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应用题。
分析: (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 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
f= =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350;能.
点评: (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
(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0.(2012•南充)导体的电阻式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 横截面积 ;有两段导线甲和乙,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线甲的电流较小,通过导线乙的电流较大,可知导线 甲 的电阻较大.(选填“甲”或“乙”)
考点: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103034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有关;
(2)由欧姆定律可知I=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取决于内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外因是:温度;
(2)由欧姆定律可知I=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通过的电流小,说明电阻大,通过的电流大,说明电阻小,由此判断,导线甲的电阻较大.
故答案为:横截面积;甲.
点评: 此题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R= 只是计算电阻的一种方法,电阻跟电压和电流无关.
11.(2012•南充)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进而继续研究,终于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 磁场 ,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如果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磁场就会强得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 电流 方向有关.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03034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这是第一个发现了电和磁存在联系的实验.奥斯特由于这个贡献而载入物理史册.
(2)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并且其磁感线与条形磁体的磁感线相似.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解答: 解:(1)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做的著名的奥斯特实验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磁场,并且其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故答案为:磁场;电流.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及结论,以及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相似,其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一定要掌握电流的磁效应,此类题目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12.(2012•南充)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带 负 电的电子,从而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 50 个电子.
考点: 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103034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逊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2)金属锡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解答: 解:汤姆逊发现电子之前人们认为原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的微粒,是不可再分的.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带负电的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在数量上相等.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元电荷,则原子核外带有50个电子.
故答案为:负;50.
点评: 熟练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微粒的带电情况是解题的关键,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3.(2012•南充)如果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 mg .它受到的重力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
考点: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方向。103034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 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比值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
其中g=9.8N/k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mg;竖直向下.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需要记住.
14.(2012•南充)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 不变 ;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103034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 解: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不变,因为密度不随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剩余气体的质量减小了,而气体的体积不变,还等于容器的容积,所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特性的掌握和运用.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
15.(2012•南充)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机械运动 ;南充到成都的路线长大约210km,动车运动的时间大约1.5h,则动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140 km/h.
考点: 机械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03034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1)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已知路程和时间,用速度公式v= 可求速度.
解答: 解:(1)宏观物体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v= = =140km/h.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140.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机械运动定义和速度公式去分析解答,难度不大,属于一道基础题.
16.(2012•南充)节能型日光灯很省电,一支功率为11W的这种日光灯的密度相当于60W的白炽灯,11W的节能型日光灯接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 0.05 A;某同学将5盏60W的白炽灯换成5盏11W的这种日光灯,灯每天工作2h,一个月(30天)可以节约 2.94 kW•h.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的计算。103034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因额定电压下灯泡正常工作,根据I= 求出节能型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2)根据W=Pt求出求出5盏60W的白炽灯和5盏11W的这种日光灯每天工作2h、一个月消耗的电能,两者之差即为节约的电能.
解答: 解:(1)节能型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U=220V,功率为11W,则
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 =0.05A;
(2)5盏60W的白炽灯每天工作2h、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W白炽=P白炽t=0.06KW×2h×30=3.6KW•h,
5盏11W的节能灯每天工作2h、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W节能=P节能t=0.011KW×2h×30=0.66KW•h,
一个月节约的电能:
△W=W白炽﹣W节能=3.6KW•h﹣0.66KW•h=2.94KW•h.
故答案为:0.05;2.94.
点评: 本题考查电流和消耗电能的计算以及节能的措施,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节能的好习惯.
17.(2012•南充)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300N,底面积为100cm2的物体,不考虑绳的重力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60N,则水平拉力F= 30 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 30000 Pa.(各连接部分的绳均水平)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103034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本题中使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克服的是物体的摩擦力,根据省力公式,则有F= f;
(2)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是相等的,根据P= 就可以计算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解:(1)由图可见,该滑轮组是克服物体的摩擦阻力做功,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2段,
则水平拉力F= f= ×60N=30N;
(2)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即F=G=300N,
受力面积为物体的底面积S=100cm2=100×10﹣4m2.=10﹣2m2,
因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 =30000Pa.
故答案为:30;30000.
点评: (1)对于滑轮组的拉力的计算,首先要看清滑轮组的克服物体的重力做功,还是客服摩擦力做功:
①当克服重力做功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
②当克服摩擦力做功时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
(2)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公式P= 中的S指的是受力面积,单位是m2.
三、探究与解答题(共31分)
18.(2012•南充)在如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103034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 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点评: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是中考作图考查的重点.
19.(2012•南充)在图中,平板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随平板车一起运动的木箱A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考点: 力的示意图。103034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