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湖北中考 - 黄冈中考 - 正文
2012年黄冈市中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考试说明
来源:2exam.com 2012-2-29 14:41:03 【字体:小 大】

考试性质
 
黄冈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由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应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语 文
Ⅰ 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中考题型设计,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层级及具体要求是:
Ⅰ级:
1.能正确地认读常用汉字,读准一些特殊汉字的读音;书写汉字规范、工整、准确。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段)。
3.对要求背诵、默写的古代诗歌能准确记忆。
4.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弄懂重要文言实词和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
5.能在阅读中区分各种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学样式。
6.口头交际,能中心明确,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能注意场合和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流,力求语言生动。
Ⅱ级:
1.通读文章(段),能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材料与观点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4.阅读简单的说明文,能归纳出说明的主要内容及说明层次、顺序、方法等。
5.阅读现代诗歌,能准确地对其进行赏析(主要针对重点语句)。
6.诵读古典诗词,能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重点语句含义,赏析写作特色。
8.能主动、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Ⅲ级:
1. 阅读文章,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根据写作要求,能审准题意,选好材料;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好写作思路。
4.写记叙文内容具体,线索清晰,能很好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丰富生动。
5.写作时感情真挚,能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抓住事件(人物)的特性,力求写出新意。
6.能写一般性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完整,用语恰当;能写一般性的说明文,做到对象明确,特点鲜明,解说到位;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
Ⅱ 考试内容
中考命题将妥善处理考试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的古诗词名句积累、语文知识积累、语文实践活动、阅读理解赏析、写作等五项能力。
安排好选材比例,处理好直接涉及教材的内容与选用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现代文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考虑平时教学需要,一般性议论文段、说明文段的阅读可适当从课内选材),诗歌赏析与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兼顾课内外内容,古诗词的背诵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材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文学(文化)名著的阅读考查一般限于教材及教材附录所涉及的篇目。
阅读理解赏析分浅层阅读理解和深层阅读赏析两个层级,浅层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是读准、读通、读懂;深层阅读赏析的能力要求是读透,读出个人感悟、情感与评价。浅层阅读题目设计有:①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②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分析关键语句、段落含义及作用;③简析人物形象、情感等;④根据文章(段)内容可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创新题(限于浅易层级)。深层阅读的题目设计有:①把握文章最深刻的主旨、内涵;品析文章深刻的哲理;②分析文章精妙的写法;品析文章语言的精妙;③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④与文本对话,提出“我”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我”对文本哲理内涵、写法、用语等的评价,“我”的读后体验等;⑤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创新题(较难层级);⑥在熟读、深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自主命题,自我解答。
1.古诗词名句积累。
考查形式有四种:直接背诵填写、根据提示填写、理解填写、欣赏填写。要求积累的古代诗词具体目录见附录部分(适当向课外延伸,1-2分)。
2.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主要包括:汉字书写,汉字的音、义,词语的选择与运用,成语的运用与积累,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判断及修改,修辞的积累与运用,语法基础(主要指词性、短语类别、常见单句的成分及句子的主干)及简单运用等。
3.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根据所提供的情景进行的语言表达。中考将重点考查口语交际和情景表达。
4.文学(文化)名著阅读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积累和简单阅读理解、分析、感悟两个部分,考查范围见附录部分。
5.古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重点文言实词和常用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及根据文章(段)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等。考试不涉及句式方面的知识。阅读材料兼顾课内外内容,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选文要注重思想与内涵,要重点选择经典篇目。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及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选用阅读的现代文,包括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一般文章的阅读考查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侧重在学生对形象(性格)、情感、语言的领悟及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上。
浅层阅读中的现代文考查,主要包括经典短文、消息、一般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的阅读理解分析;深层阅读即文学作品阅读,主要包括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两大类。
6.写作。
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其命题形式主要是命题式记叙文、材料式作文两类。在尊重学生写作个性与自由,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考查审题、立意、取材等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考查学生推敲开头、巧设结尾、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安排过渡的能力,考查学生平时观察社会、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而自由地展示其写作技巧与写作水平。命题式记叙文写作在传统考查叙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写人的考查成分,鼓励学生写出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的人物。
