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新疆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乌鲁木齐高三二模历史学科试卷评析

来源:2exam.com 2013-4-10 10:11:17

2013年乌鲁木齐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历史学科试卷评析
乌市教研中心 孙梅
一、指导思想
从2012年高考试题来看,是“史实”(创设情境)、“学科能力”(能力测试的四个层次)、“史观”(史学研究范式)、“现实”(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的有机结合。试题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课标,由教材基础知识转向对历史信息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命题思路从“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转向“内容源于书本,答案在于理解”。试题富有情境性,大多以材料入题,问题出自材料而不是教材,所给出的材料有学者观点、媒体评论、社会生活场景、表格、图片、大事年表等,要求学生结合特定背景,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释读情境材料,不仅要正确使用材料、说明使用理由,而且要对史料本身进行必要的甄别、判断。
学生要答对题目,仅仅依靠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
试题是历史知识(课内知识+课外知识即试题中提供的历史材料)的重新排列组合,新的排列组合中生成问题,考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知识,体现能力。
有鉴于此,二模以高考为导向,选材取向、设问题型、情境与观点的紧密结合与高考导向贴近,会让学生熟悉又有新意。体现能力立意,从题型设置上,完全体现高考的命题理念。
所谓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历史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
主干知识分八大专题: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古代中西方思想,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经济、近现代中西方的民主之路、近现代中西方思想解放潮流,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现代史上的中美苏改革与国际关系,古今中外的科技文学艺术。
从数据看,试卷设置合理,达到测试目的。

二、二模试卷总体特点
(1)以高考为导向,与高考、教学、学生贴近;
(2)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考查。如26题、27题
(3)强调获取信息和理解能力的考查;
(4)材料情境形式多样。

三、考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知识体系未完整建立。模考试题历来注重对主干知识、基本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考查,但依然有很多考生由于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基本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缺乏答题技巧。①审题能力差。很多考生在审题时,只注意求答项,而不注意限定项或中心词,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如29题,概括内容,不少考生没有按照题意要求概括,盲目罗列改革具体内容;27题要求评论“美国世纪”观点,写200字短文,部分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注意材料第一段,导致评论角度单一。
②阅读能力低,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本不看材料,生搬硬套,几乎没有贴近材料的得分点。
③惯性思维、定式思维,思维僵化,不能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理解问题。在解答分析类的历史问题时,有的考生过分依赖材料,思维被固定。基础知识的运用过于简单机械,不能根据题目要求有机进行组织答案,不懂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只从一个角度反复论证,结果要点不全,造成失分。
④非选择题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结果并不理想。如今年有的问题只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做到论从史出,不要求考生写出具体史实,但很多考生并不能根据相关史实归纳、概括出正确的史论。
⑤不看分值答题。一般来说分值大小和要点的多寡成比例关系,因此考生应根据分值大小来设计答题要点。但仍有部分考生没有重视问题的分值,分值小的写得多,分值大的反而写得少,造成丢分。
3、行文答卷不规范。从非选择题的作答情况来看,一些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相当薄弱,不会用历史语言进行规范、准确的表述,答题口语化,错别字较多。行文比较空泛,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在试卷的书写方面,不少考生字迹潦草,涂改严重。还有的由于字写的太小或者不采用规定的笔作答,导致字迹不清。在试卷的布局方面,部分考生的卷面仍不能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提示化,整个卷面比较杂乱,这些都严重影响得分。

四、复习建议
1、研读课标、考试说明,体会高考例题和以往考题,把握高考要求和方向。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所有高中试题中可信度最高的试题。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研究标准答案、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间的关系,总结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在关注考纲的同时一定要关注课程标准,作为高考复习的重要资源。对历史概念要阐释清楚,但不要让学生记忆过细的知识。
课标、考纲和高考命题是高三历史教学的方向舵和指向标,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细致总结其考查的内容范围、设问方式、答案设计、选材利用等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命题的发展趋势。近几年高考试卷一直与社会热点、时代潮流保持着密切联系,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树立理论联系现实的正确理念,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将热点和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2、构建通史或专题知识体系网络,通史与专题有效结合,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历史知识,搞清每一历史阶段的整体特征,认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3、以多种史观对考点进行整合。即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比较史观等。
4、夯实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精选精练、加强针对性训练。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
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的根本,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备考,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提高历史学科的各项能力能力。因此,我们对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与相关理论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重要的政治制度、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学科基础知识的把握,应立足于质和量两方面,既要全面复习,掌握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也要注重教材的整合,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适当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努力让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特征,全面准确的掌握历史线索,透彻的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和基本概念,夯实基础知识。
5、注重讲评,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审题,规范答题行为,总结答题技巧,形成答题模板。例如开放性试题已经定型,成为历史高考的趋势,并且分值为15分,所以平时必须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形成相对固定的答题方法。
讲评试卷时首先是精心选题,尤其是高考真题。其次是在学生做题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讲评。讲评时要将清楚以下内容:第一、此题考的是哪些内容。第二、怎样回答,讲出答题的思路(切入点、关键词)。第三学生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回答该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第五、能延伸出哪些相关知识点。
加强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审题必须严密仔细,找准题干的限定项和中心词,认真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在教学中依托典型性、拓展性材料,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提高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再次,要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灵活运用所学,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第四,要在教学中要精讲精练模拟试卷,重点讲解答题方法,即要讲解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如比较类、分析类、论述类、论证类等,也要强调历史思维方式的形成、学科语言的组织等等;最后,要注意在教学中使用规范的学科术语,强化学生规范答题习惯。卷面布局上要整洁合理,一目了然;形式上要严格执行“四化”要求,条理清晰;书写要工整,字体适中;行文要准确、逻辑性强。
识记是答题的基础、理解是答题的前提、运用是答题的目的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