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初中毕业会考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测试题
益阳市教育技术装备所实验技能测试课题组编
2013-03-18
试题一:用刻度尺测硬币直径、铜丝的直径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按方案测出硬币直径,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按方案测出铜丝直径,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将硬币直径、铜丝的直径记录下来(包括数值和单位)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硬币一个、细铜丝一段(或保险丝)、三角板一套、直尺一只、铅笔一支(圆形)、细线、白纸、小剪刀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测硬币直径
|
2分
|
3、用三角板和直尺将硬币卡好(其它正确方法也记分) |
|
4、会通过直尺正确读出硬币的直径(未估读不计分); |
|
测铜丝直径 |
4分 |
5、将细铜丝紧密绕在铅笔上(未缠紧的不计分); |
|
6、数出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匝数; |
|
7、用刻度尺测量总长度,并记录下来(读数方法不正确不记分); |
|
8、会用总长度除以匝数得出铜丝的直径; |
|
实验计算 |
结果 |
1分 |
9、记录结果合理(未估读或没有单位的不记分); |
|
实验习惯 |
整理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
试题二:实验得出u>2f时成像特点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组装实验器材。
3.研究得出u>2f时成像特点,读记数据,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写出结论。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架、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一块、光屏一块、火柴一盒、平面镜一块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组装器材 |
2分
|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
|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
|
研究成像 |
4分 |
5、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外,并点燃蜡烛(放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的不计分); |
|
6、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的不计分,); |
|
7、改变物距(u不是大于2f的不计分),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
|
8、正确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 |
|
实验结论 |
结论 |
1分 |
9、观察光屏上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归纳u>2f时的成像规律。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好的不记分)。 |
试题三:实验得出2f >u> f时成像特点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组装实验器材。
3.研究得出2f >u> f时成像特点,读记数据,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写出结论。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架、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一块、光屏一块、火柴一盒、平面镜一块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组装器材 |
2分
|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
|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
|
研究成像 |
4分 |
5、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并点燃蜡烛(置于两倍焦距之外的不计分); |
|
6、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
|
7、改变物距(u不是大于f小于2f的不计分),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实像; |
|
8、正确记录物距、像距的大小; |
|
实验结论 |
结论 |
1分 |
9、观察光屏上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归纳2f >u> f时的成像规律。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好的不记分)。 |
试题四:实验得出u〈 f时成像特点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组装实验器材。
3.研究得出u〈 f时成像特点,读记数据,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写出结论。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光具座一架、蜡烛一支、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一块、光屏一块、火柴一盒、平面镜一块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组装器材 |
2分
|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顺序安装在光具座上; |
|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
|
研究成像 |
4分 |
5、将蜡烛放在1倍焦距之内,并点燃蜡烛; |
|
6、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
|
7、透过凸透镜,在蜡烛的同一侧可以看到像;移动蜡烛(不在1倍焦距之内的不计分),透过凸透镜,再一次观察成像情况; |
|
8、正确记录物距的大小; |
|
实验结论 |
结论 |
1分 |
9、根据观察的现象归纳u〈 f时成像特点;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
试题五:研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
3.分析得出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0 N)一只、铁架台、质量为50g的钩码6只、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图表或文字表达出来);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测量重力 |
6分 |
3、测力前能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并写出其量程与分度值; |
|
4、将适当钩码挂在竖立的弹簧测力计上; |
|
5、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示数; |
|
6、会改变钩码数量,有多次实验的操作; |
|
7、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示数; |
|
8、将每次质量和重力的数据对应记入表格; |
|
实验结论 |
结论 |
1分 |
9、总结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写出关系表达式);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
试题六: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运动,读出示数。
3.分析归纳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木块一块、长木板一块、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支、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写出实验原理;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测量拉力 |
6分 |
3、测力前能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并写出其量程与分度值; |
|
4、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
|
5、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
|
6、使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
7、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匀速滑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
8、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
实验结论 |
结论 |
