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篇
今年语文试卷既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又突出语文能力的运用。
“文明出行”走进试卷
□合肥四十八中尤良文
注重能力运用
对字词音、形、义的考查,仍然放在语段阅读中进行,在《新华字典》的帮助下,考生很容易把握。包括一个仿写句子的题目,都要求在语段设定的情境下答题,体现了对语文能力运用的重视。
名著阅读在连续几年“文学常识化”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往细里考”的倾向。无论是《骆驼祥子》的一段情节中填写A、B两个人物,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雪夜看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鸭,这都要求考生要养成平时阅读名著的习惯并形成能力,切莫让名著阅读仅仅流于形式。
体现育人功能
“综合性学习”今年将“文明出行”作为活动主题。“读表题”中给出了“不出现数字”的限定,这要求考生专注于对表格信息的提炼概括,再次突出了重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另外,“规劝行人”和病句修改题,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还体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篇目选择仍然中规中矩,一篇说明文,一篇散文。说明文的考题变化不大,仍然有关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常规考题,但《西塘古镇》的选文内容却一改以往的科普性质,考查了一篇介绍风景名胜的文章,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作文题能迅速上手
今年的作文题是“那段的日子”,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匠心独运。一方面,半命题的设置给考生以极大的发挥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迅速上手;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这四个词语既涵盖了学生可能会有的情感和体验,又将写作范围控制在既定的情境中,避免了那些“话题式半命题作文”给考生带来的写作内容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