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
31.六三三学制:1922年效法美国制定的新学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小学年限为六年,初中与高中分别为三年,其中中等教育阶段是新学制的精髓。效法美制,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32.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33.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34.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5.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五、简答题
36.[答案要点]
目标的一致性;行动的协调性;师生的和谐性;全员的进取性。
37.[答案要点]
能力(智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思维操作,从而发展了智力;学生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绘画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产生。
38.[答案要点]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具体性。这是指这一阶段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困难。
(2)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一阶段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去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念和解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39.[答案要点]来源:考试大
(1)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写下自己的经验,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就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为所有教师所共享;
(4)行动研究。教师及研究者为弄清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实质,探索更先进的教学方案,采取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