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蚌埠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高考 2015-4-1 21:24:12

蚌埠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
徐  贲
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许多研究都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收入是一个相对的因素。当人的生活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且有了相当程度的保证时,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说的(当然也有那种钱越多越贪婪的变态的幸福)。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他们的基本欲望满足还没有达到“钱买不来幸福”的程度。对他们来说,收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需要,柴米油盐、子女的教育、医疗、房贷,等等。因此无论他们自己觉得如何幸福,他们其实并不生活在哪怕还只是物质性的幸福之中。
⑥美国的“加图研究所”有一项研究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待经济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社会公正”要比只是“碰运气”的涨工资更能带来具有普遍意义、真实意义的幸福感。该研究还指出,前东欧国家人民的收入在当时不能算低,但人民的幸福感却比不上一些虽然贫穷但却相对政治自由、人民可以批评不公正分配制度的国家。
⑦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格里萨尔指出,幸福是包含价值目标的,因此,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有时会显得是在降低自己的幸福。例如,有人觉得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来得幸福(慈善捐款便是如此)。这种幸福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自由是幸福不可或缺的条件,不只是支配收入和金钱的自由,还包括运用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自由。
    ⑧注重价值观是“德行伦理”思考幸福的特点。幸福不只是感到满足或快乐的情绪,更是一种关于“好生活”的理念。好生活的“好”是用“幸福”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亚里士多德觉得幸福或者好生活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进行中的生活方式,一种以德行为目的的行为,“幸福是一种完全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许多人“以生活享受为满足”,更有许多人过着一种“明显奴性的生活,然而,却显得很是幸福”。
⑨20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些对幸福进行计量统计的“幸福经济学”。例如,有的用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指标,发现虽然富国比穷国的幸福度要高,但当人均值达到1.5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中国人均收入远低于这个水平(至少对普通老百姓是如此),这成为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的一个原因。在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如免于焦虑和恐惧,人身、未来或食品安全有保障,有干净的环境、良好的医疗条件,政治权利、社会福利得到保障,等等。当人们感觉到这些因素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成为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时,涨工资便成为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惠”。于是,它提升幸福感的作用也就带有讽刺性地,表现得特别明显和重要了。
(选自2014年21期《读者》)
1.下列关于“幸福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涨工资总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哪怕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满足,随时都有可能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B.人们常说的“钱买不来幸福”,是指当收入能够保证满足人们的生活基本欲望时,收入就不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了。
C.幸福是完全符合德行的,而以满足社会享受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并不完全合乎德行,因而很难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感。
D.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越高,那么人们的幸福感就越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引出话题,②③指出涨工资会提高购买力,会使人觉得自己有“运气”,因而涨工资者在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B.④段承接上文,指出涨工资带来的幸福感是脆弱的;⑤段进一步指出,因工资觉得幸福的人,其实没有生活在幸福中。
C.⑥段从美国相关研究指出,看待幸福,不仅要看经济收入,还要考虑到大的制度环境;⑦⑧段进一步阐明幸福的深刻内涵。
D.⑨段指出,由于中国人均收入不够高,而且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其他诸多因素又不在掌控之中,因而涨工资特别能提升幸福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涨工资意味着购买力提高,而购买力的提高能增强满足欲望的能力,这使人们觉得幸福,但物价上涨却削弱了这种幸福感。
B.涨工资者觉得幸福是因为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人没涨,有人涨得比自己少,觉得涨工资是一件意外的好事。
C.有人慈善捐款,把钱花在别人身上,这种追求幸福的行为并没有降低自己的幸福;相反,这是一种独立、自由选择的幸福。
D.“碰运气”的涨工资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往往是脆弱的,而“社会公正”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则更具有普遍意、真实意义。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廷敬,初名敬,字子端,山西泽州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是科馆选,又有顺天通州陈敬,上为加“廷”字以别之。十八年,充会试同考官,寻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元年,假归。四年,补原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四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改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与学士张英日直弘德殿,圣祖①器之,与英及掌院学士喇沙里同赐貂皮五十、表里缎各二。十七年,命直南书房。丁母忧,遣官慰问,赐茶酒。服除,起故官。二十一年,典会试。迁礼部侍郎。
二十三年,调吏部右侍郎,兼管户部钱法。疏言:“自古铸钱时轻时重,未有数十年而不改者。向日银一两易钱千,今仅得九百,其故在毁钱鬻铜。顺治十年因钱贱壅滞,改旧重一钱者为一钱二分五厘,十七年又增为一钱四分,所以杜私铸也。今私铸自如,应改重为轻,则毁钱不禁自绝。产铜之地,宜停收税,听民开采,则铜日多,钱价益平。”疏下部议行。
擢左都御史。疏言:“古者衣冠、舆马、服饰、器用,贱不得逾贵,小不得加大。今等威②未辨,奢侈未除,机丝所织,花草蟲鱼,时新时异,转相慕效。由是富者黩货无已,贫者耻其不如,冒利触禁,其始由於不俭,其继至於不廉。请敕廷臣严申定制,以挽颓风。”
又言:“方今要务,首在督抚得人。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为心,然后能加意於民;民可徐得其养,养立而后教行。宜饬督抚凡保荐州县吏,必具列无加派火耗③、无黩货词讼、无朘削富民。每月吉集众讲解圣谕,使知功令之重在此。而皇上考察督抚,则以洁己教吏,吏得一心养民教民为称职,庶几大法而小廉。”疏并议行。
廷敬初以《赐石榴子》诗受知圣祖,后进所著诗集,上称其清雅醇厚,赐诗题卷端。尝召见问朝臣谁能诗者,以王士祯对,又举汪琬应博学鸿儒,并以文学有名于时。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诸臣各有所举,语未竟,上特问廷敬,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始廷敬尝亟称两人,或谓曰:“两人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恐及公。”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圣祖:康熙。②等威:与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③加派火耗:“火耗”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所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归官员。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一年,典会试    典:主持
B.所以杜私铸也        杜:杜绝
C.然后能正身以董吏    董:监督
D.始廷敬尝亟称两人    亟:急迫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上为加“廷”字以别之    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上称其清雅醇厚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则毁钱不禁自绝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并以文学有名于时        不拘于时,学于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廷敬很有才华,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康熙曾在他名字中加一“廷”字,并且多次升迁他的职位,还奖赏他貂皮和表里绸缎。
B.陈廷敬理财有方,在掌管户部期间,他主张钱币改革。他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并停收铜税,增加铜源,来改变毁钱 卖铜的现象。
C.陈廷敬认为总督巡抚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官吏,官吏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上司,要用心为民办事。
D.陈廷敬重视人才,多次向康熙推荐才华横溢和廉洁清正之人,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他推荐的。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是富者黩货无已,贫者耻其不如,冒利触禁,其始由於不俭,其继至于不廉。(5分)
(2)而皇上考察督抚,则以洁己教吏,吏得一心养民教民为称职,庶几大法而小廉。(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8~9题。
定风波
[五代]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8.词中女主人公“方寸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4分)

