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分,比自己预估的成绩高了30多分,卢南峰乐开了花。他准备填报北大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以后当一个帅帅的新华社战地记者”,就是他的理想。
组建校新闻播报中心
语文考了136分,卢南峰总结是作文拿了高分。
说起作文,卢南峰感慨良多,中考时因为作文离题,拉低了整体成绩,考进东阳中学被分到普通班后,卢南峰在第一次校考中就拿到了好成绩。
除了成绩优秀,他也很会“玩”。卢南峰利用学校里的社团资源,将文学社、摄影社、广播站、电脑社,整合组建成了校新闻播报中心,自己担任主任,采写、制作、播报,带着学生团队“披荆斩棘”。
“严师出高徒”,不假
卢南峰从小爱好写作,“高一到高二时,有一份文理分科意向调查表,我写的是‘三岁读史,七岁习文,天命所归’。真的是年少轻狂,之前我有些自负,性格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习”。
高二时,卢南峰得到一直从事实验班教学的班主任吴国建的赏识。一年半的时间里,卢南峰不断地受“打击”,班主任的时时鞭策开始让他不解,现在想来,吴老师却是他第一个要感谢的人。
“他比较自律,上课不会受别人影响,很热心,帮同学做事,很有正义感。”吴国建说,自己和学生很多时候会通过QQ交流,时间久了,相处起来更像一家人。
经验:归纳总结,构建网络
说起学习经验,卢南峰认为,学习分为知识层面和解题层面两大块。只有知识,招式只是花拳绣腿;没有解题能力,内力无从发挥。他在高三复习的前期就是夯实基础,深厚内力,后期钻研解题思路。
“文科学习关键在于归纳总结,构架知识网络。老师教的东西,要将其消化吸收,然后重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读好。所以我的笔记都是在课前完成的,在课上补充,而不是上课奋笔疾书。这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习要跟着老师走,但不能亦步亦趋,有能力的可以适当超前。”
文/摄 本报记者 方玲珊
家长从不规划 不多问 不送饭
理科状元邢天成是“放养”出来的
一米八的个子,皮肤黝黑,站起来挺拔、精神,邢天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阳光、帅气,笑起来眼睛则眯成了一条缝。这次
高考,是他正常发挥的水平,拿了第一名,却是在意料之外。昨天一大早,
清华大学的招生组老师就找到他,两人“密谈”良久。“要去清华,这是我的目标,具体专业还没考虑好。”
家庭教育很宽松
邢天成的父母是婺城区雅畈镇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带到城里学习、生活。“我的基础其实很不好,念小学的时候,试卷上让我们填写的班级、姓名的英文都不认识。”邢天成初中就读于金华四中,成绩却后来居上,在年级中也排名靠前,但在中考时却发挥失常,与金华一中失之交臂,那个暑假,他瘦了好几斤,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没有多问。
邢妈妈是一个很随和的母亲,“不规划、不多问、不送饭”,平时学习方面帮不上儿子什么忙,也不会过问成绩如何,高考时也和平时一样。直到考完,父亲来接邢天成回家,才看到儿子脖子上掐出的一条条红红的印记,得知那几天儿子中暑了。“现在的小孩子太累了,我们从小就不会强迫他学习,我们主张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虽说对孩子管理宽松,对儿子的将来,父母还是不会大意。邢天成同一天参加浙大和上海交大面试,只相差两三个小时,父母陪他从杭州赶到上海,做好后勤,不敢马虎。
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
“我们一个学期只有一次校联考的机会,考前一个月我就会做很多的复习计划。”邢天成很珍惜每个学期的联考,这是他和全市的高手过招摸底的难得机会,他就是在这一次次挑战中快速成长。
说到学习方法,邢天成说自己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和课堂时间,在高一高二打好基础,培养独立、自律的学习习惯。“我爸开车到学校前门三分钟不到,但我都不回家,半个月回家一次,也不会在家做作业。”邢天成对自己要求很高,善于思考,“我把今天的采访都当做一次面试,我之前去浙大面试,在高速路上,就会思考我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对接下来的面试有何借鉴。”
把思考当做一种习惯,把自律当做一种态度,邢天成的学习生活,充满挑战。
文/摄 本报记者 方玲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