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专业2个:融工程专业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学校录取专业: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专业无级差
2015年学校新增两个理工类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档考生专业确定办法: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录取专业,所有专业均无级差要求。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将参考相关科目成绩,确定录取专业。如果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录取时有相关要求,我校将按照要求执行。
学校采取多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多种培养措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主辅修制
学校每年开设电子商务、法律、日语等多个辅修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整合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构建了基础课教学平台,科学培养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素质教育平台,反映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立了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教育五层次和若干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实行基础课分级教学
学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类组织,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按照大类教学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教育阶段,在部分专业按照大类统一组织教学。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进入专业学习前,可以自主选定专业方向,既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为理工文史类本科考生在入学后一学年内提供一次调整专业机会,学生入校后可按照规定申请调整专业。
“3+1”模式
学校在本科四年中的多个专业,安排三学年的课堂理论教学,一学年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2+1”模式
这是学校开放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办学模式。即学生第一年和第四年在我校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赴国(境)外友好合作高校学习,双方互认学分,毕业时可获得双方学士学位。
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学生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志愿填报建议考生服从调剂
目前,绝大部分省市在高考录取中都实行了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风险,减轻了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不过,不少考生和家长对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了解不透彻,误以为平行志愿就没有风险了。其实不然,平行志愿仍存在风险,同一批次平行志愿里虽然可填报多所高校志愿,但考生档案只投一次,实际只是一个志愿起作用。
建议考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和风险,合理填报高校和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降低录取风险,把握录取机会。
学校面向陕西省农村、贫困地区考生投放国家专项计划(120名)和地方专项计划(135名)
学校2015年国家专项计划120 名,地方专项计划135名,全部面向陕西省籍考生。国家专项计划(单设本科批次A段)为面向陕西省区域内56个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国家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地方专项计划(单设本科批次B段)为面向陕西省区域内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农村户籍考生,共包括65个县(区)。主要覆盖理工类专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5〕3号)要求,填报A段志愿的考生要求条件为: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域内;本人须具有户籍所在县(区)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同一县(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经县(区)招办资格审查并公示合格。填报B段志愿的考生要求条件为: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65个贫困县(区)域内的农村;本人须具有户籍所在县(区)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同一县(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经县(区)招办资格审查并公示合格。
学校对外交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办学方针
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走国际化道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办学方针。近年来,先后与美国凯特林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洛特林根大学、日本奈良女子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本、硕、博多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近年来,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及短期交流项目选派4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教师出国(境)进修、交流300多人次。大多数短期交流项目院校都为我校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有的还额外提供生活补助。双学位(学士、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外方院校根据协议均为我校学生减免部分学费,有的减免额度高达2/3,其全年学费及生活费在10万元左右。项目开展10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在完成项目学习后,他们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
学校遵照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工作,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热情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积极推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大量毕业生进入科研机构、学校、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工作,2014年,有466名本科毕业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校内外硕士研究生。多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扎实,踏实肯干,敢于创新的高等人才,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2014年本科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为91.29%,高职(专科)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为88.71%。有2100余家单位来我校招聘毕业生,其中,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30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3万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