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绵阳市重点高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4-12-31 7:31:38

四川省绵阳市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语文
第Ⅰ卷(27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通缉/编辑部   胡诌/邹衍  吁请/长吁短叹  结实/相互攻讦
B、阜盛/河埠头   咋舌/咋呼  菱角/棱角分明  熨帖/钟灵毓秀
C、投奔/奔头儿   秸秆/诘责  沮丧/佶屈聱牙  伺候/伺机而动
D、拎包/悭吝人   喘息/挣揣  翘楚/翘首以待  纰缪/未雨绸缪
2、下列各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俩口  备受艰辛  奴颜卑膝  文过饰非  连年欠收
B、金刚钻  攻城略地  平心而论  鸠占鹊巢  积毁销骨
C、暴发户  永保青春  暗箭难防  功亏一篑  大才小用
D、订书机  优哉游哉  万劫不覆  莞尔而笑  惹事生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依靠市场的力量解决,而不是靠政府权力的恣意介入,否则,不仅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问题产生的源头。
B、在新设频道的新闻发布会上,有领导说:“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在钟灵毓秀的麓山之侧、湘水之滨横空出世,是面向都市人群、地面辐射的唯一综合频道。”
C台湾知名网络作家柯景腾最初并没接受任何写作训练,为了赚钱和鼓励患癌的母亲才开始写作,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曾一年写了14本书,成为台湾最畅销的小说家。
D、国家工信部今日召集技术专家级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日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4、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A.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B. 四川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后,川北和川中的部分学校仍固守独霸讲台的灌输式教学,被通报批评。
C.据美国多家媒体26日报道,中国网民在发现奥巴马的Google+账户后,该账户就成为数百中国网友点击、评论的焦点,这使奥巴马主页上的留言几乎全成了中文。
D.他家住在偏远的山区,缺少劳力,经济条件很不好,不但每学期几百元的学费交不起,甚至于一百多元的书费也拿不出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胡敏中
    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社会是消费文化依存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形态,消费文化又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它们相互构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也就是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普遍认为,消费社会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时期,即由短缺经济发展到经济过热或通胀时期,生产过剩过热必然导致消费的过剩过热,政府也鼓励和刺激民众消费,扩大内需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或预防经济下滑。当代社会的生产过剩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大众传媒借助互联网的快捷和多媒体的刺激搭建了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民众最终屈服于媒体的广告宣传,懵懵懂懂地购买了商品,并进行着过度的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社会消费和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还依赖于资本权力的强制推行。
    在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也是前所未有的,当代社会无疑地已进入到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代。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指出:“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这里有双层的涵义:首先,就经济的文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用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
    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消耗过程,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物质消费中总是包含着文化因素,只不过在人类早期,特别是在原始先民那里,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未分化时,没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并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也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到了当代消费社会,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凸显,其意义和符号程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可见,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程,而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消费并非都展现为当代意义的消费文化形态,只有在消费社会,文化消费才展现为消费文化形态和社会景观,但作为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
    在当代,消费文化过分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过多强调文化的日常实用、感官愉悦和时髦走秀,而对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高向往、形上关怀、人生启迪、心性陶冶等方面则有所淡漠和忽视。另外,在当代,消费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从而,消费文化既浪费了物质资源,也埋汰和曲解了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没有个性特点均质化的文化消费模式。(节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有删改)
5、下列对“消费文化”的具体形成原因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由于生产相对过剩,为扩大内需以拉动生产或预防经济下滑,政府鼓励和刺激民众消费。
B、大众文化传媒的发展,搭建起了更便捷的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
C、资本权利的强制推行,也有助于消费社会的逐渐形成,从而为消费文化打下基础。
D、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相互构成、相互影响。
6、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文明时代,文化消费已经从物质消费中分化出来,成为完全独立的表现形式。
B、文化消费源远流长,到了当代社会,文化消费完全变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