9.本词“泪珠穿破脸边花”和冯延巳“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同是描写女子流泪,一用“穿破”,一用“滴破”,哪个更好?请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②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③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⑥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癋:《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11.文中多处写到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有何作用?(6分)

12.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

13.下列句子分别表现了李小龙和王玉英怎样的心理?(4分)
(1)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2)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14.小说开头引述了《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晚饭花,还描写了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和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最后还写了她结婚后头上戴着的红花。它们都与刻画王玉英的形象关系密切,请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绮丽/犄角    馈赠/胃溃疡    食不果腹/刚愎自用
B.妊娠/赈灾    岩岫/压轴戏    濯濯童山/擢发难数
C.菁华/腈纶    擅长/颤悠悠    相濡以沫/寝必重褥
D.缄默/箴言    木讷/滞纳金    名人轶事/卷帙浩繁
16.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坐落    寒喧    破天荒    山青水秀    醍醐灌顶
B.讴歌    博弈    舶来品    一筹莫展    摩肩接踵
C.赃款    真缔    拌脚石    饥肠辘辘    仗义直言
D.辐射    膜拜    名信片    铤而走险    削足适履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地震发生后,设置在鲁甸县龙头山中学的救灾指挥中心辐射10公里范围的几个村庄,但由于道路难行,如丸走坂,很多地方未得到及时救助。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国这句老话或许正是目前安倍经济学的状况,对比刚刚出台之际的举世瞩目,如今的安倍经济学正进退维谷。,
C.球员们魅力四射的模特妻子或情人们演绎的时尚秀层出不穷,掀起的最新潮流热力可以融化掉南极的冰山一角,激流正涌向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D.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八大重要讲话精种,不孚众望,不辱使命,切实把安徽建设好,让江淮大地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18.下面的文字中,有四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①淮河文化广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涂山路与延安路交文口,由会展中心、大剧院、图书馆、休闲中心等四幢建筑物组成,文化气息浓厚。②会展中心旁的小山上的人头像,是按实物放大了的“陶塑文面头像”。③广场上的“人文之祖”、“智慧之光”、“华夏柱”、“大禹颂歌”等极具淮河流域文化特色的雕塑相互映衬,表现了珠城的历史文化内涵,④广场南侧的环状大型音乐喷泉,采用大量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设计出“众志成城”、“乘风破浪”、“盛世花篮”等15种水形。⑤工作人员介绍,到了晚上“音乐叮咚流光溢彩,广场内华灯齐放,美不胜收。”⑥穿街地道的护栏上挂着“新思维、新生活、新发展”,顿时让人感到昂扬开拓的气息,⑦淮河文化广场不仅是蚌埠的名片,也是城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
序  号 修            改
 
 
 
 

