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目标
本大纲适用的考生范围:本省2014年中职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报考汽车应用技术专业的考生。
考试内容和要求:《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总分共150分,考试内容包括机械制图、汽车常用材料基本知识、液压传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及原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修理、机具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八大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突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特色要求,考试用时90分钟。
二、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序号 |
鉴定范围 |
知识点 |
难度系数 |
重要系数 |
| 1 |
机械制图 |
简单零件图绘制 |
5 |
3 |
| 看懂图上的技术要求、各种标注和符号 |
5 |
5 |
| 读懂汽车常见总成装配图 |
9 |
5 |
| 2 |
汽车常用材料基本知识 |
常用金属材料种类、性能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
3 |
9 |
| 汽油和柴油牌号、性能及应用 |
3 |
9 |
| 汽油机和柴油机润滑油牌号、应用 |
3 |
5 |
| 汽车润滑脂牌号和应用 |
3 |
5 |
| 制冷剂牌号和应用 |
3 |
5 |
| 防冻液牌号和应用 |
3 |
5 |
| 3 |
液压传动 |
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
5 |
9 |
| 看懂液压系统构成及回路 |
9 |
5 |
| 4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电路概念 |
5 |
9 |
| 电磁感应基本概念 |
5 |
9 |
| 基本电路元件符号及名称 |
9 |
9 |
| 5 |
汽车构造及原理 |
四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
5 |
9 |
| 国产汽车分类和型号 |
3 |
5 |
| 汽车总体结构 |
3 |
9 |
|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5 |
9 |
| 配气机构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5 |
9 |
| 电喷发动机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9 |
9 |
| 柴油机燃料系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5 |
9 |
| 冷却系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5 |
9 |
| 润滑系构造、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5 |
9 |
| 汽车传动系的布置 |
3 |
9 |
| 离合器构造、原理及功用 |
5 |
9 |
| 手动变速器构造、原理及功用 |
5 |
9 |
| 自动变速器构造、原理 |
9 |
9 |
| 万向传动装置构造、原理及功用 |
5 |
9 |
| 驱动桥构造、原理及功用 |
5 |
9 |
| 各种转向系构造、原理及功用 |
5 |
9 |
| 液压、气压制动系构造、原理及功用 |
5 |
9 |
| 电控防抱死制动装置组成、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5 |
9 |
| 汽车悬架种类、结构及特点 |
5 |
9 |
| 轮胎的认识、含义 |
5 |
9 |
| 转向轮定位的内容、作用 |
5 |
9 |
| 汽车排放控制装置种类、功用 |
5 |
5 |
6 |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
各种点火系构成、原理及各部件功用 |
9 |
9 |
| 起动机的组成、原理及功用 |
5 |
5 |
| 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
5 |
5 |
| 汽车信号、照明和仪表系统组成 |
5 |
5 |
| 汽车空调的构成、原理及各部件作用 |
5 |
9 |
| 常见传感器用途与原理 |
5 |
9 |
| 蓄电池使用与维护 |
5 |
9 |
| 识读、分析汽车电路图 |
9 |
5 |
| 7 |
汽车故障诊断 与修理 |
发动机故障警示灯的涵义 |
5 |
9 |
| 水温警示灯的涵义 |
5 |
9 |
| 机油压力警示灯的涵义 |
5 |
9 |
| 故障码读取 |
5 |
9 |
| 活塞连杆组的选配与装配 |
5 |
3 |
| 曲轴的测量与修理 |
5 |
5 |
| 气缸的测量与修理 |
5 |
5 |
| 缸盖的测量与修理 |
5 |
5 |
| 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
5 |
5 |
| 点火提前角的检查与调整 |
5 |
5 |
| 点火系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5 |
5 |
|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 |
9 |
9 |
| 发动机油路故障诊断 |
5 |
9 |
|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检查 |
5 |
9 |
| 制动器的调整 |
5 |
9 |
| 柴油机喷油提前角调整 |
5 |
5 |
| 发动机异响的判断 |
5 |
5 |
| 前轮定位的调整 |
5 |
9 |
8 |
机具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
汽车举升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
5 |
9 |
| 气缸压力表、燃油压力表、真空表的使用 |
5 |
9 |
| 解码器的使用 |
5 |
9 |
| 车用万用表的使用 |
5 |
9 |
注:①难度系数和重要系数分为3、5、9三个等级,系数越大,难度或重要性越大。②题型为判断题和单选题二种。
三、参考书目
