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 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这是我国税收历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
——以上材料均来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内容上的相似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中国赋税改革的趋势。(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909年,由严复翻译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名著《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第七分册(也是最后一册)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清政府)法与令如猬毛而起……(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非徒司法折狱之有术……有辩护之律师,公听之助理,抵暇蹈隙,曲证旁搜。 ——严复译《法意》(《论法的精神》)序言
材料二 律之所定为罚锾者,贫富皆罚……惟教育深,故虽细民知自重,知自重,故示之以辱,其效深于以刑也。……自天子至于守宰,皆以一身而兼刑、宪、政三权者也,故古今于国事犯无持平之狱。 ——严复译《法意》
材料三 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格扞芜梗(荒芜阻塞)者势也。……往往见外国一二政利,遂嚣然欲仿而行之,而不知其立法本原之大异。
——严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严复翻译《法意》的主要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严复的法制思想,并逐一评价。(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们对待国外重大行为的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商务关系的同时,应尽可能少与他们发生政治上的牵连”。
——1796年9月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宣布退出政坛时发表的《告别词》
材料二 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原则。
——百度百科《美国中立法》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在二战前夕有何具体表现?带来了何种恶果?(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的外交态度发生何种变化?该变化对二战中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各有何影响并说明原因?(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8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7分)
地理答案:
1.D 2.D 3.C 4.D 5.B 6.D 7. 8. 9.C 10.A 11.D
36.【答案】(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2分);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2分)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2分)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2分)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
小 小(1分) 大(1分)
原
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2分)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要逐级提水(2分)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4分)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4分)
37.答案
(1)地形:位于平原和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文: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生物土壤:土壤较肥沃,植被覆盖较好,生物较丰富。(每要点1分,4分)
(2)人口急剧增加,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重,环境质量下降。(2分)
(3)①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加大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疏干沼泽,种植粮食,使“北大荒”成为“北大仓”(2分);②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垦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沼泽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容纳降解污染物等环境价值(2分),大量垦荒造成黑土流失、侵蚀加重、生态恶化等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开始退耕还湿地(2分); ③现又被评为“新天府”:退耕后生态环境好转,使三江平原地区人地协调发展成为新天府(2分)。
(4)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减少(2分);
成因: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2分),在谷地因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越向西北深入水汽越少降水量越少(2分)。
(5)甲地水能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径流量大,落差大(2分)。乙地太阳能丰富,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分)。
42.答案(1)MP b ;(2分)(2)有较好的攀岩场地,岩壁陡峭,直立性好,高度适宜,有利发展攀岩运动;岩壁地处开阔的地带,能容纳较多的游客;攀岩岩壁距离城市较近,客源市场广阔。(6分)(3)建设齐全、可靠的安全防范设施。(2分)
43.答案(1)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引发山洪暴发;(2分)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2分)
(2)A地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财产密度较小,受灾后经济损失相对较小;B地为平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财产密度较大,受灾后经济损失较大。(4分)
(3)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2分)
44.答案⑴冬季多,夏季少(1分)。相对于冬季,夏季近地面气温更高(1分),对流更旺盛(1分),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1分)。【或:相对于夏季,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1分),大气较稳定(2分),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稀释扩散(1分)。】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净化城市空气。(每个要点2分,满分6分)
政治答案:
12、C 13、C 14、B 15、B 16、A 17、A 18、C 19、C 20、B 21、D 22、B 23、A
38、(1)①材料一二中共同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全部社会生活可以概括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分)②材料一中黄冈人的意识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它阻碍了黄冈经济社会的发展。材料二中的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了黄冈经济社会的发展。(4分)
(2)①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3分)②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动力。(3分)③加快旧城区改造,打造宜居城市,满足住房需求,增加就业,完善分工,扩大内需。(3分)④壮大工业基础,发展教育、旅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
(3)①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4分)
②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4分)
③维护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4分)
写出3条即可,每条4分。
39、(1)①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物质基础。(3分)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提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2)①“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正确反映了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政府权力为人民所赋,以实现公民权利为目标,公民权利的实现也要求政府正确行使权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政府只有依法行使权力,才能更 好的维护群众的利益,树立政府的权威。政府如果滥用权力,会损害群众的利益,损害政府的形象和权威。(3分)③矛盾具有斗争性。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对立的一面。二者的主体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差别。(3分)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把政府的权力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3分)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B D C A C B B D A B D
40.(1)消费观念:提倡等级、崇尚节俭到逾越等级、追求奢华的转变(2分) 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重利奢靡的风气;封建制度的衰落。(4分,任答对2点即可得4分)
(2)原因:邻国的高关税政策的影响;(2分)对殖民地掠夺的需求;(2分)重商主义的推行。(2分)
影响;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金;(2分)推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2分)
(3)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商品产量增加;(2分)经济危机导致价格下跌;(2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评价:中国近代消费观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1分);存在一定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分)有利于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1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41.(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一:近代中国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证:
①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开矿设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铁路等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清政府放宽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客观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政治上:民资资产阶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1895年以后也开始兴起,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文化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出现了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思潮;随着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结论:资本输出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华的新变化,但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积极效果。
观点二: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对中国带来巨大灾难,阻碍了中国历史进步。
①经济上:通过资本输出在华开矿设厂修铁路,一方通过铁路优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中国进一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附庸,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③文化上: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如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猖獗,不利于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
结论:资本输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从主观目的来看还是是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
45.(1)归并税目,化繁为简(2分);费改税,税费合一(2分);征税标准中加入除人丁外其它标准(2分);加强管理,由地方官直接征收后解缴国库(2分)。 (3点即可,每点2分)
(2)①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3分);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3分);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税种由多到少(3分);征收商品税越来越重(3分);有不定时到定时(3分);由向国王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
46.(1)背景:清政府颁布大量法律;(2分)对欧庭审的观摩;(2分)受西方司法制度(辩护律师制度、听证制度、证据制度)的影响。(2分)
(2)内容及评价:主张执法要贫富平等,有利于社会平等;(2分)主张加强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民众法制意识和素质;(2分)专制是导致动乱的根源,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2分)主张认为法律要与时俱进,反对照搬外国法律,有利于社会民主法制进程,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体系。(3分)
47.(1)政策:孤立主义;(2分)
表现:在西班牙内战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中保持中立(2分)
恶果: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为以后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演变成世界大战埋下隐患。(2分)
(2)由保持中立到准备介入欧洲事务(或准备支持欧洲反法西斯力量)(2分)
影响:壮大了欧洲反法西斯力量,但对中国抗战极为不利。(4分)
原因:英法在对德战争中占据海上优势,而亚太地区日本占有绝对优势。(3分)
48.(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分)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2分)
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分)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2分)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2分)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2分)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3分)
点击下载: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