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湖南中考 - 益阳中考 - 正文

2013益阳市初中毕业会考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测试题

来源:益阳教育局 2013-3-21 20:35:22

 

 

益阳市初中毕业会考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测试题

 

 

 

 

 

 

 

 

 

 

 

 

益阳市教育技术装备所实验技能测试课题组编

2013-03-18

 

 

试题一:用刻度尺测硬币直径、铜丝的直径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按方案测出硬币直径,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按方案测出铜丝直径,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将硬币直径、铜丝的直径记录下来(包括数值和单位)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硬币一个、细铜丝一段(或保险丝)、三角板一套、直尺一只、铅笔一支(圆形)、细线、白纸、小剪刀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测硬币直径

 

2

 

3、用三角板和直将硬币卡好(其它正确方法也记分)

4、会通过直尺正确读出硬币的直径(未估读不计分)

测铜丝直径

4

5、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未缠紧的不计分);

6、数出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匝数;

7、用刻度尺测量总长度,并记录下来(读数方法不正确不记分);

8、会用总长度除以匝数得出铜丝的直径;

实验计算

结果

1

9、记录结果合理(未估读或没有单位的不记分);

实验习惯

整理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试题二:实验得出u>2f时成像特点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组装实验器材。

3.研究得出u>2f时成像特点,读记数据,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写出结论。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架、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一块、光屏一块、火柴一盒、平面镜一块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组装器材

2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研究成像

4

5、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外,并点燃蜡烛(放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的不计分);

6、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的不计分,)

7、改变物距(u不是大于2f的不计分),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8、正确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

实验结论

结论

1

9、观察光屏上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归纳u>2f时的成像规律。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好的不记分)

 

 

 

试题三:实验得出2f >u> f时成像特点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组装实验器材。

3.研究得出2f >u> f时成像特点,读记数据,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写出结论。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架、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一块、光屏一块、火柴一盒、平面镜一块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组装器材

2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研究成像

4

5、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并点燃蜡烛(置于两倍焦距之外的不计分);

6、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7、改变物距(u不是大于f小于2f的不计分),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8、正确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

实验结论

结论

1

9、观察光屏上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归纳2f >u> f时的成像规律。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好的不记分)

 

 

试题四:实验得出u f时成像特点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组装实验器材。

3.研究得出u f时成像特点,读记数据,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写出结论。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架、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一块、光屏一块、火柴一盒、平面镜一块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组装器材

2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研究成像

4

5、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并点燃蜡烛;

6、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7、透过凸透镜,在蜡烛的同一侧可以看到像;移动蜡烛(不在1倍焦距之内的不计分),透过凸透镜,再一次观察成像情况;

8、正确记录物距的大小;

实验结论

结论

1

9、根据观察的现象归纳u f时成像特点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试题五: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

3.分析得出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0 N)一只、铁架台、质量为50g的钩码6只、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测量重力

6

3、测力前能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并写出其量程与分度值;

4、将适当钩码挂在竖立的弹簧测力计上;

5、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示数;

6、会改变钩码数量,有多次实验的操作;

7、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示数;

8、将每次质量和重力的数据对应记入表格;

实验结论

结论

1

9、总结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写出关系表达式)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试题六: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运动,读出示数。

3.分析归纳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木块一块、长木板一块、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支、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写出实验原理;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测量拉力

6

3、测力前能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并写出其量程与分度值;

4、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5、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6、使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匀速滑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8、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

结论

1

9、分析数据并正确得出结论;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试题七: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运动,读出示数。

3.分析归纳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粗糙程度不同的两块长木板、木块一块、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支、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

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写出实验原理;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

作过程

测量拉力

6

3、测力前能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并写出其量程与分度值;

4、把较光滑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5、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6、使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

7、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粗糙的木板上匀速滑动;

8、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

结论

1

9、分析数据并正确得出结论;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试题八:用量筒测出铁块、木块的体积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用量筒测固体体积,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记录有关数据并计算出铁块、木块的体积(包括数值和单位)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铁块、木块(大小适式、不规则)各一个、量筒(100ml)一个、烧杯(250ml)一个、滴管一支、针一个、细线一段、抹布、量杯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写出测量原理或方法)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测量铁块的体积

 

4

 

3、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正确记录,未使用滴管扣0.5分;

4、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面底部相平;

5、用细线系着铁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并上下拉动几次(有水溅出或有残余气泡的不计分);

6、正确记录量筒中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测量木块的体积

2

7、将铁块取出,用针将木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

8、正确记录量筒内的水和木块的总体积;

