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聊城中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更多精彩资料请关注http://www.2exam.com/zhongkao
★绝密★ 试卷类型A
二○一二年聊城市初中学业考试
历 史 试 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共6页。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请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在答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卷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4.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5.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6.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7.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8.右图是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的警世钟,其警世意义缘自l70年 前在此地订立《南京条约》。出自该条约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台湾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
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9.“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自我觉醒。”“这场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到贵州参加主题为“革命转折,出奇制胜”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该了解的历史大事是 ①井冈山会师 ②遵义会议 ③四渡赤水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12.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此前60年的会见是在
A.创建黄埔军校时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
c.重庆谈判时 D.制定《共同纲领》时
13.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请为这张卡片选择合适的题目
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大军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4.语汇有着鲜活的时代印记。与右图所示事件相符合的语汇是
A.开天辟地
B.星火燎原
C.当家做主
D.改革开放
15.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宣传土地政策 农民分得土地 土地房产所有证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运动
16.40年前的一篇新闻稿中有这样一组关键词:乒乓外交、破冰之旅、历史性的握手、改变世界的一周。这篇新闻稿报道的应是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中美正式建交
17.右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位:亿公斤)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研究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最应参考的资料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楔形文字③《天方夜谭》④《荷马史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发生
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兴起
20.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法国人民都要隆重纪念这个带给他们民主、自由的日子。这缘于下列哪一事件?
A.攻占巴士底狱 B.发布《人权宣言》
C.成立巴黎公社 D.建立第一共和国
21.右边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该同学学习的应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废除农奴制
D.日本明治维新
22.“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 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23.右边漫画是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形象描述?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4.迫使法西斯德国陷人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境地的军事行动是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