1.《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初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委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5月。
2.《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编委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5月。
3.《汽车结构与拆装》,潘伟荣、刘越琪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4
4.《现代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卢若珊,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9
第二部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目标
本大纲适用的考生范围:本省2014年中职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报考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考生。
考试内容和要求:《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总分共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两大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突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特色要求,考试用时90分钟。
二、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序号 |
鉴定范围 |
知识点 |
难度系数 |
重要系数 |
| 1 |
电工基础 |
电路概念和基本定律 |
3 |
5 |
| 电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特性及识别 |
5 |
9 |
| 变压器 |
5 |
5 |
| 磁场和电磁感应 |
5 |
5 |
| 直流电路基础 |
5 |
9 |
| 单、三相交流电路基础 |
9 |
5 |
| 2 |
电子技术基础 |
晶体二极管特性及应用 |
3 |
5 |
| 晶体三极管特性及应用 |
9 |
9 |
| 三极管放大电路 |
9 |
9 |
| 集成电路基础 |
5 |
5 |
| 数字电路基础 |
5 |
9 |
| 常用仪器仪表 |
5 |
9 |
注:①难度系数和重要系数分为3、5、9三个等级,系数越大,难度或重要性越大。②题型为判断题和单选题二种。
三、参考书目
1.《电工基础》,边长禄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5月。
2.《电子技术基本功》,王国玉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10月。
第三部分《航海技术》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目标
本大纲适用的考生范围:本省2014年中职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报考航海技术专业的考生。
考试内容和要求:《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总分共150分,考试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与涉外知识、航海基础知识、海图、船舶定位、船舶常识、船舶操纵基础、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般定义七大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突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特色要求,考试用时90分钟。
二、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序号 |
鉴定范围 |
知识点 |
难度系数 |
重要系数 |
| 1 |
职业道德与涉外知识 |
海员职业道德 |
3 |
3 |
| 心理素养 |
3 |
3 |
| 海员涉外纪律 |
3 |
5 |
| 2 |
航海基础知识 |
地球形状、地理坐标与大地坐标系 |
5 |
3 |
| 航向和方位 |
5 |
9 |
| 能见地平距离、物标能见距离和灯标射程 |
5 |
5 |
| 航速与航程 |
5 |
5 |
| 3 |
海图 |
比例尺与投影变形 |
5 |
3 |
| 恒向线与墨卡托投影海图 |
5 |
9 |
| 海图基准面、海图标题栏和图廓注记 |
5 |
5 |
| 高程、水深和底质 |
5 |
9 |
| 航行障碍物 |
5 |
9 |
| 助航标志 |
5 |
9 |
| 海图分类和使用 |
5 |
5 |
| 4 |
船舶定位 |
海图作业的规定与要求 |
3 |
5 |
| 风流对船舶航迹的影响 |
9 |
9 |
| 陆标定位方法 |
5 |
9 |
| 5 |
船舶常识 |
船舶的基本组成与主要标志 |
5 |
5 |
| 船舶尺度与船舶吨位 |
5 |
5 |
| 船舶种类与特点 |
3 |
5 |
| 6 |
船舶操纵基础 |
船舶操纵性能 |
5 |
5 |
| 船舶操纵设备及其运用 |
5 |
9 |
| 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 |
5 |
5 |
| 7 |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一般定义 |
包括船舶、机动船、帆船、从事捕鱼船、限于吃水船、失去控制的船舶、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在航、长度和宽度、水上飞机、互见、能见度不良和地效船等十三个名词的定义 |
5 |
9 |
注:①难度系数和重要系数分为3、5、9三个等级,系数越大,难度或重要性越大。②题型为判断题和单选题二种。
三、参考书目
1.《值班水手业务》,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5月。
2. 《航海学》(航海地文、天文和仪器),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5月。
3. 《船舶结构与货运》,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6月。
4. 《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操纵),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5月。
