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我们学校是这样,除了自己学校的老师以外,我们在业内也聘请了很多,我们自己有长江学子,有国家级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包括一些精品课程,我们也聘请了白岩松、崔永元,包括毕福剑,都在这里有工作室,白岩松也在我们学校带研究生,包括李瑞英老师,包括康辉、欧阳夏丹,也再回来给同学们做讲座,上一些课程,所以学校整体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并且我们学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更加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跟几百家业内电视台、电台签定了协议,成为我们实践教学科研基地,三大台都是我们的教学实践基地,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播音组李瑞英老师,所以我们学校,去年七小福也到了中央电视台实习,坐到了主播台上,今年也有几位同学留在了中央电视台工作,我们不但自己学校有一批学子、教授,同时业界还有很多前沿性的专家回来给我们同学授课,使我们的同学更加直接接触到现在一些前沿理论和实践。
另外我还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在高考过程中一是要好好了解学校的发展前景,在现在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学校的特色学科,像今年我们的新闻传播学、艺术学都在教育部评估中获得了第一名,动画专业也都是我们学校在教育部申请首办的。
刚才我讲到了,学校立足于传媒领域,实际上我们学校各个专业都有特色,并且都跟传媒领域相结合,比如我们的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要学计算机编程基础课,也会给他讲一些传媒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们学校培养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比较适合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包括社会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立足于传媒,他们不但要学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一些传媒的理论知识。
网易教育:夏老师把咱们学校的课程设置介绍的非常详细。两位学生代表在中传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和大学给你们两个带来的不同的学习体验又是什么样的?杨莹怎么看?
杨莹:因为我是山东考过来的学生。
网易教育:哇,高考(微博)大省。
杨莹:山东竞争比较激烈,从小学、初中、高中给你渗透的观念就是,你要好好学习,要充分利用时间,比方说我高中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学校上早自习,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其实每天休息的时间真的是比较少,平常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到大学的时候也是因为传媒环境,觉得氛围相对轻松,活泼很多,有很多自己利用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其它的社团活动、学生会,或者去电视台做责编,去做新闻节目,很大的自由度,去协调学习和活动上的关系。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分配上的问题,以前我只是专注于学习,但现在我有了时间去发展我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也是我追求目标、理想的过程。
网易教育:在她说的同时我似乎看到了电视界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何嘉炜:尽管我是从内蒙古来的,竞争确实没有山东那边竞争激烈,因为我的高中也是非常优秀的高中,无论是我们市还是从我们高中,竞争其实也是挺激烈的,但我总觉得在高中的时候大家就有一个目标,就是高考,大家评判自己是否有了一定成绩、达到了一定人生目标的标准就是看我考了多少分,大家的标准比较统一,你考90分就是比考80分好。但当我来了大学以后,尤其对中国传媒大学来讲,因为中国传媒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有很多平台,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人学习非常好,成绩考的非常好,专业课非常好,这个领域的知识非常深,了解得非常好,这是一种生活,相当于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有人办了很多活动、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工作之前就有了很多经验,这也是很重要的收获,还有的人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了很多奖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多少分,达到那个分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和志向,这是我高中三年和进入大学后感到的最大的区别。
网易教育:何嘉炜你是哪种?
何嘉炜:我还是算学专业课比较多一点。
网易教育: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记不记得去年在网络上清华大学两个学霸姐妹花特别火,想问问你们学校里有没有这种人物?
何嘉炜:我们系特别有意思,我们系有一对双胞胎,姐姐妹妹两个人,初中、高中她们就一起,大学到了我们学校,一起上广播电视工程,两个人学习都非常好,妹妹还被保研了,用支教保研的方式保送了我们学院的研究生,姐姐现在也找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还挺有意思的。
网易教育:这恐怕是夏丹老师招进来的好学生。下面一个问题我们了解一下你们未来的规划,这也涉及到学校对学生就业辅导方面的帮助,我记得你说你是要考研(微博)的?
何嘉炜:我已经保送了研究生,我保的研究生是我们学院的数字电视技术方向的研究生,其实对我来说,当时保研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对我来讲我还是想留在传媒行业做电视,跟做电视有关的,无论是做技术也好,或者是将来看有没有其它的机会转到做内容,做编导,反正我就是想留在这个行业,对于我来说,可能传媒大学就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学院对同学们比较好,他觉得如果你们有机会,同时你们愿意,想去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平台,或者想换一个领域,其实学院对我们很好,没说你们不许走,如果你们自己愿意,有更好的机会,你们想去,那也可以。但对我来讲,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还是选择留在传媒大学,同时数字电视技术研究生这个方向在全国来讲也是很强的方向,是一个很好的专业,从将来就业来讲,对于我三年以后研究生毕业,出来工作可能会有更好的优势。
网易教育:杨莹现在是不是刚大二,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杨莹:其实我很早就开始考虑,大概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经过了上大学的迷茫期,适应期,从我个人来讲很想出国深造,因为我已经在国内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很希望接受一下国外新鲜血液的灌输,学一下国外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会给我带来很不一样的感受,但我肯定会选择跟媒体、跟传媒紧密相关的专业,具体我还没有想好,另一方面,我觉得留在系里、留在学院里面读研究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具体等到那个时候再做定夺吧。
网易教育:你现在有没有为自己的留学(微博)梦想做准备?
