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院校 - 正文

 
北京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来源:2exam.com 2010-6-3 编辑:yangmeiling 【字体:小 大】
北京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办公室:机电楼915  电话:62332741/62334971    

  系所历史 
  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的前身为1958年原北京钢铁学院成立的冶金炉专业。1982年,冶金炉专业与制氧专业合并组建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1996年在学校构建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时形成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领域宽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学基地。现在,“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已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立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我系“热能工程”学科和“工程热物理”学科分别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根据教育部的学科分类,我系已拥有本一级学科下设全部六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我系已成为我国节能、动力和环保领域的宽口径、高水平人才的摇篮。  
 
  研究领域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动力是现代工业的命脉,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正是以节能降耗、能量转换和环境保护为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民用和国防领域。形成了“传热传质与热物理测试”、“热过程模化与控制”、“洁净能源与节能装备”、“制冷与低温工程”、“气体制备与人工环境”、“热诊断与系统节能”、“高效能源与深度环保”、“新能源与余能利用”和“传输过程仿真”等多个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学术研究梯队,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正逐步发展成为能源、动力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师资力量 
  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精良,现有在编教授11人(其中博士导师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2人,讲师1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1人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热工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励,10人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8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我系教师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密切,在国内外有重要的学术影响,每年都组织和主持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会。有10名教授分别担任国内有关学会和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职务,4名教授分别担任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如《钢铁》、《热科学与技术》、《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的编委和助编。  
 
  人才培养 
  我系研究生培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建系以来,我系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研究方向很宽,覆盖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中的全部方向。现在,我系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的学科类别中本一级学科下设有六个二级学科,我系在“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六个学科全部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我系培养研究生既注重拓展学科前沿,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研究内容既强调关于热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如:热物性及测试、多孔介质传热与传质、热辐射机理及材料热辐射特性、传输过程的模拟与仿真、流化床理论、生物传热与传质、粉体理论与应用,微尺度传输现象),又突出和紧密结合热能、动力、制冷、环保领域内的工程实际应用背景(如:工业热过程的模化与控制、工业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高效利用、节能环保新工艺新装备及新材料、新型气体制备与人工环境、低温与制冷新方法和新技术、动力工程与设备,流体输送与装备、工业污染防治、新能源与能源的清洁利用)。我系培养的数百名研究生毕业后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中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欢迎。  
 
  教学情况 

  我系现每年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生120人。对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把计算机技术、系统优化与控制、运筹与管理等新技术和热能及动力工程相结合,从事热能、制冷及低温、环保及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培养目标,我系近年来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育与教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10人次获得了北京市和本校的教学优秀成果奖励,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选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热工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传热传质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流体力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成效显著,我系近年来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优化,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和国际化的需要。我系主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均为近年出版的“高等学校二十一世纪优秀教材”和最新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有些课程采用新编的英语教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我系近年来先后承担了50余项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校内的教改项目,先后发表教学、教改和实验方面的论文近百篇,这些教改项目的完成为我系的人才培养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  
 
  科学研究 
  我系科研实力雄厚,学术积累厚重。半个世纪以来,我系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我系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宽,科研前沿地位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充足保障,科研成果丰富骄人。近5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88项,其中居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有28项。例如:参与完成的“青藏铁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利用与减排综合技术”、“贫煤、贫瘦煤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获教育部2002年十大科技进展一等奖,“烧结用乳化及再辐射聚焦点火技术”、“空分过程能耗分析与优化运行”、“济钢20000Nm3/h空分仿真操作系统”、“大型低温精馏空分设备生产超高纯氧的理论与实践”、“无缝钢管热轧生产线加热炉热过程控制与优化”等分别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连铸坯热送热装过程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水煤浆烧结机点火新技术”、“焦炉加热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低谷电蓄热供暖制冷技术”等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通过国家经贸委和北京市科委鉴定。近五年内我系取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50篇,其中被EI和SCI等检索150篇。目前在研项目76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4项,研究经费达4515万元。  
 
  交流合作 
  我系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交流广泛、合作密切。与国外数十所知名大学、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公司保持着实质性密切的合作关系。与国内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有着多层次的合作,为这些企业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也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需求展望 
  大力吸引人才,重视教学研究,拓展科研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保持行业领先。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资料库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本科高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上海高职院校名单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浙江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安徽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福建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江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山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河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湖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东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广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海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重庆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四川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贵州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云南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西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陕西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甘肃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青海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宁夏
    ·2010年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名单(新疆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北京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天津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河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山西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内蒙古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辽宁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吉林
    ·2010年高考招生本科高校名单(黑龙江
    ·招收台湾学生的大陆普通高校名单(123所
    ·独立学院名单(截止2010年3月25日)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
    ·2010年新设置的高校医学专科专业名单
    ·2010年可以开展网络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河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天津市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09年福建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2010
    ·2010年湖南省各院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吉林省高校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四川大学本科新增专业一览
    ·2010年可按艺术类招生的非艺术类专业名
    ·2009-2010年中国大学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
    ·2009-2010年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
    ·2009-2010年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2009-2010年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2009-2010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重点大
    ·2009-2010年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
    ·2009-2010年中国大学分专业排行榜——哲
    ·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10
    ·1955-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最多
    ·1955-2009年当选中国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
    ·1978-2009年获国家重大社科奖励最多的十
    ·1978-2009年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最多的十

    考研新闻
    成绩查询
    考研复试
    试题答案
    复试分数线
    考研调剂
    考研录取
    考研简章
    考研大纲
    考研复习
    考研政策
    模拟试题
    考研院校
    考研专业
    在职考研
    法硕
    同等学力申硕
    博士生
    MBA|MPA
    推免生
    新闻传播硕士
    专业硕士
    考研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