1分 |
9、分析数据并正确得出结论;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
试题七: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运动,读出示数。
3.分析归纳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粗糙程度不同的两块长木板、木块一块、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一支、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
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写出实验原理;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
作过程 |
测量拉力 |
6分 |
3、测力前能对弹簧测力计校零,并写出其量程与分度值; |
|
4、把较光滑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
|
5、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 |
|
6、使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 |
|
7、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粗糙的木板上匀速滑动; |
|
8、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
实验结论 |
结论 |
1分 |
9、分析数据并正确得出结论;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
试题八:用量筒测出铁块、木块的体积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用量筒测固体体积,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记录有关数据并计算出铁块、木块的体积(包括数值和单位)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铁块、木块(大小适式、不规则)各一个、量筒(100ml)一个、烧杯(250ml)一个、滴管一支、针一个、细线一段、抹布、量杯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写出测量原理或方法);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测量铁块的体积
|
4分
|
3、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正确记录,未使用滴管扣0.5分; |
|
4、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面底部相平; |
|
5、用细线系着铁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并上下拉动几次(有水溅出或有残余气泡的不计分); |
|
6、正确记录量筒中铁块和水的总体积; |
|
测量木块的体积 |
2分 |
7、将铁块取出,用针将木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 |
|
8、正确记录量筒内的水和木块的总体积; |
|
实验
计算 |
结果 |
1分 |
9、正确计算出铁块、木块的体积;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
试题九: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固体的密度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用天平测固体质量,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用量筒测固体体积,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计算时要写出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和计算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200g)一台、固体(大小适当,不规则,用细线栓好)一个,量筒(100ml,有适量水)一个、烧杯(250ml装入水)一个,滴管一支,抹布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并写出实验原理与计算公式;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测
质
量 |
3分 |
3、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天平未调好就称量不计分); |
|
4、被称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往右盘里由大到小试加砝码(砝码未用镊子夹,试加砝码时不是由大到小不计分); |
|
5、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时读数(天平未平衡就读数不计分); |
|
测
体
积 |
3分 |
6、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未用滴管的不计分); |
|
7、把被称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记,并上下拉动几次(有水溅出或被称物体上还停留有气泡的不记分); |
|
8、正确记录两次量筒内水的体积记(读数方法不正确不记分); |
|
实验
计算 |
结果 |
1分 |
9、计算固体的密度,结果合理记1分(没用计算公式和过程的或没有单位的不记分);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
试题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用天平测液体质量,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3.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计算时要写出计算公式、代入数值和计算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200g)一台、量筒(100mL)一个、烧杯(250mL装入适量盐水)一个,抹布、量杯一个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并写出实验原理与计算公式;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测
量
液
体
质
量
与
体
积
|
6分 |
3、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天平未调好就称量不计分); |
|
4、被称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往右盘里由大到小试加砝码(砝码未用镊子夹,试加砝码时不是由大到小不计分); |
|
5、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时读数(天平未平衡就读数不计分); |
|
6、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正确记录总质量; |
|
7、将烧杯中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记录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面底部相平); |
|
8、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正确记录质量; |
|
实验
计算 |
结果 |
1分 |
9、计算液体的密度,结果合理记1分(没用计算公式和过程的或没有单位的不记分);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减1分); |
试题十一: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调试弹簧秤,并测一个钩码重。
3.调试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4.实验过程中(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异侧各做一次),可选用钩码或弹簧秤使杠杆平衡。读记数据时,须经监考教师过目。
5.计算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弹簧秤一个、杠杆(带刻度)一个、方座支架一套、钩码(50g×10)一组、刻度尺一把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组装器材
|
2分
|
3、调试弹簧测力计,并测一个钩码重; |
|
4、通过移动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 |
|
研究平衡 |
4分 |
5、在杠杆的一侧挂上若干钩码,同时用手按住另一侧; |
|
6、在杠杆的另一侧适当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恢复平衡; |
|
7、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力臂的大小,同时用手按住另一侧; |
|
8、用弹簧测力计在钩码的同一侧竖起拉杠杆使杠杆恢复平衡; |
|
实验
计算 |
结论 |
1分 |
9、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摆放有序(没有整理不记分)。 |
试题十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测试要求:
1.设计实验方案。
