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扬州南通泰州宿迁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3-4-5 15:17:17

南通市2013届高三3月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精萃     临界点     悭吝(qiān)    戛然而止(ɡá)
B.报道     绊脚石     圭臬(niè)     着手成春(zhuó)
C.微博     爆发力     炽热(zhì)     临深履薄(bó)
D. 震撼     流水帐     联袂(mèi)    别出机杼(zh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已立项的连淮扬镇铁路一旦建成,不仅将徐州、南京、苏锡常等三大都市圈联系起来,而且将为连淮扬镇城市组团构建联系纽带。
B.携带出境的奶粉不得超过1.8公斤的限制令自2013年3月1日起在香港实施,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的处罚。
C.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三项大奖,其导演李安继《断背山》获得“最佳导演奖”后再获此殊荣。
D.只要继续保障重要商品供给,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今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3.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超过25个字。(4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 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 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4.某班准备举行“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在播放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的相关资料时,将同步配发画外音。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设计抒情意味浓郁的画外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5分)
李文波,海军某部气象工程师。21岁大学毕业后从军,赴南沙守礁20多年,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使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替战友顶班。20多年来,为了守礁,他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母亲病逝时也没能在身边尽孝。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考核
B.使者搜兵于闽                   搜:搜查
C.徙权发遣明州事                 权:暂代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
①所至必兴学校               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               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4分)
                                                       
⑵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分)
                                                       
⑶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①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⑴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
                                                       
                                                       
                                                       
⑵“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⑶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总角之宴,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⑵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⑶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⑷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⑸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⑹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⑺二人同心,      ▲      ;同心之言,      ▲      。 (《周易•系辞上》)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朋    友
〔美国〕斯考特•奥洛斯基
“今天晚上出来有点儿冷。”亚当•塞巴斯坦对自己咕哝着。
亚当,47岁,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他的衣服是沾着污点的白衬衫,外面罩着一件旧的军用胶布雨衣,裤子是用一种质量差的料子制成的,裤线多得就像他额头的皱纹。他颓然坐在凳子上,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堆破布。
“又忘了我的围巾了,”他说,“我可能要着凉死掉。”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先生,晚上好。”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能阻止你坐在你想坐的地方。”
“你的话听起来很刺耳。”这个人挨着亚当坐下来的时候说。
“为什么我不应该呢?我在这儿一个人坐着挺好的,享受着夜晚的凉爽空气,你突然跳出来坐在我身边,打乱了这种平静。”
他俩无言地坐了一会儿,接着,又起风了。亚当把衣领拉起来围着他的脖子。
“我的名字叫雷。”年轻人说着伸出来他的手。尽管非常恼怒,亚当也伸出了他的手,希望雷能够尽快离开。
“我的名字叫亚当。”他说,仅仅是出于客气的需要。
“啊,您好,亚当!”
亚当缩回了他的手。
“能多好就多好。”话从亚当嘴里说出来,没带什么感情。他又把大衣领子拉起来围住脖子。
“你不冷吧,是吗?”雷用着对亚当来说似乎是真正关心的语调问道。
“哦,我以前挺冷的。你知道什么呀?过去的25年 中,我每天晚上坐在这凳子上,在所有这段时间以外,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停下来和我说话,甚至没有人注意我,更谈不上跟我说点儿什么了。然后,不知打哪儿来 的,你坐在这儿。”雷有点儿窘,把自己的围巾给了亚当,亚当一番推辞后,接受了。随后,他们聊天了。聊啊,聊啊,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园的情况一直谈到了国 家的情况。大部分的话是亚当说的,他谈了他的生活,着重谈了他的童年。
“好了,我讲得太多了。雷,你为什么不跟我讲点儿你自己的事儿呢?”雷有些不自在,很快地看了一下表,突然说:“我告诉你什么,亚当,时间晚了,我得回家了。”然后,他微笑地说:“你明天可是还在这儿?同样的时间,咱们再多谈谈,好吗?”
“好,行!”亚当很精神地说。雷站了起来,而且扶着亚当站了起来。说了再见以后,雷匆匆地走了。亚当微笑着,他拖着脚步走的时候还吹了口哨,并不觉得冷了。
“雷忘了他的围巾,他猜我明天会给他的。”亚当想。这时,两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近他。
“你看见一个男人独自走过这儿吗?30岁的样子,棕色头发,身高大约5英尺11英寸。”其中一个问道。
“没错,一个最好的小伙子。他打这条路走的。”
“谢谢。”
“他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儿了吗?”
“大约4小时以前,他从精神病院逃到了这条路上。他因为无缘无故要打人才被送到我们那儿。你下次碰到他要当心。”
亚当并没听清最后一句话。他的肩膀耷拉下来,两眼模糊了,视线落在地上。当他 步履艰难地走过大街走到他的住屋时,他唇边的微笑消失了。他慢慢地躺在床上,紧闭双眼,全身紧张,他发出了刺耳的叹息,这叹息传达了一个不安的、烦乱的灵 魂之音,并且带着一种终结的感觉,但空气并没有随着吸进去。
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
11.小说开篇借主人公之口交代天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中亚当说雷的到来“打乱了这种平静”,结尾写“亚当现在平静了——永远平静了”,如何理解两处中“平静”的含义?(4分)
                                                       