1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图的主要内容。要求: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30字。(5分)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概括三条主要信息,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热岛效应”的存在,可使城市中心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到热岛环流的因素,以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研究表明,轿车的污染是公共汽车的50倍,是有轨电车的100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为消除灰霾对城市的危害,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政府可以定期在社区举办一些讲座,告诉老百姓应该怎样躲避雾霾天气,做好气象服务,将灾害天气信息及时传递给老百姓。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环境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潜意识。最好的环境保护方式就是要在现实的生活中进行。比如,在室内公共场所要禁止吸烟,节日减少鞭炮燃放,平时应多饮水,及时洗脸、洗手、漱口,多吃富有维生素D的食物等。

五、(60分)
21.请以“让回忆永远停在那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蚌埠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A项,以偏概全。B项,原文是“收入对于幸福感的提高作用就会大大减弱”。D项,原文是“当人均值达到1.5万美元后,平均收入对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便几乎不再发生影响”。
2.(3分)B  解析:原文是“那些因涨工资而觉得幸福的绝大多数人”。
3.(3分)B  解析:涨工资可以提高购买力,涨工资是意外的好事,“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4.(3分)D  亟:屡次
5.(3分)C  解析:C项,表承接关系,于是,就。A项,介词,给,替;是。B项,代词,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D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6.(3分)A  解析:是顺治在他名字中加一“廷”字。
7.(分)(1)因此富有的人便贪财无度,贫穷的人为自己比不上他们而感到羞耻,追逐利益,触犯法令,起初从不节俭开始,后来就到了不廉洁的地步。(“由是”、“耻”、“禁”、“由于”及句意各1分)
(2)而皇上考察总督巡抚,就把洁身自律,教化官吏,官吏能够全心养育百姓教化百姓作为称职的标准,或许可以大臣守法,小吏廉洁。(“以…为”、“得”、“教”、“庶几”及句恚各1分)
8.(4分)(1)孤独寂寞:“暖日闲窗映碧纱”,“独凭绣床”。(2)惜春:“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3)年华虚度:“玉闺深掩过年华”。(4)思念丈夫:“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每条1分)
9.(4分)示例一:“穿破”更好。“滴破”表现思妇泪痕点点,“穿破”表现思妇眼泪一直流到脸边,泪流得多,情感比“滴破”的程度要深。
例二:“滴破”更好。“滴破”具有内敛含蓄之美,更符合深闺女子的身份。而“穿破”泪流如泉涌不止,感情不加节制,不尽符合息妇含羞的特点。
10.(6分)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则素湍绿潭 ③海日生残夜 ④幽咽泉流冰下难 ⑤铜雀春深锁二乔 ⑥一曲新词酒一杯
11.(6分)(1)表现王玉英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孤寂单调的形象;(2)反映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喜欢;(3)与王玉英嫁人后的情形形成对照。(每条2分)
12.(6分)(1)比拟,赋予晚饭花人的情态,用“使劲”“发疯”“喊叫”“热闹”等词语,表现晚饭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2)对比,“绿叶”“红花”色彩对比鲜明,表现晚饭花的鲜艳明丽;“热闹”“凄清”对比,表现晚饭花无人欣赏的落寞。(如写“比喻”、“通感”也酌情给分)
13.(4分)(1)既表现出李小龙想了解钱老五的好奇心理,也表现出他对王玉英的关心。(2)王玉英既羞涩好奇,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理。(每句2分)
14.(8分)(1)《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晚饭花常见、实用,以花喻人,表现王玉英平凡质朴。(2)王玉英家的晚饭花烘托出王玉英美丽而卑微的形象。(3)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是大户人家的象征,和晚饭花构成鲜明对比,表现王玉英家境的贫寒。(4)婚后头上的红花,侧面表现王玉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条2分)
15.(3分)D  jiān/zhēn,nè/nà,yì/zhì。解析:A项,qǐ/jī,kuì,fu/bì;B项,shēn/zhèn,xiù/zhòu,zhuó;C项,jīng,shàn/chàn,rú/rù。
16.(3分)A解析:A项,寒暄、山清水秀;B项,无错:C项:真谛、绊脚石、仗义执言;D项,明信片。
17.(3分)B解析:B项“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A项“如丸走坂”,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像斜坡上滚弹丸一样;C项“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D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韵期望。
18.(4分)
序  号 修            改
④ 改成“大量采用”
⑤ 句号放到引号外面
⑥ 引号后加“的标语”
⑦ 删去“间”
19.(5分)近五年,(1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分)但其增长速度逐年减缓。(2分)
20.(6分)(1)控制雾霾的源头 (2)加强环境服务和教育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1.作文(60分)
解析:即“怎样对待过去”的问题。可做两解,一是“停在那里”,即停在过去,过去的就是历史,可以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不活在回忆里;二是记忆永远停在心里,即永不忘记过去,铭记历史。也可将两种理解辩证统一。

点击下载: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