C、消费文化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系,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十分强调文化的实用功能和感官愉悦。
D、在消费文化时代,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在社会中具有核心地位,它们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无处不在。
7、根据文章提供 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短缺经济时代,社会上显然是不存在消费文化的,但肯定还是存在文化消费,当然其表现形式上多样的。
B、如果大众传媒对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那么民众就会购买某种商品,甚至过度消费。
C、在消费社会,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的供给、需求、竞争及垄断等是一样的,因此,它已渐渐失去了文化属性。
D、现行消费文化有诸多弊端,为了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要,今后将着力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注重源于内心的个性文化消费。
三、
阅读下面的文占文,完成8~9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①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②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③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日:“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成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新城:今山东桓台,当时隶属济南   ②海寇:郑成功   ③鹾(cuó)贾:盐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鹾贾逋课数万       逋:拖欠   B.王五及谦并论死         论:讨论
C.坐索债殴毙负债者       坐:犯罪   D.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 指:通“旨”,意旨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又汉
B.则释起龙而罪曹            我尝跂而望矣
C.士祯以瞻徇夺官            申之以孝悌之义
D.宗钟惺,则失之纤仄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第Ⅱ卷(123分)
四、(31分)
10、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为现代汉语(8分)
(1)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2)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11、请根据文言内容,简要概括王士祯的是怎样为官、为学的。(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审问》
13、诗歌鉴赏(8分)
寄 黄 几 复(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①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古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此句侧喻黄几复善“治国”。 蕲:通“祈”。
(1)由最后两联可以看出黄几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4分)
(2)第二联备受后人推崇,艺术表现手法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这种手法的妙处。(4分)
14、填充(任选其中6项)(6分)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②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③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曹操《短歌行》)
④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⑤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⑥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⑦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⑧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道阻且长。(《蒹葭》)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15——18小题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土地是灼热的,树木也是灼热的。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4分)
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经历了战争之后,饱受创伤的人民,逐渐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C、“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其中,“少女”成为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人。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E、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16、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小说结尾才交待老人是个盲人,作者这样写的匠心何在?请简要赏析。(6分)
18、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的意蕴。(6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19、下定义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5分)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成为“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20、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续写一段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5分)
时间可以摧毁一切,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高峻的山脉变成浩瀚的海洋,也可以把显赫的权威化成黯淡的灰烬。然而,                                             
                                                                                     。
七、(60)
21、作文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女士写在钱钟书《围城》扉页的一句话。婚姻是围城,学校是围城,生活也是围城。入与出映射人生哲理与境界,也成为生命的常态。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立题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秋季高2012级第五次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2分)
1、【答案】A(jī/jí  zhōu/zōu  yù/xū jiē/jié )(B.fù/bù zé/zhā  líng/léng  yù C.bèn  jiē /jié 
