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境内发生多起战役,其中,标志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著名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长衡会战
C.常德会战 D.湘西会战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方历史.
【解答】湘西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故选D.
25.下列近代历史人物籍贯均属于湖南的是( )
A.曾国藩、毛泽东 B.孙中山、邓小平
C.李鸿章、蒋介石 D.林则徐、刘少奇.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湖南地方史.
【解答】曾国藩是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他们都是湖南人.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
(4)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考点】材料解析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2)本题考查了唐朝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4)本题考查了清朝的相关知识.
(5)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解答】(1)据所学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原来的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皇帝决断.
(2)由材料二“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可知,唐都长安的特征是,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据所学知,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4)图1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图2反映的是清朝的金瓶掣签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整饬、改革西藏行政管理体制,确立系统治藏法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管理大活佛的一项关键措施.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5)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不断加台,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故答案为:
(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5)中央集权不断加台,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27.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努力实现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来源:学.科.网Z.X.X.K]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考点】材料解析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新文化运动;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本题考查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不同.
(3)本题考查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成果.
(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变化的历史背景.
(5)本题考查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
(6)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来源:Z&xx&k.Com]
【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可知,康有为的主张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与洋务运动相比,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社会制度.
(3)根据材料“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主义“是指民族和民权,民族、民权和民生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就是改善民生了.
(4)根据材料“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们,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5)根据材料“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和“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可知,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6)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意识到中国制度的落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打着“民主”与“科学”的旗号,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故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先学习技术,再学习政治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化的探索中,还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步步走向胜利.
故答案为:
(1)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
(2)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社会制度.
(3)民族和民权;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4)宣传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 中国实际相结合.
28.世界近代史波澜壮阔,各国相互影响、彼此促进,演绎了一场群雄竞起的历史剧.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知识归纳】
(1)请在表格中A、B、两处设计项目名称,并将下列基本知识按项目归类(填写相关内容序号即可)
①《人权宣言》②《权利法案》③《 独立宣言》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⑤林肯⑥拿破仑⑦华盛顿⑧克伦威尔
历史事件、项目 A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总结概括】
(2)这些国家的革命(战争)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考点】材料解析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
【解答】(1)根据题目所给的基本知识点,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革命的领导人,一类是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A处可为革命领导人,B处可为法律文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为克伦威尔,法律文献是《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为拿破仑,法律文献是《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为华盛顿,法律文献是《独立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为林肯,法律文献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都扫除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
故答案为:
(1)
历史事件、项目 A(领导人) B(法律文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⑧ ②
法国大革命 ⑥ ①
美国独立战争 ⑦ ③
美国南北战争 ⑤ ④
(2)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
2016年6月25日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