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预测卷及答案2 |
来源:2exam.com 2012-11-10 11:07:54 |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D【解析】由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可知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4.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提出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5.A【解析】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 6.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7.B【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 8.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9.B【解析】维果斯基提出的。 10.A【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11.A【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2.B【解析】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13.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14.D【解析】安排了环境才能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15.B【解析】这句话是加里宁说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ABCDE【解析】略。 3.ABCDE【解析】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4.ABCDE【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ABCDE【解析】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径。各个选项都是德育的途径。 6.ABCD【解析】略。 7.ABCE【解析】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重视科研的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教师的科研活动权不能包括自己教学的内容。 8.BCD【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因索。 9.ABCD【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他工作要围绕教学来开展。 10.ABCDE【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指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是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3.√【解析】略。 4.×【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的程度不同。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并非毫无积极意义,它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8.×【解析】现代学制产生于欧洲。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略。 12.×【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3.√【解析】略。 14.×【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C 2.AD (二)1.A 2.ABCD
上一页 [1] [2]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