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访谈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5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招生咨询问答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5-12 9:50:42

 

  Q24.    国科大的学费及奖助学金情况怎么样?

  国科大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收缴学费和住宿费,并执行国家设立的各种奖助贷政策。根据属地原则,将执行北京市物价局统一核定的收费标准。2014年的学费收缴核定为5000元/年、住宿费为1500元/年。

  国科大设立校长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创新进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助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为辅的资助体系。

  学校不赞同在招生中使用高额奖学金吸引或争夺高分考生,而是致力于为有潜质的优秀学生,提供最优异的教学资源。国科大郑重承诺,将采取切实保障措施,不让任何一位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

  Q25.    在国科大毕业后就业去向如何?

  国科大的本科生招生规模较小,希望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国科大将鼓励学生进行“本-硕”或“本-硕-博”连读,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支持和帮助学生到国内外更高水平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继续学习。由于国科大每年需招收 7800余名的硕士生和硕-博连读生,预计学业合格的大部分本科生都会被提前招收为研究生。

  Q26.    国科大培养本科生有些什么特色?

  国科大招收本科生,将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秉承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理念,实行“精品化”培育方案。全面实行导师制、小班制和三段式培养机制。同时,实行学分制,修满学分的学生有机会提前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Q27.    什么是“导师制”?

  在上个世纪初期,我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就实施过“导师制”,即每个学生入学后,成为某著名学者的“入室弟子”。对每个学生予以“个性化”培养,是“导师制”的实质所在。国科大已精心遴选四百位左右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组成了一支最高科研学术水平的学业导师队伍,报考国科大的考生可在国科大本科招生网查询,进行了解及预选。这些导师分布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学科的相关学院。考生一旦被某一学院正式录取,就可以根据其意愿(在报名时即可预选)确定一位学业导师。

  之所以要实行导师制,是因为国科大认识到未来优秀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学术传承及个性化培养的极端重要性,也是因为国科大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实行导师制,更是我们向全社会做出庄严承诺,要尽量摒弃传统的生产线式的教学培养方式。学生在本科阶段,除参加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还能够接受其学业导师的指导、融入导师领导的研究团队(即导师助手和师兄师姐集体),每一个学生将在日常生活、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科研实践、学风道德、兴趣培养、心理健康、人生理想、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等方面,得到导师们的关心、关爱、指导和倾力帮助。

  Q28.    “小班制”是怎么回事?

  这里说的“小班制”是指课堂上课学生一班不超过三十人,主要针对专业课学习。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国科大将充分利用中科院学科门类齐全、优秀学者众多的优势,实施小班制授课。小班制授课的真正目的是摒弃“填鸭式”教学,运用研讨式、启发式、浸入式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即兴表达、寻根究底的能力与素质,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Q29.    什么是“三段式”培养机制?

  积中科院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水平人才培养之经验,国科大充分认识到“惟基础厚实者能远行”,“兴趣是创新之源动力”。既要打牢基础,也尊重兴趣天赋,国科大为本科生设计了“三段式”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学习,在进校后确定的学业导师指导下,重点学习数学、物理、语言文化类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类课程。约一年半的公共基础课学习结束后,根据兴趣和学业表现,学生可以在学校和老师指导下重新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也可以申请相应调整学业导师。

  第二阶段为一年半左右的专业基础课学习,重点学习本专业基础性课程。这个阶段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确定专业导师。

  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在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导师后,学校将安排学生首先到与中科院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所学习研修一学期,然后回到专业导师所在研究团队及实验室,一边参与“研讨班”式的学习,一边做本科毕业论文,也可以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研究生学习阶段。

  Q30.    国科大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有何特色?

  名师上讲台将成为国科大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

  目前,国科大有11526 名研究生导师,其中院士330 人,博士生导师5759 名,主要分布在中科院各研究所。在本科生教育中的课程学习阶段,国科大将组织一批院士、杰青、千人计划入选者及知名教授登上讲台,还将邀请北京地区高校中的教学名师参与部分基础课程的讲授,此外还会组织教授、副教授、讲师等组成强大的助教队伍,为学生答疑解惑和个性化辅导,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打下深厚的基础。

  Q31.    国科大在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方面有什么举措?

  国科大本科生教育中的国际交流培训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语教学主要由外教承担,二是将密集组织到访中科院的国际著名学者到学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三是本科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到与中科院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研修。此外,将尝试对高年级部分专业课学习实行“双语制”教学。

  Q32.    国科大本科生的科研实践活动怎样安排?

  科教融合、寓教于研,将成为国科大显著的本科生培养特色。中科院不仅聚集了大量的杰出科学家、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还有一大批先进的科研设施设备,以及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中科院下辖104个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所,分布在全国各省市。有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大野外台站网络、15个植物园。全国约85%的先进大科学装置由中科院各研究所管理并开放运行,如长短波授时系统、正负电子对撞机、遥感飞机、上海光源、神光II装置、重离子加速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装置、郭守敬望远镜、实验1号科考船等,它们是我国科学研究中的“战略核武器”。这些作为科研平台的先进实验室及设施装置,同时也是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条件。本科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可以在相应的科研平台进行教学科研实践。

  Q33.    国科大的校园文化怎样?学术活动多吗?

  国科大拥有浓厚的科学氛围,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关怀。在国科大校园里,蜚声学界的中外权威学者和知名政要,引领科技产业、逐浪创新实业的先锋新锐,频频做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院士大讲堂”、“明德讲堂”等系列讲座活动,面对面与同学们深度沟通、碰撞思想火花。校园内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创业商学院”、“就业汇”等创新创业活动,此起彼伏、高手云集。经常性的各类社团的专场演出,季节性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多姿多彩。

  国科大校园里的各类学术讲座更是精彩纷呈,大批处在学科领域前沿的专家,以及每年数千人次到访的国外学者,可以给同学们带来丰盛的学术盛宴和知识大餐。不仅能大大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也为他们最终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提供判断依据。

  Q34.    如何进一步了解国科大的本科招生?咨询方式有哪些?

  考生及家长可通过下列方式进一步了解我校,及我校的本科招生情况。

  (1)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http://bkzs.ucas.ac.cn

  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可找到我校本科生培养的丰富资料。该网站还设置了“咨询问答”、“招生微博”及“招生论坛”等栏目,方便考生及家长网上互动交流。网站将实时不定期发布我校本科招生的有关通知和公告等信息,敬请考生及家长关注。

  (2)电话咨询系统

  国科大本科招生部门设置了热线电话,专人值守回答考生及家长的电话咨询(当前咨询电话:010-88256215,尹老师、邢老师)。同时,各省市招生组也设置有招生咨询热线电话。欢迎考生及家长垂询。

  (3)招生宣讲会

  我校将在相关省市举办各类招生宣传咨询会,招生组组长、著名科学家、知名教授及招生老师,将与考生及家长面对面交流,宣讲有关招生政策,现场接受咨询。具体宣讲时间和地点,请关注国科大本科招生网的有关通知。

 

  Q35.    本科生入学后的生活条件如何?

  国科大的本科生教育将安排在北京长安街西端的玉泉路校区。校园幽静典雅、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就在学校南门旁边,可直达天安门广场,周边还有多路公共交通。学校周边500米内有数个大型超市、银行、医院,生活非常方便。

  玉泉路校区是国科大建校并沿用的首个校区,各种学习生活设施齐全。宿舍内有网线入户的上网条件,可满足学习和通讯需要。学校专门设有清真食堂,满足不同需求。此外,国科大各个校区之间均有校车往来,学生在学习期间可方便地共享各个校区之间的软硬件资源。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