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黄金期”为明代,“成熟的青花瓷”为元代)
2.D(A“康乾”应为“康熙”。“多为”B“瓷器底部的文字”错误,应为“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 C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
3.B(A“所以”强加因果 C“径直”与原文“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矛盾 D“比例相当”错误,原文“诗文极少见”)
4.C 略曰: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
5.D“左迁”为贬官。
6.D(A“大器晚成”是皇上对解开之言,表达了对解缙的希望 B “因此”误用,原文无因果关系 C “死于狱中” 的是王汝玉、李贯、萧引高、高得抃)
7.①朕嘉奖你们的勤苦和谨慎,时常在宫中说起你们。开始时谨慎容易做到,保持到最后却很难,这是常理。希望我们一起共勉。(关键词:嘉,恒情,慎初,愿)
②汉王便说解缙看准皇上出行,私自拜谒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作为人臣的礼节。皇上非常生气。(关键词:伺,私,觐,震)
译文: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父亲解开,太祖曾召见他谈论元朝之事,想给他授官,解开推辞而去。解缙自小聪颖,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进士,被授为中书庶吉士,甚得太祖爱重,常在皇上跟前侍候。一天,太祖在御厨西室,对解缙说:“朕与你从大义上说是君臣,而恩同父子,你对朕应当知无不言。”解缙即日就密封上万言书,大略是说:“臣听说政令数改则百姓有疑虑,用刑太繁则百姓会轻视法律。从建国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却没有长期不变的法令,也不见哪一天有人不犯错误。我曾听说陛下发雷霆之怒,斩草除根,诛除奸逆之徒,却没听说褒扬一个大好人,对其奖赏延及后世,免除其家乡的赋税徭役,并且始终如一地这样做。”
解缙曾入兵部索要奴隶,出言不逊。尚书沈潜报告皇上。皇上说“:解缙敢玩世而放恣吗?”命改任他为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得罪被诛,解缙代郎中王国用起草奏疏为他鸣冤。他还为同官夏长文起草奏疏,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非常恨他。当时近臣之父都得入宫觐见皇上。解缙的父亲解开到后,皇上对他说:“大器晚成,你带你的儿子回去,令他进一步学习,十年后再来,大用未晚也。”解缙回家后八年,太祖驾崩,解缙入京向太祖遗体哭哀。有关官员弹劾解缙违背诏旨,而且他母亲去世未葬,父亲年已九十,不应当舍弃他们而出行。解缙被贬为河州卫吏。
不久解缙进升为侍读学士,奉命任《太祖实录》和《列女传》总裁。书成之后,他受赐银币。永乐二年(1404),皇太子立,解缙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皇上曾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人朝夕在朕左右,朕嘉奖你们的勤苦和谨慎,时常在宫中说起你们。开始时谨慎容易做到,保持到最后却很难,这是常理。希望我们一起共勉。”并给各人赐给五品官服,命七人的命妇到柔仪殿朝见皇后,皇后慰劳了她们并给予赏赐。皇上还在立春之日赐给解缙等人金绮衣,所赐与尚书相等。解缙等人入朝推辞,皇上说:“代言机构是机密所系,况且你们旦夕侍候朕,对朕的帮助实不在尚书之下。”一天,皇上御临奉天门,传谕六科诸臣进直言,并回头对解缙等人说:“王导、魏征进谏之风,世不多有。如果使进言的人无所畏惧,听言的人不怕忤逆,何患天下不治?朕与你们共勉之。”解缙等六人从容向皇上献言,皇上常常虚怀接受。
永乐八年(1410),解缙因奏事入京,正值皇上北征,解缙拜见皇太子后返回。汉王便说解缙看准皇上出行,私自拜谒太子,径直返回,没有作为人臣的礼节。皇上非常生气。解缙当时正偕同检讨王偁取道广东,游览山川,上疏请开凿赣江勾通南北。奏书传到后,解缙被逮入诏狱,拷打备至,还牵连到大理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以及李至刚,将他们全部投进监狱。王汝玉、李贯、萧引高、高得抃都死于狱中。十三年,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皇上见到解缙的名字,便说:“解缙还在世吗?”纪纲于是用酒将解缙灌醉,埋在雪中。解缙立死,终年四十七岁。将其抄家,妻儿宗族都迁到辽东。
当初解缙因说汉王和安南事而得祸,后来朱高煦因反叛被诛,而安南因多次造反,设官统治不久,也放弃而去,都应了解缙的话。
8.①用典自况 颈联借唐代的张籍等人有诗名却任水部郎的典故含蓄表达诗人对身遭贬谪的自嘲。
②虚实结合(或超前夸张) 颔联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以想象之辞入实见之景,表现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③为口忙:双关,名写谋生糊口,实写因言事而获罪,借此自嘲眼前处境。(一点3分,任写两点给5分)
9.①自嘲不幸的无奈 尾联说“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表面自嘲尸位素餐,实际上不无牢骚之意。
②自得其乐、随缘自适 颔联写眼前景物秀色可餐,自然带出诗人由衷的喜悦。
③自我安慰的旷达 扫兴"员外置"并"不妨",倒霉"水曹郎"也"例作",诗人安之若素,自我调侃,足见其心胸开阔。(任写两点即可给6分)
10.(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1) C E D(解析:A“官场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局长和团长及“领导”;B花旦“时过境迁的落寞”概括不当,应是不流俗;D“不以为意”“与己无关”不准确)
