实质是在破坏社会的大规则——法律。所以可以从“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方面立意。总体来看,今年的作文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但立意难”!
今年作文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考生“搜寻”支撑论点的一些事例、材料也就不太容易,如果套用一些古人的言行之类,肯定是不合适的,必须有一定的现实关怀,对时事热点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宜寻找一些鲜活的、反映时代社会现象的素材。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温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