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高考志愿 - 正文

 
平行志愿填报 要选好保底志愿
来源:羊城晚报 2010-6-24 【字体:小 大】
平行志愿填报 要选好保底志愿

合理填报:成功冲击到广外

高考是人生大事,对于大部分的考生而言,“高分低报”比“低分高报”更加让人“不甘心”。到底怎样才能“搏”得不后悔呢?也许以下的案例可以借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院大一的郑士远就十分敢拼。虽然只是刚超出重本线1分,但是他的第一志愿报了厦门大学,“知道成绩后,我就是想‘搏’一下,往年有些省外的重点大学会爆冷,说不定这次给我撞上了。反正我的成绩在省内也不可能去十分热门的学校。”但是,为了保证自己能上第一批的大学,他在第二志愿填了广外,第三志愿填了华农,而且都服从专业调剂,“相当于‘双保险’”。最终,虽然没有“搏”到厦门大学,可是他仍然成功去了广外。

敢于尝试往往有一些不同的收获,同济大学的小旭就和自己的同学走了不同的道路。“我们班上只有三个人把第一志愿报了省外的大学,我是其中一个。”他说,因为大家扎堆省内高校,导致许多省外的重点大学竞争小了很多。“我要‘搏’,但是我不是盲目的‘搏’,保险系数很重要。”小旭讲了他的想法:“我从近几年的资料里发现,省内学生报省外高校的学生并不算多,而且当时正好是同济大学的‘小年’,相反省内的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竞争很大。所以同样的分数去省外的学校可能比省内的学校更好。当然,不同的制度在不同时间情况都不一样。”

状元如何填志愿?

详细了解专业

切莫“想当然”

陈俊任,2009年广东文科总分状元,现在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一学生。高考状元当时是如何填志愿的?有何得失?她向羊城晚报记者回顾了当时填报志愿的过程。

成绩公布前尽量多收集资料

陈俊任说,回顾填报志愿的过程,最重要的便是成绩公布前的一个月。她按照平时的成绩预估了高考成绩,并按照上下浮动20至30分的成绩和父母一起搜集了大量的高校资料。“不同层次的学校都会去了解,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所以要做好各种准备。如果等到知道成绩再去找资料就来不及了。”

在成绩公布后,陈俊任基本已经确定了填报哪所学校。“我就是从之前了解的学校里初步挑选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再通过向师兄师姐了解两所学校的内部情况,最后我选择了北大。”她也建议考生还可以通过高校招生办来了解更多的高校资料。

及早确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由于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陈俊任对于选择专业很苦恼。“我当时只能根据专业的热门程度来选择,想不要对不起自己的分数。”这一点失误,让已经考进北大的陈俊任颇有些后悔。“进大学真正接触专业后,我发现目前的专业对数学要求极高,超出了我想象范围。如果当时了解这些情况,我可能不会选择这个专业了。”

不只是陈俊任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她身边有不少同学进大学后很想换专业。“所以,填报志愿时,除了考虑成绩,专业冷热,兴趣也很重要!”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分省高考动态全国综合   北京高考   天津高考   上海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山东高考   江西高考   安徽高考   广东高考   广西高考
    海南高考   黑龙江高考   辽宁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河南高考   河北高考   湖南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重庆高考
    云南高考   贵州高考   新疆高考   西藏高考   陕西高考   内蒙古高考   甘肃高考   宁夏高考   青海高考   港澳高考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古巴留学
    成绩查询
    福建高考
    录取分数线
    高考状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高考作文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招生章程
    高考试题答案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政策
    新生报到
    录取查询
    高考模拟题辅导高考语文习题   高考数学习题   高考英语习题   高考政治习题   高考历史习题   高考地理习题   高考物理习题   高考化学习题   高考生物习题   高考综合习题
    高校访谈
    招生专业
    高职单招
    福建省质检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复读
    高招诈骗
    港澳台联招
    高中新课程
    高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