2.学会估测烧杯中水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实验温度计一支、烧杯(100ml)一只、温水适量、秒钟、抹布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用口述或文字表达测量水温的方法);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测水的温度 |
6分 |
3、估测水的温度(与测量值相差超过10度的不计分); |
|
4、将温度计竖直插入水中,液泡全部浸入水中; |
|
5、液泡不接触容器底部和容器壁; |
|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 |
|
7、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 |
|
8、读数时液泡仍留在水中; |
|
实验
结论 |
结果 |
1分 |
9、并正确记录水的温度值,包括单位;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擦拭桌面(整理复位不全面,不计分); |
试题十三: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个灯泡的串、并联电路图。
2. 任选一个电路图进行实验。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泡(带灯座)、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2分 |
1、设计出一个开关控制两串联灯泡的电路; |
|
2、设计出一个开关控制两并联灯泡的电路;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3、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连接电路 |
6分 |
4、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连接的电路不正确或与设计的电路不相符的不计分); |
|
5、在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
|
6、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 |
|
7、在连接好电路后进行试触; |
|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
|
9、实验完毕,应先断开开关,拆除电源;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
试题十四: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上的电流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
2. 会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上的电流。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连接电路 |
6分 |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
|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
|
5、电流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
|
6、电流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
|
7、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
|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
|
实验
结论 |
结果 |
1分 |
9、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录;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
试题十五: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某支路上的电流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并联电路图。
2. 会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某支路上的电流。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
|
选取
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连接电路 |
6分 |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
|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
|
5、电流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
|
6、电流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
|
7、电流表应串联在某支路中; |
|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
|
实验
结论 |
结果 |
1分 |
9、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录;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
试题十六: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
2. 会用电压表测量串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连接电路 |
6分 |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
|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
|
5、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
|
6、电压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
|
7、电压表应并联在某灯泡的两端; |
|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
|
实验结论 |
结果 |
1分 |
9、正确读出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
试题十七: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开关能控制两个灯泡的并联电路图。
2. 会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某灯泡两端的电压。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图设计正确合理;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连接电路 |
6分 |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 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连接的电路不正确的不计分); |
|
4、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
|
5、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 |
|
6、电压表量程选择方法正确,选择合理; |
|
7、电压表应并联在某灯泡的两端; |
|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
|
实验结论 |
结果 |
1分 |
9、正确读出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 |
|
实验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
试题十八: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使小灯泡由暗变亮
测试要求:
1. 设计一个串联电路图,其中有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
2.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使小灯泡由暗变亮。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
电池盒(带电池)二个、小灯座(带灯泡)二个、单刀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等
评分细则:
|
评价
项目 |
评价内容 |
分值 |
评分细则 |
|
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方案 |
1分 |
1、实验方案科学合理(电路设计正确); |
|
选取仪器 |
选择器材 |
1分 |
2、仪器识别正确,根据实验方案选用的器材合理(器材漏选不计分); |
|
实验操作过程 |
连接电路 |
6分 |
3、根据电路图按一定顺序连接电路(连接的电路不正确或与设计的电路不相符的不计分); |
|
4、线头顺时钟紧绕在接线柱上; |
|
5、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始终断开; |
|
6、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连接正确; |
|
7、滑动变阻器的初始位置应处于阻值最大位置; |
|
8、试触后,如有异常,可报告监考老师; |
|
实验
现象 |
结果 |
1分 |
9、逐渐由大到小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
|
实验
习惯 |
实验器材 |
1分 |
10、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器材摆放有序。 |