jǔ /jí  cì /sì  D. līn/ lìn   chuǎn /chuài  qiáo  miù /móu )
2、【答案】B(A、老两口  奴颜婢膝  连年歉收  C、永葆青春  大材小用  D、万劫不复  惹是生非)3、【答案】A(反向递进)(B、横空出世:形容卓然不群,超出一般。用于此处,与语境不符。C、一发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可改为“一发不可收”。D、呼之欲出:指人物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能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此处使用,不符合语境)4、【答案】D【解析】A项,不合逻辑,平均数目不能又说“左右”。B项,“川北和川中的部分学校”有歧义。C项,中途易辙,造成成分残缺,应将“中国网民”放到“在”之后。
二、5、【答案】D、答非所问。D项,讲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消费文化”的具体形成原因。区间在第1段、第2段开端。6、【答案】C、解析A项,“完全”一词错误,文中为“相对”。B项,区间在第4段中间,是指“文化含量”的“意义和符号”形成了消费文化。D项,去掉了“对理解当今社会来说”变成了“在当今社会中”。
7、【答案】A、解析:B项,原因不充分。C项目强加因果。D项,不是“将着力”,而是“应该着力”。
三、8.【答案】B(判决,定罪)9.【答案】D(却,但是)(A 、才/却,竟然  B、表并列/表修饰  C、因为/把,拿)
四、10、(8分)【答案】(1)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查办“通海寇”案件,株连了很多人,士祯对诬告者处以严厉刑罚,对无辜之人予以宽赦,他保全存活的人很多。11、(4分)【答案】为官:“刚正不阿,宽政爱民”。为学: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善于学习)12、(5分)【答案】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翻译: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13、(8分)(1)①为官清廉,家徒四壁。②怀才不遇,从政有方。③博学多才,好读书(勤学)(4分)(2)【答案】1)①巧用对比。“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清新、明丽,“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阴冷、凄苦,曾经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举,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②运用名词组接(列锦)(白描),匠心独运,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③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4分)
14、填充(任选6项)(6分)①?士皆垂泪涕泣/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③青青子衿/食野之苹④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⑤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⑥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⑦庶竭驽钝/以咨诹善道⑧白露未晞/溯洄从之
翻译: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早慧,很小就能作诗。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第二年被任命为扬州推官(勘问刑狱的官职)。侍郎叶 成格奉命驻守江宁,查办“通海寇”案件,株连了很多人,士祯对诬告者处以严厉刑罚,对无辜之人予以宽赦,他保全存活的人很多。扬州一个盐商拖欠税款数万,被逮捕后很久仍不能偿还,士祯就募款代为缴纳,事情才得以解决。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接连上奏章荐举士祯,士祯擢升为礼部主事,多次升迁做到户部郎中。康熙十一年,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
皇上关心文学,曾经悠闲舒缓地问大学士李霨:“现在世上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回答是王士祯。又问冯溥、陈廷敬等,他们的回答同李霨一样。皇上在懋勤殿召见士祯,士祯赋诗很合皇上心意。改任翰林院侍讲,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皇上征要他的诗,士祯辑录呈上三百篇,定名为《御览集》。
(后来)升为刑部尚书。按照旧例,裁断案件要交付九卿评议论。当年士祯官任副都御史时,力争杨成减刑。官任户部侍郎时,力争太 平王训、聊城于相元二人减刑,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却又力争将之法办。徐起龙被曹氏诬陷,士祯(最终)释放了徐起龙而将曹氏定罪判罚,并且追究这起案件中徇私舞弊之人,都服罪。等到王士祯主管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都因救父杀人而被判处死刑,士祯说:“这类案件应当就他们是否救父而定罪,不应当以他们是否杀人而定罪。”于是改判缓决,奏请皇上,回复同意。
康熙四十三年,王士祯因王五、吴谦案件被罢官。王五过去是工部一名工匠,用钱买了一个通判职务;吴谦本是太医院官,因索债打死负债者犯罪。案件交付刑部研究,判处王五流放,吴谦免罪,王士祯认为判得轻重悬殊。(于是)改判王五只是免官。又交付三法司严厉审问,王五及吴谦(最后)一并判处死刑,又揭发出吴谦曾请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的事情,王士祯被以“瞻徇”( 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康熙四十九年,皇上眷念老臣,下诏复职。康熙五十年,(王士祯)逝世。
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师法钟惺,却不免纤巧(文风不正)。王士祯天赋很高,学问极博,以“神韵”为宗。用司空图的“味在酸咸外”、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明自己的诗歌理念旨趣,自号“渔洋山人”。主导清初文坛数十年

五、(22分)【答案】15、【B、E】、(B具体表现了老人处境的凄凉落寞,与下文“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对比,更有助于塑造老人形象,突出其坚强与乐观。E没有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是运用心理描写)
16、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落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任意答对三点,即可)17、①制造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小说的阅读震撼力。耐人寻味。②情节层层推进,符合女孩对老人的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行文自然。③更能刻画老人的淡定与坚强。④为文尾写少女的对老人的敬意做铺垫。(任意答对3点,即可)
18、①表现对像老人一样的平凡人物的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之情。②对亲情淡泊的现实的不满(针砭)。③对给人民造成精神创伤的战争的控诉。④揭示了平凡生活中美好的人性对人的启迪和教育。
六、语言运用(10分)
19、【答案】拍客是互联网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或者:拍客是互联网时代择取社会热点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定义格式2分,“互联网”“拍摄”“上传”等各1分)
20、【答案】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把荒凉的村落变成繁华的都市,也可以把懵懂的孩童变成睿智的学者,也可以把撕心裂肺的伤痛变为静如止水的情怀。【语意连贯2分,句式1分,对比2分】
七、(60)21、作文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