杨莹:有啊,我在考托福,考GRE。
网易教育:有想法、有行动就好。
夏丹:我接着他们俩的话题说一下,现在的学生给自己的人生目标定的还是很理性的,现在有些学生很清楚,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就就业,我们学校就业率还是很不错的,就业率现在肯定在95%以上,实际上高于这个,有的时候到98%,但我们更强调的是就业质量,我们学校的就业质量,就像何嘉炜的想法一样,我们还是有80%都留在本行业,在传媒行业或领域里,有去新华社的,新华社技术局现在的局长也是传媒大学的,是原来的副校长,还有中央电视台几大台,研究所,到各个省台,现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国际台三大总工都是我们学校工科的毕业生,原来叫广电总局,现在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个总局科技司的司长也是我们的校友,包括现在下面很多省台负责技术的副台长,湖南台的副台长,都是广电工的,80%都在行业里,不光电台、电视台,也有一些到网络的,人民网,人民日报等都有,还有一些学新闻的做了新闻,也有一部分进入了部委,甚至我们的小语种,可能进入到外交部,也有进入到广电总局自己的,甚至到林业部、农业部、商业部,都有,进入国家部委做公务员的,也有一部分去了外企,我们学校就业率百分之九十几,就业质量是非常好的,另外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了,刚才有一部分保研,我们学校保研应该在10%以上,10-15%之间,再有一部分学生自己考研,还有一部分像她这样有梦想的,出国深造的,基本能达到30%多,保研、考研,再加上直接就业的,整体就业质量还是非常好的,因为我就是强调我们学校的传媒领域确实是我们的优势学科,同样都是学工商管理,我想全国现在有工商管理的学校太多了,至少应该上千所吧,自己想象的,不准确,但我们学校的工商管理还是立足于传媒行业,学最基本的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知识,同时也一定要学我们传媒行业的特点,传媒行业的理论,当他就业的时候就有了优势,另外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非常好,社团活动也特别多,我感觉学生在里面特别活跃、特别阳光,很开心、很幸福的感觉,我被他们带动的感觉自己也很有活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我们一直立足于打造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
网易教育:刚才说到就业,我其实也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因为我们当时找工作的时候特别渴望有一个实习的机会,有两种渠道,一个是学校推荐,二是学生自己出去找,何嘉炜已经大四了,你有没有实习经验?
何嘉炜:有。
网易教育:是学校推荐的吗?
何嘉炜:每年我们学校到了大三下学期,大三暑假,学校就会给同学们提供很多机会,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传媒大学的师哥师姐即使毕业了,对学校的感情依然非常深,所以他们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来学校说我们这个地方缺几个实习生,你们要不要来,我们从这方面也得到了很多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往往是很靠谱、很锻炼人的机会,有了这么多渠道,我们找实习机会并不愁,而且找的很多都非常好。
网易教育:我发现你介绍的很多都对杨莹非常有帮助。
杨莹:我了解的是我们的辅导员、学校领导在微博上会经常转发师哥师姐招实习生(的信息),而且我觉得有师哥师姐在,很关照我们,再就是从学习上来讲能学到更多,因为我也了解到,也有自己找的,也有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
夏丹:我们学校有小学期,6月底左右期末考试就结束了,7月初到7月中有两到三个星期我们有小学期,这个小学期是专门给同学进行实习的,各个省级电视台都是我们的实践教学基地,跟大家都联系了,包括教务处还专门有个实践教学科,他们的老师就会跟他们学院的辅导员,负责教学的老师沟通,某个台有技术方面的多少岗位,新闻方面需要多少个,有些学院也可以自愿,有自己的渠道,自己联系选择也可以,如果学校给你提供了岗位,可以报名,去选择,机会很多,那些学校投入是非常大的,现在新技术发展特别快,数字时代,包括我们的摄像机、编辑机,现在都数字化了,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很快上手,怎样让他们得到实践,所以学校也是紧跟着新技术的发展,会引进很多新的设备,包括电视台、设备更新,我们的演播室、建自己的录音棚,建自己的灯光室,包括我们的播音专业都是小课教室,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在小的录音室,都要用最新设备,要让他们使用最新设备,也要让他们实践、用到这样的最新设备,这样他们到了咱们行业里,到了单位才能马上上手,因为这个设备我们也用过,所以学校投入非常大,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平台。
网易教育:我记得2000年初,2000到2003年,当时全国各地的新闻院校大批开设新闻专业,当时那个环境下新闻专业的学生竞争很激烈,尤其是在就业的时候,刚才您提到中传有很多非常新的设备,在学费上会有相应的(提高吗)?
