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等相关负责人昨日做客市政府在线访谈栏目,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市民进行了网络交流,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要求,三年以后高中将取消择校生,没有大连户口的外地学生,将会出台一些政策,享受市民待遇。
三年后高中取消“择校生”
问:大连以后还有择校生吗?
答:根据国家要求,三年以后高中取消招收“择校生”计划。对于那些没有大连户口的外地学生,届时会出台新的一些享受本地市民同等待遇的政策。
初中小学均不收“借读费”
问:现在在大连借读的学生每年收借读费是多少钱?
答:在大连借读的初中、小学学生均不收借读费。在其他费用方面享受与本地学生同样的待遇。
问:外地户口的学生想转入大连的中小学借读,怎么办理?
答: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居住证、户口簿、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登记管理部门开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表”以及原学校及主管行政部门盖印的转学证明,按以下流程办理转学:①到实际居住地本学区联系接收学校;②接收学校在转学证明上审批盖章;③家长持接收学校盖章后的转学证明及证件到接收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初中“早八晚五”必须遵守
问:我孩子今年就读初三年级,孩子每天学习很晚,早晨7点钟就到校,我想问一下,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市里是否有相应的规定,如果学校和老师不执行规定怎么办?
答:所有初中的作息时间严格规定“早八晚五”,家庭作业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按照中等学生水平)。对违反规定要求的,我们将严格制止并纠正,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具体细节请咨询84649456。
问:现在的小学生基本都是4点前就放学了,双职工家长还没下班,能否让各小学给这些暂时回不去家的孩子提供一个地方,看看书,写作业等?
答:你反映的问题确实是个实际问题。但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所以你反映的问题只能逐步由社会、社区包括家长来共同解决了。
正研究解决甘区的“大班”问题
问:甘井子区小学普遍学生多,有的小学每班70人,而中山西岗很多小学每班才二十几人,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请问何时能让甘井子区小学的孩子也能像中西沙小学孩子一样享受小班化教育?
答:目前,我们正在全市特别是针对甘井子区人口数量大,外来人口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准备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甘井子区部分小学的大班问题。甘井子区也正在不断增加教师的数量,同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素质。相信经过努力,这个问题会不断得以解决。
问:班级人数的标准应是多少?
答:小学班额一般应在45人以下,初中班额一般应在50人以下。目前,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小班化教学,人数在30人/班以下。
初一分班采用“电脑分班”
问:对每年新初一的学生分班是怎样规定和操作的?
答: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中第25条是这样规定的:学校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施分班,不得设置重点班、快慢(好差)班、实验班、特长班、补习班、奥数班等。大连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采取电脑分班。
问:高中学生还分文理科吗?什么时间(学期)开始分?
答:按照目前的高考政策,高中需要分文理科班;具体分班时间是高二开学开始。
看属于哪个学区要看户口本
问:我孩子的户口落户在我父母家,户主是我父亲,想咨询一下,我的孩子能在我父母家附近学区上学吗?
答:教育部门安排学生就近入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的户口簿、房屋产权证或房产部门开具的房屋租赁合同及学生实际居住地。所以,您孩子上学的学区应该是以你们的房子为准,而不是老人房子的学区。至于应该上哪所初中,请具体咨询你们房子所在地区的教育局。
问:我如何知道我的居住地属于哪个学校的学区?
答:家长您好!按照市教育局的规定,市内五区教育局应于每年的5月31日之前,划定本地区本年度各所小学、初中的学区和将结果通过本局网站向社会公示。因特殊情况不能于5月31日前划定学区未向社会公示的,最迟也应于6月30日前向社会公示。您可以登录大连教育局网站(www.dledu.com)学区公示栏目查询。
解决好老师不均衡问题
问:在义务教育均衡化中,教师交流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答:一是改变教师为学校所有的现状,变“学校人”为“区域人”,将教师的管理和使用权上移到区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
二是强调突出骨干教师的交流。比如凡参评特级教师以及市级以上模范、优秀校长和教师必须具备在薄弱学校任职和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凡申报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的专任教师及参评和续评市、区级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必须要有易校交流任教1年以上经历等等。
三是制定鼓励政策,建立教师交流的保障、评估机制。市政府设立千万专项资金,其中300万元用于奖励教师交流工作有成效的县区。
大连今年组织交流中小学教师1380名,其中骨干教师交流390人,市内四区交流教师741人,市内四区骨干教师交流255人。
四是推进教师交流的常态化。城区本区域内同类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要调转人事关系,形成真正意义的“人走关系动”;以城带乡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教师交流期间人事关系可因地制宜,灵活管理,一般时限不少于两个学期。首席记者王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