实验

计算

结果

1

9、正确计算出铁块、木块的体积;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

 

试题九: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固体的密度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用天平测固体质量,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用量筒测固体体积,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计算时要写出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和计算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200g)一台、固体(大小适当,不规则,用细线栓好)一个,量筒(100ml,有适量水)一个、烧杯(250ml装入水)一个,滴管一支,抹布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并写出实验原理与计算公式;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3

3、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天平未调好就称量不计分);

4、被称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往右盘里由大到小试加砝码(砝码未用镊子夹,试加砝码时不是由大到小不计分);

5、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时读数(天平未平衡就读数不计分);

3

6、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未用滴管的不计分);

7、把被称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记,并上下拉动几次(有水溅出或被称物体上还停留有气泡的不记分);

8、正确记录两次量筒内水的体积记(读数方法不正确不记分);

实验

计算

结果

1

9、计算固体的密度,结果合理记1分(没用计算公式和过程的或没有单位的不记分);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

 

试题十:用天平和量筒量某液体的密度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用天平测液体质量,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计算时要写出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和计算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托天平(200g)一台、量筒(100mL)一杯(250mL装入适量盐水)一,抹布、量杯一个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并写出实验原理与计算公式;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6

3、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天平未调好就称量不计分);

4、被称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往右盘里由大到小试加砝码(砝码未用镊子夹,试加砝码时不是由大到小不计分);

5、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时读数(天平未平衡就读数不计分);

6、用天平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正确记录总质量

7、将烧杯中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记录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面底部相平);

8、用天平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正确记录质量

实验

计算

结果

1

9、计算液体的密度,结果合理记1分(没用计算公式和过程的或没有单位的不记分);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

试题十一: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调试弹簧秤,并测一个钩码重。

3.调试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实验过程中(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异侧各做一次),可选用钩码或弹簧秤使杠杆平衡。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5.计算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弹簧秤一个、杠杆(带刻度)一个、方座支架一套、钩码(50g×10)一组、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组装器材

 

2

 

3、调试弹簧测力计,并测一个钩码重;

4、通过移动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

研究平衡

4

5、在杠杆的一侧挂上若干钩码,同时用手按住另一侧;

6、在杠杆的另一侧适当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恢复平衡;

7、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力臂的大小,同时用手按住另一侧;

8、用弹簧测力计在钩码的同一侧竖起拉杠杆使杠杆恢复平衡;

实验

计算

结论

1

9、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试题十二:计测量水的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学会估测烧中水的度。

3.会用计测量水的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实验一支、杯(100ml)一只、水适量、抹布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口述或文字表达测量水温的方法);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测水的温度

6

3、估水的与测相差超10度的不计分);

4、将温计竖入水中,液泡全部浸入水中;

5、液泡不接容器底部和容器壁;

6、待数稳定后读数

7、读数时视线与温垂直

8读数时液泡仍留在水中

实验

结论

结果

1

9正确记录水的,包括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不计分)

 

 

 

 

试题十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串、并联电路图。

2. 任选一个电路图进行实验。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泡(带灯座)、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2

1、设计出一个开关控制两串联灯泡的电路

2、设计出一个开关控制两并联灯泡的电路;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3、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连接电路

6

4、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连接的电路不正确或与设计的电路不相符的不计分);

5、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6、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

7、在连接好电路后进行试触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9、实验完毕,应先断开开关,拆除电源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试题十四: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上的电流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

2. 会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上的电流。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连接电路

6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5、电流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6、电流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7、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实验

结论

结果

1

9、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试题十五: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某支路上的电流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并联电路图。

2. 会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某支路上的电流。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选取

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连接电路

6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5、电流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6、电流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7、电流表应串联在某支路中;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实验

结论

结果

1

9、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试题十六: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

2. 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连接电路

6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5、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6、电压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7、电压表应并联在某灯泡的两端;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实验结论

结果

1

9、正确读出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试题十七: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并联电路图。

2.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连接电路

6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5、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6、电压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7、电压表应并联在某灯泡的两端;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实验结论

结果

1

9、正确读出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试题十八: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使小灯泡由暗变亮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串联电路图,其中有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

2.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使小灯泡由暗变亮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评分细则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1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设计正确)

选取仪器

选择器材

1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实验操作过程

连接电路

6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连接的电路不正确或与设计的电路不相符的不计分);

4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

5、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6、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连接正确;

7、滑动变阻器的初始位置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实验

现象

结果

1

9、逐渐由大到小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实验

习惯

实验器材

1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 上一个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