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作文评价体系,其主要内容是:①充分领会写作要求,要求学生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②不求全责备,多打高分,敢打满分,拉开差距;③对各类不同特点、不同体例的作文均建立适合各自特色的评分细则。在充分尊重评分细则的前提下,对下列作文要适当或重点加分:①所叙内容(情节)符合生活的真实;②文章内容符合年龄段的年龄特征,有自己的思考和语言个性;③写作内容充实,充分展示了写作者多读、博识、深思的底蕴。同时,对下列作品要酌情扣分或打低分:①思想消极悲观,主题不昂扬;②编造苦难生活经历;③情感虚假,无病呻吟;④不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乱用网络语言等。
附录:
(一)要求背诵、默写(含理解默写、欣赏默写)的古代诗歌60首
1《题破山寺后禅院》     2《山中杂诗》
3《竹里馆》         4《春夜洛城闻笛》
5《逢入京使》        6《送灵澈上人》
7《约客》          8《归园田居》
9《使至塞上》                     10《长歌行》
11《送友人》        12《秋词》
13《登幽州台歌》      14《送元二使安西》
15《无题》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清平乐村居》      18 《月夜》
1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0 《论诗》
21   《天净沙秋思》      22 《龟虽寿》
23   《江南逢李龟年》     24 《石壕吏》
25   《游山西村》       26 《黄鹤楼》
27   《早寒江上有怀》     28 《醉花阴》
29   《望月有感》       30 《登楼》
31.  《观沧海》        32.《次北固山下》
33.  《钱塘湖春行》      34.《浣溪沙》
3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6.《望岳》
37. 《武陵春》        3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9. 《春望》         40.《渡荆门送别》
41. 《过零丁洋》          42.《赤壁》
43. 《登飞来峰》       44.《水调歌头》
45. 《山坡羊潼关怀古》    46.《饮酒》
47. 《行路难》        48.《己亥杂诗》
49. 《渔家傲秋思》      5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1. 《别云间》        5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3. 《过故人庄》       54.《雁门太守行》
55. 《江城子密州出猎》)   5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7. 《卜算子咏梅》      5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9. 《夜雨寄北》       60.《西江月》
(二)要求阅读并理解的课内文言文(以下篇目为重点)
(1)要求读读背背,理解大意的:
1.《童趣》          2.《陈太丘与友期》
3.《论语》十则           4.《塞翁失马》
5.《伤仲永》         6.《木兰诗》
7.《孙权劝学》        8.《狼》
9.《口技》          10.《桃花源记》
11.《陋室铭》        12.《爱莲说》
13.《核舟记》        14.《大道之行也》
15.《五柳先生传》      16.《答谢中书书》
17.《记承天寺夜游》     18.《观潮》
19.《湖心亭看雪》      20.《唐睢不辱使命》
21.《满井游记》        22.《与朱元思书》
23.《鱼我所欲也》      24.《惠子相梁》
(2)要求整体感知,赏析特色的:
1.《三峡》          2.《送东阳马生序》
3.《醉翁亭记》       4.《小石潭记》
5.《出师表》        6.《公输》
7.《曹刿论战》       8.《邹忌讽齐王纳谏》
9.《马说》         10.《愚公移山》
11.《隆中对》        12.《陈涉世家》
13.《孟子》二章       14.《岳阳楼记》
(三)要求阅读并分析理解的教材中的现代文(以下篇目为重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春》
3.《社戏》         4.《背影》
5.《济南的冬天》       6.《最后一课》
7.《故乡》          8.《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
9.《傅雷家书两则》     10.《我的叔叔于勒》
11.《谈读书》        12.《智取生辰纲》
13.《杨修之死》        14.《范进中举》
15.《香菱学诗》        16.《谈生命》
17.《那树》         18.《人生》
19.《敬畏自然》        2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21.《大雁归来》         22.《云南的歌会》
23.《藤野先生》        24.《雪》
25.《孔乙己》        26.《看云识天气》
2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8.《散步》
29.《中国石拱桥》      30.《大自然的语言》
3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2.《安塞腰鼓》
(四)要求阅读的文学(文化)名著19部(其中带*号为重点)
1.《爱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
5.《鲁滨孙漂流记》*      6.《昆虫记》
7.《朝花夕拾》*        8.《骆驼祥子》*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西游记》*
11.《海底两万里》                12.《名人传》*
13.《水浒》*                      14.《傅雷家书》
15.《培根随笔》      16.《格列佛游记》*
17.《简爱》                     18.《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19.《三国演义》
 
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形式: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三、试卷结构:
1.全卷分古诗词名句填写、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浅层阅读理解、深层阅读赏析、写作五个部分。
2.试卷的题型结构:为了凸现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考虑学生答题的方便,2012年语文中考试卷采用的主要试题类型有:选择题(约20%)、填充题、问答题(简答题)、图文表述题、答案开放的表述题、自主设计自主解答的表述题、作文题等。全卷文字约8000字。
3.试卷的分数结构:语文卷面满分120分,其中古诗词名句填写约10分,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约18分,浅层阅读理解约30分,深层阅读赏析约12分,作文50分。
4.试卷的难度结构:全卷的难度值为0.60~0.65之间,难、中、易的分布约为25%、60%、15%。
 
数 学
Ⅰ. 考试要求
1.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2.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四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3.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4.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Ⅱ. 考试内容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的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的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3.“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
4.“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5.“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以下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分述如下:
数 与 代 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考试内容: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考试内容:
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