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宿迁市2014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11-27 19:26:04

宿迁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都读jìng 【A面面相觑qù (其余都读xū)   C读音依次为:pū  bǔ  pǔ pú    D花里胡哨shào (其余读shāo)】
2.A   析:第一句备选的“鱼目混珠”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而“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根据句意,此句应填“鱼目混珠”,故排除B、D两项。第二句备选的“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而“休戚相关”是说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此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故排除C项。第三句中备选的“望其项背”是赶得上,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望尘莫及”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此句是否定句,不能填“望尘莫及”。
3.(4分)参考答案: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本能地希望回归最朴素(最本真)的生活
4.①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不平衡。②城乡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率高于低收入群体,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与此相反。③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A 推荐,荐举
6.A ③句是于谨意在请求辞官;⑤句表现于谨有韬略;⑥句表现于谨受朝廷倚重。
7.B 于谨一人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8.(1)适逢章武王被鲜于修礼杀害,(广阳王)就在中山驻军。
评分建议:“为……所……”被动1分;“军”1分;句意1分。
(2)于谨详细地述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
评分建议:“备”1分;“忠款”1分;“兼”1分;句意1分。
(3)如今大奸大恶的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
评分建议:“岂……耶?”1分;“尔”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就此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  “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
       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
        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 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  刺史,谥号为文。
       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秋季;(1分)清朗的天空、飘落的木叶。(2分)
(2)“地坼”,运用夸张手法;(1分)望江帆,闻木叶,视听结合;(1分)写出江阔天高的秋天景象;(1分)突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1分)。
(3)诗人只能与麋鹿为友,(1分)表达了诗人流落西南、亲朋离散的孤独,(1分)被朝廷弃置的失意与无奈(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8分)(1)言笑晏晏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猿猱欲度愁攀援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酾酒临江  (6)则素湍绿潭  (7)弓如霹雳弦惊  (8)从善如登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1)(结构上)照应标题;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对水轮、石磨、粮食“声音”的具体描写)。
(2)(内容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磨房的温馨气氛,表现了作者对水磨房的喜爱与怀念。(每点2分)
12.(4分)(1)运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2)特点:水轮--热情、时高时低(有节奏);石磨--平和(柔和)、稳重;粮食--细微、独特。(3分,每点1分,答不完整不得分)
13.(6分)(1)母亲非常勤劳。她总是自己看水磨房,不放心让孩子看,在水磨房外等“我”的时候还在缝补衣服。
(2)母亲非常慈爱(疼爱孩子)。她经不住“我”的请求让“我”看水磨房,又不放心,就一直在水磨房外守着。
(3)母亲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她如水般地滋润我成长。(每点2分)
14.(6分)作者怀念水磨房以及在水磨房度过的美好时光;作者爱母亲,感念母爱,怀念童年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生活;作者留恋宁静、纯朴的乡村生活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希望宁静的生活方式、善良的人情、人性和传统美德得以传承。(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与哲学相比,小说有趣、亲切、生动;与历史相比,小说圆满生动,活龙活现(源源本本,头头是道);与戏剧相比,小说能够自由描画。(每点2分)
16.(6分)(1)看小说如何以最少最恰当(精炼准确)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2)看小说的内容是否关心社会、关切人生。
(3)看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设计的方法(每点2分)
17.(6分)(1)小说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书籍所能替代的。
(2)小说教给我们人生经验,让我们了解社会人生,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3)读小说对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大有裨益。(每点2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