(2)①唱功扎实,扮相出众 “唱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正面写其实力不俗;“花旦的脸就像一杆杆火柴,会把人的眼睛点燃”喻指扮相俊美。
②果断坚定,不同流俗 花旦由旧时的堂会对比出自己的工作性质,并在触及底线的敏感时刻毅然离职
③不畏强势,不卑不亢 面对局长“政协委员”利诱,领导蛮横无理的要求都坚决拒绝;面对团长的威慑和挽留都始终坚持离开。
(一点2分,无解析扣2分。其他答案有理有据亦可给分)
(3)内容上:①表现人物心理。“刀”比喻道貌岸然观众的轻薄表现对花旦的伤害,“轻轻”意同“悄悄”,暗示花旦心中不易察觉的对那个怪圈的厌恶。
②丰满人物形象,凸显花旦的晶润如玉。微妙心理活动表现花旦的自尊,使花旦不同流俗的形象更加鲜明。
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促使情节突转。上承花旦演出的盛况和花旦的红火,下转花旦最终毅然离开剧团,成立了业余戏班子。(一点2分,无解析扣2分)
(4)①正面描写之动作描写 “用力把手抽出来,什么也没说,大步离开了酒场”交代花旦的坚持和操守;“捂着胃”语带双关,领导表现和酒精同样令人作呕。
②细节描写“眼圈红了”“脸白了””脸青了”似一个个特写镜头,神色变化暗示心理活动。
③衬托(对比) 用领导的庸俗衬托花旦的晶润如玉;用小花旦的表现衬托花旦的不同流俗;用旧时堂会中的媚俗戏子凸显花旦的堂堂真正。
④比喻 “兰花状饺子”比喻花旦的晶润如玉,即便在生活的沸水中,犹能不忘初心。“口哨像刀片”,表现花旦的自尊自爱。
(包括解析一点2分,共8分。写“心理描写”或其他,合理者给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D E C(解析:A.“仿佛看到了梅先生在舞台之外的另一种明师形象”的主语是“《传习录》中的几篇文章”。B.张冠李戴。“艺术合作者”是指“萧长华、姜妙香等人。C.“仍是圭臬”)
(2)①戏曲教学中,以论著警人。《要善于鉴别精、粗、美、恶》一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演员要学会分辨雅俗、高低、美丑的问题,许多警句振聋发聩,富有现实意义。
②教育理念及方法值得借鉴。梅先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高质量教学模式以及相关教育理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③人才培养上,桃李满天下。许多门人后来都成为享誉梨园的大艺术家,且诸位梅门弟子对恩师的追忆显示出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一点2分,无概括扣3分)
(3)①京昆表演艺术大师。创京剧梅派艺术,丰富戏曲艺术文化;其舞台艺术形象深入人心且富有持久生命力。
②戏曲教育大家。崇尚精致高雅的戏曲论著振聋发聩,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值得借鉴,培养了不少人才。
③积多元素养和在戏曲艺术上善取多元养分的实践者。编演新戏、对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等,始终践行其一直秉承的创新与借鉴、改革原则。
(一点2分,无解析扣3分)
(4)我赞同这一观点。梅兰芳先生的创新精神体现在:①艺术流派创新:创京剧梅派艺术,自成一家,丰富戏曲艺术文化。②艺术理论创新:在艺术的传承与革新、振兴昆曲、剧种间的借鉴与互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③艺术实践创新:秉承创新与借鉴、改革的原则,他编演新戏、对传统老戏及其他剧种的剧目重新创作。惟其如此,才让“梅兰芳”成为京剧艺术中绕不开的三个字。
(论据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3.A(“土崩瓦解”: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句①中主语是“清政府”,故应填“土崩瓦解”; “蚕食鲸吞”意思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句②中的语境是弱国被强国吞并,故应填“蚕食鲸吞”; “瓜剖豆分”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句③中的语境是列强瓜分我国国土,故应填“瓜剖豆分”。)
14.D【解析】A项,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成分残缺,“思想政治”前缺少介词“从”。
C项,搭配不当,“理解”与“魅力”搭配不当。
15.D解析:第1、2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⑥⑤,第3、4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①③。
16.①只有一个硕大无比的钓钩②仍然端坐在那里,鱼儿仍没有踪影③另一个是精神的,永不满足。(第一句2分,第二句1分,第三句2分。)
17.(1)画面内容:画面左侧一个系着红领巾的男孩张大嘴巴等着奶奶喂饭,右边满脸皱纹的老人端着写有“智”的“饭”大勺地舀着,却把写有“德”的“菜”碗冷落在一旁。
(无“智”“德”扣一分,无“饭”“菜”扣一分)
(2)寓意:隔代抚养造成溺爱,并且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写出“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给2分,写出“溺爱”给1分,两层意思写全给3分)
18.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从青年农民角度:1. 成功的左膀右臂:自身努力和他人扶持 2. 胸怀自信,努力前行 3.鼓励的魔力 从热心路人角度:鼓励的艺术 (其他立意,在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者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