5. 《船舶操纵与避碰》(船舶避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组织编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5月。
第四部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一、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目标
本大纲适用的考生范围:本省2014年中职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报考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考生。
考试内容和要求:《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总分共150分,考试内容包括安全用电、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常用电子元器件、电源电路、放大电路、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九大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突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特色要求,考试用时90分钟。
二、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序号 |
鉴定范围 |
知识点 |
难度系数 |
重要系数 |
| 1 |
安全用电 |
触电的概念及原因 |
9 |
3 |
| 保护接零的原理 |
5 |
9 |
| 保护接地的原理 |
5 |
5 |
| 2 |
直流电路分析 |
电路的概念 |
3 |
9 |
| 电量的参考方向 |
9 |
9 |
| 欧姆定律及应用 |
3 |
5 |
| 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 |
9 |
9 |
| 电阻串、并联 |
3 |
5 |
| 支路电流法及应用 |
5 |
9 |
| 叠加定理及应用 |
5 |
5 |
| 3 |
交流电路分析 |
正弦量的概念及其参数 |
5 |
9 |
|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
9 |
5 |
| 纯电阻电路的分析 |
5 |
9 |
| 纯电感电路的分析 |
5 |
5 |
| 纯电容电路的分析 |
5 |
5 |
| 交流电路的功率 |
5 |
5 |
| 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
5 |
9 |
| 三相电源的线电压、相电压 |
5 |
9 |
| 三相负载的连接 |
5 |
9 |
| 4 |
常用电子元器件 |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及应用 |
5 |
9 |
| 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及应用 |
9 |
9 |
|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及应用 |
9 |
5 |
| 5 |
电源电路 |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原理及二极管的选择 |
5 |
9 |
| 滤波电路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
3 |
5 |
| 电容滤波电路的结构、原理 |
5 |
9 |
| 电感滤波电路的结构、原理 |
5 |
9 |
| 简单并联型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 |
5 |
5 |
6 |
放大电路 |
电压放大器的类型 |
3 |
5 |
| 共发射极电压放大器的组成、原理 |
5 |
9 |
| 负反馈的概念 |
9 |
5 |
| 电压放大器的偏置电路及静态工作点 |
5 |
5 |
| 射极输出器的组成、原理 |
5 |
9 |
| 交流负反馈的作用 |
5 |
5 |
| 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
3 |
5 |
| 功率放大器的类型 |
5 |
5 |
| 7 |
逻辑代数基础 |
逻辑代数的概念 |
3 |
9 |
|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及定律 |
5 |
9 |
| 逻辑代数的公式化简法 |
5 |
9 |
| 逻辑代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
9 |
9 |
8 |
组合逻辑电路 |
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 |
3 |
9 |
| 常见门电路的逻辑符号、功能 |
3 |
9 |
|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
5 |
9 |
| 编码器、译码器的逻辑符号、功能及应用 |
5 |
5 |
| 数据选择器的逻辑符号、功能及应用 |
5 |
5 |
| 数值比较器的逻辑符号、功能及应用 |
5 |
5 |
| 9 |
时序逻辑电路 |
时序逻辑电路的概念 |
5 |
9 |
| 常见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功能 |
9 |
9 |
|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
9 |
9 |
| 计数器的逻辑符号、功能及应用 |
5 |
5 |
| 寄存器的逻辑符号、功能及应用 |
5 |
5 |
| 555定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
5 |
5 |
| 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 |
5 |
5 |
注:①难度系数和重要系数分为3、5、9三个等级,系数越大,难度或重要性越大。②题型为判断题和单选题二种。
三、参考书目
1.《电工基础》,白乃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2.《模拟电子技术》,胡宴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
3.《数字电子技术》,杨志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4.《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编审委员会,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