                                                       
                                                       
1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的结尾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14.小说以“朋友”为题,试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  蒙
①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好的态势,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什么是文化瑰宝?要 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 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
③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 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 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 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 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 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 装饰化的糊弄。
⑤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 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 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⑥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 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 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信。
(2012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 涵 养 百 余 年 始 有 柳 屯 田 永 者 变 旧 声 作 新声 出 乐 章 集 大 得 声 称 于 世 虽 协 音 律 而 词 语 尘 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节选自李清照《词论》)
20.文学史上,李清照的词又称   ▲   词、   ▲   词。(2分)
21.用自己的话概括李清照对柳永词的评价,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
A.《红楼梦》中,宝玉失玉疯癫,贾府要用结婚来为他冲喜,袭人担心黛玉承受不了,请求贾母想一万全之策,凤姐献上了掉包计。
B.《炉中煤》中,诗人借“炉中煤”为“年青的女郎”燃烧,表达了自己对“五四”洗礼后的祖国的热爱和甘愿为国献身的牺牲精神。
C.《边城》结尾关于傩送回不回来的猜测,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是“终结”还是“新生”的隐忧。
D.《茶馆》中,崔久峰曾经对王利发说过“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做亡国奴!”,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觊觎葛朗台万贯家财的克罗旭、格拉桑各怀鬼胎:前者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侄子,后者想娶欧也妮做儿媳。
23. 简答题 (10分)
⑴“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这两句诗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的故事,请简要叙述。(5分)
⑵《哈姆莱特》中,决心为父复仇并“负起重整乾坤责任”的哈姆莱特为什么却装疯卖傻?(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人们常以没时间为由不读书。然而,孩子读图文、漫画的,成 人读盗墓、穿越的却越来越多。这些读物不仅释放出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空热量”,还产生干扰素,不断输送继续摄入的错误信号,让人生出上瘾般的依赖。为 防止这种“浅阅读”导致的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峻刻地指出,“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经典阅读则全然不同,它是“心灵的探险”“灵魂 的壮游”,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能助人疏浚心源,检点小我,滋生出宽广的社会关怀。诚如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 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经典阅读要祛除功利的考量,事实上,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 化”的道理,仍未被人理解。现在有人提倡“慢读”,主张不仅在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闲适走进经典。其实,中国古人自来就多闲来读经。如今社会浮躁,阅读之风在沦丧,但经典的魅力从未因此而消退。只有悠闲淡泊之人,才能保持最高上的阅读品质,才能体会到“至乐莫过读书”。
(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24.请依据文本材料,为“浅阅读”下一个定义。 (3分)
                                                       
                                                       
                                                       
2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经典阅读”的意义。(6分)
                                                       
                                                       
                                                       
