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日讯 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招收本科新生,扬州考生录取情况如何?
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共三名学生被国科大录取,分别是扬州中学的曹政、刘子煜和宝应中学的冯凌璇。
今年国科大共在我省招生25人,并在提前批录取,据悉,国科大将按照自主招生面试总分的20%,加上70%的高考成绩和10%的学业水平成绩来进行录取,未参加其自主招生的考生,不能在提前批填报该校。

1
数学直逼满分
但“真爱”是物理
【人物名片】
冯凌璇
性别:女
高考总分:388分
各科成绩:语文115分,数学177分,英语91分(小高考4A加5分)
选测等级:物理A+、化学A+
志愿情况:已被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系录取
生日:1995年12月4日
星座:射手座
小学:桃园小学
初中:宝应实验初中
高中:宝应中学
在学校任职:无
兴趣爱好:物理、科学研究
看冯凌璇逼近满分的高考数学成绩就知道,她是个数学达人,但她更喜欢的是物理。这名酷爱物理的女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被国科大物理系录取。
冯凌璇告诉记者,之所以“冒险”选国科大这种首年招生的学校,她主要看重的是科研实力。“听了国科大的宣讲,我觉得这是适合我的学校,师资力量很强,而我也想在大学多做些研究。”
如今,被国科大录取的冯凌璇让小伙伴羡慕不已,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位高分考生背后的辛酸。“整个高二我感觉都不对劲,尤其是数学,简直用一个‘惨’字形容。”冯凌璇说,自己引以为豪的数学,在高二就像和自己较劲一样,“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我自己不够细心、耐心。”
冯凌璇很快开始调整心态,不过这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整调节了一年,到高三才逐渐回到正轨。”冯凌璇说,自己最大的问题除了不细心,还总感觉做题速度赶不上别人,而这些,也是不少同学的通病,“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多训练,在做题的同时还要多归类,边想边做,慢慢就会提高速度,改掉粗心的毛病。”
选择了国科大物理系的冯凌璇对未来已经有了明确规划,她要成为物理研究者。她憧憬着国内知名的物理学者、院士能成为她的导师,而他们,也是冯凌璇奋斗的目标。

2
喜欢独立思考
爱看外国文学
【人物名片】
曹政
性别:男
高考总分:401分
各科成绩:语文130分,数学175分,英语93分(小高考3A加3分)
选测等级:物理A+、化学A+
志愿情况:已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系录取
生日:1996年2月14日
星座:水瓶座
小学:梅岭小学
初中:树人学校
高中:扬州中学
在学校任职:宣传委员
兴趣爱好:弹钢琴、吹萨克斯、打乒乓球、篮球等
谈及高考,“原本我可以考得更好一点的。”曹政解释,数学一直是他的强项,这次却没发挥好,离模拟考试的成绩要差一点,“还有英语,这次只考了93分,离平时的成绩差距有点大。”
曹政坦言,他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比如做数学题时,很多学生遇到困难的新题型,会选择先看答案,但我却更倾向于自己思考,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答新题型。这要比直接看答案,更容易让自己印象深刻,下次在做这道题目时,速度就会加快。”
曹政坦言,在高中阶段,每次放学,他都走得比较迟,“放学后,我都会多留一会儿,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会针对一些题型,交流新的解题思路。”
曹政说,在学习之余,他会通过看书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最喜欢看外国文学,“适当的阅读对语文和写作绝对是有好处的。”
“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但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选择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方式来放松自己,虽然这样的空余时间很少。”曹政坦言,他之所以会报考国科大,是因为被该校的科研氛围深深吸引,“我比较喜欢化学,喜欢研究新物质,觉得它能对普通人的生活作出贡献。”
未来,曹政坦言他会选择出国留学,“我会去我专业方向科研成果较强的国家留学,当然最后还是会回国。”

3
学霸也有错题集
心态平和是关键
【人物名片】
刘子煜
性别:男
高考总分:384分
各科成绩:语文114分,数学165分,英语100分(小高考4A加5分)
选测等级:物理A+、化学A+
志愿情况:已被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系录取
生日:1996年3月15日
星座:双鱼座
小学:梅岭小学
初中:梅岭中学
高中:扬州中学
在学校任职:化学课代表
兴趣爱好:打羽毛球、听音乐、下棋
“我有本错题集,每次考试前,都会翻一翻。”刘子煜说,对于学习,他并没有太多诀窍,关键还是心态比较平稳。
“即使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我的生活还是比较规律,也不会熬夜看书,平时会通过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来放松。”刘子煜告诉记者,语文、英语并不是他的强项,所以他会每天坚持做一些语文、英语的练习题,“你做多了,这些题目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速度,还有你做题的感觉。”
对于国科大,刘子煜现在充满了期待,他说,很喜欢该校雄厚的科研实力,还有就是在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在面试时,我记得有教授说,他们要解答钱学森之问,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振奋,这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我会在大学期间,将基础知识打好,为以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记者 邵伟 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