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探究题
15.如图1是实验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Ⅰ.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
Ⅱ.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 AC (填装置编号).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2)实验室用盐酸和锌反应制得的氢气中,常含有少量的水蒸 气和氯化氢气体,用如图2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a→b→c→d B.a→b→d→c C.c→d→a→b D.d→c→a→b
(3)【发现问题】纯净的氢气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纯净的而氢气还能在其他物质中燃烧吗?
【实验方案】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进行氢气在氯气(Cl2)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黄绿色的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获得结论】纯净的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 .
【反思与交流】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 纯度 ;
②根据该实验,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来源:Z+xx+k.Com]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Ⅰ.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解答;
Ⅱ.根据高锰酸钾用来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根据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解答;
(2)根据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如图2所示,要先除杂质再干燥解答;
(3)根据题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反思与交流】
①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易发生爆炸解答;
②根据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解答.
【解答】解:
(1)Ⅰ.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可知:①长颈漏斗.
Ⅱ.高锰酸钾用来制取氧气需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的较纯净,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A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如图2所示,要先除杂质再干燥,因此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dab;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
【反思与交流】
①可燃性气体点燃易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检验纯度;
②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答案:
(1)Ⅰ长颈漏斗;Ⅱ.AC;2H2O2 2H2O+O2↑;
(2)C;
(3)H2+Cl2 2HCl;
【反思与交流】
①纯度;
②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同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有毒、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
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分别为Ca(OH)2、Na2CO3、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现将这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标号为A、B、C、D,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邀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A、B、C、D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药品】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仪器】试管、橡胶滴管、烧杯等.
【收集证明】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取A、B、C、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两两混合 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C、D混合无明显现象 A、B是 Na2CO3、稀盐酸 溶液中的一种,
C、D是 Ca(OH)2、NaCl 溶液中的一种
(2)各取A、B、C、D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A、D变红,B、C无明显现象 A为 Na2CO3 溶液;
C为 NaCl 溶液;由此区分出B、D溶液
【反思与体会】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
【继续探究】
将实验操作(2)实验后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都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应补充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收集证明】
根据四种物质间两两反应的现象进行推断,碳酸钠和盐酸能生成气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解答;
根据Ca(OH)2、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解答;
【继续探究】根据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
【收集证明】
(1)分别取A、B、C、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两两混合,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钠和盐酸能生成气体,A、B是Na2CO3、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
C、D混合无明显现象,Ca(OH)2和NaCl不反应,C、D是Ca(OH)2、NaCl溶液中的一种;
(2)各取A、B、C、D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A、D变红,B、C无明显现象,说明A是Na2CO3溶液,D是Ca(OH)2溶液
,C是NaCl溶液,B是稀盐酸;
【继续探究】
实验(2)后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静置后发现,烧杯底都有白色沉淀,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钙,而氯化钙可能被碳酸钠反应掉,也可能没被反应掉.因此答案应该是: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aCl2;
由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钙,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钙,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答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取A、B、C、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两两混合 A、B混合产生大量气泡,C、D混合无明显现象 A、B是 Na2CO3、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
C、D是 Ca(OH)2、NaCl溶液中的一种
(2)各取A、B、C、D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A、D变红,B、C无明显现象 A为 Na2CO3溶液;
C为 NaCl溶液;由此区分出B、D溶液
氯化钠;氯化钙;CaCl2+Na2CO3═CaCO3↓+2NaCl.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是:先根据反应的生成物考虑,再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检验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可以用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进行检验.
四、计算题
17.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 10g ;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 式计算出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以及生成氯化钙的质量.然后利用氯化钙的质量,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10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2.6%
答案:
(1)10g;
(2)7.3%;
(3)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6%.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记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根本.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