26.结合材料,说说怎样才能让“经典阅读”落到实处。(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项,“萃”应为“粹”,“戛”应读“jiá”;C项,“炽”应读“ chì”;D项,“帐”应为“账”)
2. (3分)D(A项,递进关系颠倒,应将“不仅”和“而且”后边的内容对调;B项,结构混乱,应删去“的处罚”;C项,成分残缺,“《断背山》”前缺少介词。)
3.(4分)①缺核心技术;②缺防范意识;③缺法律保障。
评分建议: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超过字数不得分。
4.(5分)示例一:青春岁月献海岛,赤胆忠心报祖国。因为有你,祖国的边疆才得以安宁,人民的生活才得以幸福!
示例二:舍青春创事业,舍个人念“大家”,舍小家顾国家。你的“舍”,形象展现了当代军人风采!
评分建议:修辞,2分;内容,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搜:寻求、征调)
6.(3分)D(①③④都不是表现陈枢对他为人处世原则及对“义”的坚守)
7.(3分)B(一是错在“多次”,相对于在旌德县令任上,是“再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
8.⑴(4分)(陈枢)对权势和利益没有丝毫考虑的心,对符合义的刚毅正直,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评分建议: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
⑵(3分)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救济灾民的各项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
评分建议:“所以”、“具”、语意通顺,各1分。
⑶(3分)(陈枢)被朝廷留下再次担任官职,他因为身体有病请求辞官归养,没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
评分建议:“致仕”、“报”、语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⑴(4分)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②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③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④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
评分建议:每点1分。
⑵(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想像)(1分)。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1分),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心中哀痛之情(1分)。
⑶(3分)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1分),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1分),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1分),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言笑晏晏 (2)吾尝跂而望矣 (3)庶竭驽钝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官盛则近谀 (6)酒酣胸胆尚开张 (7)其利断金  其臭如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①交代自然环境的寒冷,暗写社会环境的冷漠;②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凉;③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④奠定了全篇悲凉的感情基调。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2.(4分)第一处中的“平静”指亚当对生活的长期孤独寂寞和社会的冷漠无情已习以为常(2分)。第二处中的“平静”既暗示亚当在得知雷居然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后感到彻底绝望,又暗示亚当在这种绝望中已经死去(2分)。
13.(6分)小说结尾揭示雷是个精神病患者,这出乎意料(2分);但正常人不会跟亚当聊天,又在情理之中(2分);这让对未来燃起希望之火的亚当再度跌入冰冷的现实,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漠(2分)。
14.(6分)①亚当长期贫苦、孤独、寂寞,不被人关心,也没有朋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冷漠;②在雷给予亚当关心帮助后,亚当敞开心扉对雷倾诉,表达了对朋友的渴望、友情的呼唤;③亚当没有能从正常人那里得到温暖和帮助,却从被正常人认为有“精神病”的雷那里获得朋友般的关怀,在反讽中揭露了人性的扭曲。
评分建议: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首先,指出在当前期待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既可能会产生瑰宝也可能出现泡沫;接着,举例阐述什么是“文化瑰宝”和“文化泡沫”;最后,通过对比,提出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
评分建议:每点2分,缺少“首先”“接着”“最后”之类表示论述思路的关联性词语,扣2分。
16.(6分)①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②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化走向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③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文化的灵魂。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7.(6分)①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建设加以规范;②保护已有文化遗产,对故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的情形加强管理;③反对走过场、求规模的文化活动,追求有智慧、有灵魂的文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参照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
20.(2分)易安(词)、漱玉(词)
评分建议:答对1处,得1分。
21.(2分)合于音律但文辞庸俗。
评分建议:答对1点,得1分。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22.(5分)A、D(A项,错在“袭人担心黛玉承受不了,请求贾母想一万全之策”。 其一,袭人只是对王夫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而未对贾母说;其二,袭人也没有请求王夫人或贾母想一万全之策。D项,错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崔久峰年轻时参加过革命,而此时他已沦为一个只会念经修道的悲观主义者。)
评分建议:选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不给分。
23.⑴(5分) 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保证三天完成。前两天,诸葛亮表面上按兵不动,暗地里请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 三天四更,诸葛亮趁江上大雾弥漫,率船到曹军水寨前叫阵。曹军中计,下令射箭。结果,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任务,周瑜因此叹服不已。
评分建议:背景,1分;准备过程,1分;实施过程,2分;结果,1分。
⑵(5分)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试探、迷惑对手,寻找复仇时机;借疯言疯语,发泄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24.(3分)浅阅读是一种追求视觉快感、心理刺激而不需要思考的有害无益的(2分)阅读方式(1分)。
25.(6分)能助人了解、认识世界;能助人反省、提升自己;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6.(6分)祛除功利性考量;明确经典阅读的意义;克服求快的“慢读”;保持闲适地乐读;追求阅读的品质。
评分建议:一点1分,五点6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