夏丹:这个没有,学费是一定按照国家规定的,艺术类专业学费略高于普通专业,我们工科是5500,5000,最多有6000的,多数都是5500,还有5000的专业,所以学费不会有特殊规定,一定是按照国家标准,学校在这方面就要投入更大一些。
网易教育:最后我们再请两位同学介绍一下他们在学校社团的情况,你们有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
杨莹:我们学校的社团很多,各种各样的,让你自己挑你就会觉得眼花缭乱,我自己在电视台新闻部做责编,整个演播室新闻流程我都非常熟悉,每个月都要出一个成片,在学校大屏幕播。我在系学生会里每年都要做两个特别大的活动,一个是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还有一个是半夏(音)北京大学生国际影像展,一分钟已经是第九届、半夏已经是第十一届了,算是两个非常成熟的活动,我是学广播电视新闻的,但我通过在两个活动里做一些工作,我也非常熟悉这种比赛从开始到后期活动宣传,拉外联、整个晚会设计和编排,我都非常了解,所以我觉得对我的锻炼真的挺大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你亲自实践晚会到底是怎么办的,再看春晚、新闻联播等节目时,你会觉得并不陌生,你就明白它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很有自豪感。
网易教育:小女生有大能量。刚才杨莹说的提醒了我一点,2013年网易视频这边办了一个“有态度”的纪录片大赛,非常适合你们学校的学生参加。
夏丹:可以把信息带回去。
杨莹:我们系特别提倡,培养方向是希望我们做一个很有社会良知的新闻人,而且非常鼓励我们进行纪录片的创作,大三时就有纪录片创作课,要求比较高,希望我们观察到一些大家平常不是很注意到的社会现象、社会人物,让我们用镜头去记录下来、表达下来。
网易教育:那太好了,来参加这个网易的有态度纪录片大赛,何嘉炜呢?
何嘉炜:传媒大学有很多学生社团,学校会有自己学校的学生会,各个学院还有各个学院的学生会,同时还有类似广播台,我自己本人是在英语广播台一直做节目,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如果做一期节目你必须要看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最近有什么可以说的话题,最近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内容,通过这个过程,包括大家不断地开会磨合,我又是在英语广播台,同时跟很多人锻炼,提高英语水平,结交很多外国留学(微博)生,他们都会参与到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来,这个过程把整个节目制作流程走了一遍,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流程了解了目前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同时我们还结交了很多新的朋友,无论是国内的朋友还是国外的朋友,广播台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回忆,我们学院这块,包括学校也会有很多活动,每年有广院之春、风采之星等文艺品牌活动,已经做得很大,每年都会请到一些明星来,他们都会来助阵,做得很大,另外我们学院自己也会有类似梦工厂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就像刚才说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以后,首先你会在晚会中负责某一个部分,承担一部分责任,让你更了解你负责这部分的流程以及作用,将来在工作上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网易教育:我发现你们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用到自己的社团中学以致用。好的,今天非常高兴的邀请到了三位跟大家聊天,作为中传的三位校友能不能对2013届的高考(微博)生送上你们自己的期待和祝福?
夏丹:这样吧,我想在跟同学们送祝福之前提醒一下考生报考,我想,作为考生,这时候要合理分配他们的复习时间,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想提醒考生注意一下,一定要了解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以及将来的就业去向,另外要了解这个学校的录取原则,比如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在志愿选择的时候是有专业级差分的,一到三志愿之间每两个里面有两分,一共有四个级差分,三志愿以后就是平行志愿了,这些政策一定要了解,你在填报时,在选专业的时候才会更加选择,祝愿同学们在高考过程中取得好成绩,中国传媒大学欢迎你们报考,帮助大家实现人生梦想。
杨莹:希望大家在短短几十天的时间里更加努力,在暂时的这段时间里希望大家为了高考拼尽最后一口气,我是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的,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不要说为了以后的前途、去向感到过分担心,我是觉得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去选择你喜欢的、觉得非常适合你的专业、学校,所以祝福你们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心仪的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欢迎你。
何嘉炜:高考对我来说是四年以前的事情,现在回想这个过程,尽管高考时每一天都非常辛苦,但也非常充实,所以我真的非常怀念那段时光,我想告诉所有2013年的考生,其实高考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可能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但当你真正经历了高考以后你就会发现,高考只是人生众多门槛中的一个,只要精心跨过去就可以了,希望所有2013年的考生放松心态,从容应对2013年的高考,最后希望无论是哪里的考生,只要有一颗传媒的心,有一颗热爱传媒的心的同学,欢迎你们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真的会提供很多很好的平台任大家发展,就是这样,谢谢。
网易教育:最后我也提醒一下广大网友,关于本次访谈的所有内容我们都会在网易教育频道上发布,如果您想了解有关中国传媒大学更多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登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招生网,给招办打电话,再不然你们也可以去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好的,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