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天津市第五中学
2004届内地新疆高中班毕业生
艾尼江·沙德尔
他受益于党和国家的内高班优惠政策,幸运地考取首届内高班,2000年8月来到天津市第五中学读书。2004年他考入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现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梦想。2008年7月大学毕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艾尼江回到了分别八年的家乡,立志提高家乡的教育水平。
1985年5月的一天,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阿克陶县小镇一户普通的维吾尔族家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15年后,这名叫艾尼江·沙德尔的小男孩初中毕业在即,他幸运地赶上了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而出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政策,通过不懈地努力,他考上了天津市第五中学新疆班。
艾尼江的梦实现了,走出了这块贫穷落后的小镇,他满怀激情、自信地来到了天津,同发达城市的同学们坐在同一课堂听课,和他们一起吃饭。然而以前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他,怎么也不敢相信,来到这里一个月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自己竟然排在倒数几名。他震惊了,迷茫了,他不断地努力,可名次还是在倒数几名徘徊。那一段时间,他真正感觉到了新疆与内地、自己与天津同学们在教育水平方面的差距。
从那以后,他默默地思考着,只有认真学习,奋起直追,才能尽快缩小乃至消除这些差距。高中四年的学习生活是忙碌而又清苦的,经过不断努力和拼搏,2004年他顺利考入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现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梦想。
2008年7月大学毕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艾尼江回到了分别八年的家乡——新疆阿克陶县。他先是在阿克陶县组织部远程办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给当地农牧民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在这期间,为了让农牧民尽快享用到先进的教育信息资源,他每天都早出晚归,渴了,喝一口井水,饿了,就啃几口馕。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可这时,他发现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首先应该让思想上、观念上得到转变,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从事教育事业、当一名教师也许是比较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
于是,在2008年11月份,艾尼江放弃了大家眼里的好工作,报名参加了本地的教师招聘,并顺利通过了各项测试。走进校园后,他发觉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普遍很低,就讲起了汉语课程。一学期后,他又主动向校领导申请担任数学课教学任务。校领导看到他这么爱岗敬业,又给他分了一个实验班,让他在教授数学课程的同时,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工作中,艾尼江除了向学生传授所学知识,从没间断过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他以先进人物和自己的经历,让学生们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现状。他以满腔的爱心和热情,深入到学生当中,课堂上是老师,课下和学生们成为了朋友,他的努力和工作热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三尺讲台上,艾尼江以实际行动不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他也因此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民族团结模范”,被县团委评为“民族团结标兵”,所带班级被评为州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修养,2009 年5月,艾尼江郑重地向阿克陶县第一中学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同年8月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10年7月,艾尼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从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艾尼江就暗暗下决心,要处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很快,他就在学校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被提拔担任了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此后的工作中,他一方面潜心教学,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开始了繁忙而有序的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着。

图为 艾尼江·沙德尔和师生们一起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